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支撑板、送气机和处理箱,所述送气机的底壁与支撑板的顶壁固定焊接,其内腔设有蓄水箱和两组输送管,所述蓄水箱的底壁与送气机内腔的底壁固定粘接,其内腔中设有蒸馏水,两组所述输送管的一侧与送气机固定粘接,其一侧的开口开设在送气机的外侧壁,其另一侧伸入蓄水箱内腔的蒸馏水中,所述输送管的内腔中安装有风机。该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通过设置了蓄水箱、横梁、置物块和活性炭,当空气经过蒸馏水和活性炭之后,其内含有的大部分杂质会被除去,从而净化给病人输送的空气,使病人不会轻易受到空气中颗粒物的干扰。
A respiratory Restorer in the Department of critical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本技术属于呼吸科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
技术介绍
在临床治疗阶段,很多重症病人会出现心肺功能暂停,尤其是呼吸衰竭等症状,长时间缺氧会造成很多身体细胞组织不可修复性的损伤,特别是在发病现场,病人可能突发呼吸停止,而最及时有效的抢救方法是使用呼吸恢复器,使空气有序地输送进病人的肺内,从而使病人的呼吸可以正常。但现有技术中的呼吸恢复器大多不能对输送至病人肺部的空气进行净化,使得空气中的颗粒物可能会给病人带来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支撑板、送气机和处理箱,所述送气机的底壁与支撑板的顶壁固定焊接,其内腔设有蓄水箱和两组输送管,所述蓄水箱的底壁与送气机内腔的底壁固定粘接,其内腔中设有蒸馏水,两组所述输送管的一侧与送气机固定粘接,其一侧的开口开设在送气机的外侧壁,其另一侧伸入蓄水箱内腔的蒸馏水中,所述输送管的内腔中安装有风机,所述处理箱底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插块,所述送气机顶壁上开有与两组插块卡合固定的卡槽;所述处理箱的内腔中水平设置有横梁,所述横梁的一侧与封闭板的侧壁固定焊接,其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置物块,所述置物块的内腔中设有活性炭,所述处理箱顶壁的中央固定粘接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上连接有调节器,其与处理箱内腔相通,所述导气管贯穿调节器的内腔,所述调节器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其内腔还设有移动轮,所述移动轮上设有横轴和两组滑轮。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底部设有支柱和底板,所述支柱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底壁的中央和底板顶壁的中央固定焊接。优选的,两组所述输送管内腔远离蓄水箱的一侧均设有防尘网,所述防尘网的外壁与输送管内腔的侧壁固定粘接。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侧壁上开有与封闭板插接固定的插槽,所述封闭板远离横梁的一侧固定焊接有把手。优选的,两组所述滑轮对称分布在横轴的两侧,其分别与横轴的两侧固定粘接,所述横轴贯穿移动轮且与移动轮固定粘接,两组所述滑轮分别设在两组滑槽的内腔中。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该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通过设置了蓄水箱、横梁、置物块和活性炭,当空气经过蒸馏水和活性炭之后,其内含有的大部分杂质会被除去,从而净化给病人输送的空气,使病人不会轻易受到空气中颗粒物的干扰;通过设置了调节器、滑槽、移动轮、横轴和滑轮,手动调节移动轮,使其两侧的滑轮沿两组滑槽滑动,即可调节移动轮的位置,使其对导气管进行不同程度的挤压,以调节输送气体的速度,使该呼吸恢复器适用的范围更广;通过设置了输送管和风机,驱动风机工作即可将空气送入病人体内,使输送空气的操作不需要人工进行,减轻了医护人员的负担。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送气机的竖直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的横梁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调节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