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216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包括三通壳体以及三通壳体左侧连通的面罩连接管,所述三通壳体三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互相连通的部位顶部开设有上壳体,且上壳体下端面开设有限位槽,两个所述卡块与转动槽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采用了三通接头结构,让氧气更能充分的将药液转化成雾状,提高雾化有效率,采用了转动调节结构,实现了两个卡块在四个方向上能够得到限位,以便于面罩的固定使用,采用了浮板防漏机构,实现了水位较高时直接封住上壳体底部,以减少三通壳体外漏产生的危险。

A tee joint of oxygen atomiz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
本技术涉及管道接头
,尤其涉及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
技术介绍
氧气雾化吸入法是利用高速氧气气流,使药液形成雾状悬液,再随呼吸吸入呼吸道,达到治疗的目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高速氧气流通过毛细管口并在管口产生负压,将药液由相邻的管口吸出,所吸出的药液又被毛细管口高速的氧气流撞击成细小的雾滴,成气雾状喷出,随患者呼吸进入呼吸道而达到治疗的作用。现有的氧气雾化装置在各种液化药剂使用上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氧气雾化装置在实验过程中出现了以下的一些缺陷,首先,目前临床应用的氧气雾化面罩不能适应因病情不能改变体位的患者,使得各种只能左侧位、平卧位和右侧位的患者难以方便的进行氧气雾化吸入;其次,现有的雾化杯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侧翻造成药液外漏的问题出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对于不同的角度患者难以进行有效的面罩配合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包括三通壳体以及三通壳体左侧连通的面罩连接管,所述三通壳体三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互相连通的部位顶部开设有上壳体,且上壳体下端面开设有限位槽,所述第三支管左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且滑槽内腔滑动连接有浮板,并且滑槽靠近第一支管的一侧连通有通槽,所述第二支管远离上壳体的一侧开设有压槽,且压槽右侧连通有转动槽,所述面罩连接管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杆,且两个弹性连接杆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两个所述卡块与转动槽转动连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支管、第二支管以及第三支管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二支管均与第三支管互相垂直,所述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远离上壳体的一端均套设有端盖。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通槽与第三支管内腔相连通,所述滑槽与限位槽截面相同。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个卡块关于面罩连接管中心轴对称,两个所述卡块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且两个把手均贯穿第二支管的外表壁。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转动槽四个方向上外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四个卡槽相邻的两两之间夹角均呈90°,两个所述卡块分别与两个卡槽卡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限位槽与滑槽之间互相连通,所述限位槽与浮板配合滑动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采用了三通接头结构,由于采用了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的设置,以及两个端盖与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外端的卡接,实现了第一支管与第三支管可通过第二支管的连接角度进行切换使用,当第一支管处使用位置较高时,可将第一支管与外接雾化装置相连通,将第三支管封住,从而实现了外接雾化装置内部药液与病人保持同一水平面,当第一支管处使用位置较低时,可将第三支管与外接雾化装置相连通,将第一支管封住,同时实现了外接雾化装置内部药液与病人保持同一水平面,进而实现了病人侧卧或平躺均可使得雾化装置内部药液与病人保持同一水平面,让氧气更能充分的将药液转化成雾状,提高雾化有效率。2、本技术中,采用了转动调节结构,由于采用了把手与卡块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卡块与转动槽之间的转动连接,又由于采用了弹性连接杆与卡块之间的固定连接,以及压槽与弹性连接杆之间的转动连接,实现了按压把手使得卡块在转动槽内部滑动,从而实现了面罩连接管与第二支管互相转动,以便于针对左右侧卧与平躺患者的朝向,同时由于采用了卡块与卡槽之间的卡接,实现了两个卡块在四个方向上能够得到限位,以便于面罩的固定使用。3、本技术中,采用了浮板防漏机构,由于采用了通槽对于滑槽与第三支管内腔的连通,以及滑槽与浮板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第三支管处产生外漏积水时浮板飘起,从而实现了浮板将第二支管与第一支管以及第三支管之间相互隔离,又由于采用了限位槽与浮板之间的滑动连接,实现了水位较高时直接封住上壳体底部,以减少三通壳体外漏产生的危险。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主视图内部结构示意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A-A截面处结构示意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B-B截面处结构示意图;图4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C-C截面处结构示意图。图例说明:1、第一支管;2、三通壳体;3、上壳体;4、限位槽;5、浮板;6、第二支管;7、转动槽;8、压槽;9、面罩连接管;10、弹性连接杆;11、卡块;12、把手;13、卡槽;14、滑槽;15、通槽;16、端盖;17、第三支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包括三通壳体2以及三通壳体2左侧连通的面罩连接管9,三通壳体2三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互相连通的部位顶部开设有上壳体3,且上壳体3下端面开设有限位槽4,第三支管17左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腔滑动连接有浮板5,并且滑槽14靠近第一支管1的一侧连通有通槽15,第二支管6远离上壳体3的一侧开设有压槽8,且压槽8右侧连通有转动槽7,面罩连接管9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杆10,且两个弹性连接杆10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11,两个卡块11与转动槽7转动连接,以便于第三支管17处积水后浮板5上浮防止第二支管6内腔进水,其中浮板5密度小于水,其中弹性连接杆10可以弯曲后恢复原状,其中本文中所述的固定连接均可采用一体成型连接或粘接等固定连接方式实现。具体的,如图1所示,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相互连通,第一支管1与第二支管6均与第三支管17互相垂直,第一支管1与第三支管17远离上壳体3的一端均套设有端盖16,以便于第一支管1与第三支管17的独立使用。具体的,如图1和3所示,通槽15与第三支管17内腔相连通,滑槽14与限位槽4截面相同,以便于浮板5与限位槽4配合卡接封住第二支管6。具体的,如图1和4所示,两个卡块11关于面罩连接管9中心轴对称,两个卡块11互相远离的一侧均固定连接有把手12,且两个把手12均贯穿第二支管6的外表壁,以便于通过把手12挤压卡块11脱离卡槽13后转动。具体的,如图4所示,转动槽7四个方向上外侧均开设有卡槽13,且四个卡槽13相邻的两两之间夹角均呈90°,两个卡块11分别与两个卡槽13卡接,以便于控制面罩连接管9与第二支管6互相转动90°后固定。具体的,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包括三通壳体(2)以及三通壳体(2)左侧连通的面罩连接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壳体(2)三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所述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互相连通的部位顶部开设有上壳体(3),且上壳体(3)下端面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第三支管(17)左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腔滑动连接有浮板(5),并且滑槽(14)靠近第一支管(1)的一侧连通有通槽(15),所述第二支管(6)远离上壳体(3)的一侧开设有压槽(8),且压槽(8)右侧连通有转动槽(7),所述面罩连接管(9)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杆(10),且两个弹性连接杆(10)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11),两个所述卡块(11)与转动槽(7)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包括三通壳体(2)以及三通壳体(2)左侧连通的面罩连接管(9),其特征在于,所述三通壳体(2)三侧分别开设有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所述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互相连通的部位顶部开设有上壳体(3),且上壳体(3)下端面开设有限位槽(4),所述第三支管(17)左侧壁内部开设有滑槽(14),且滑槽(14)内腔滑动连接有浮板(5),并且滑槽(14)靠近第一支管(1)的一侧连通有通槽(15),所述第二支管(6)远离上壳体(3)的一侧开设有压槽(8),且压槽(8)右侧连通有转动槽(7),所述面罩连接管(9)右端面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连接杆(10),且两个弹性连接杆(10)右端均固定连接有两个卡块(11),两个所述卡块(11)与转动槽(7)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氧气雾化装置三通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管(1)、第二支管(6)以及第三支管(17)相互连通,所述第一支管(1)与第二支管(6)均与第三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其玲邓捷江兰漪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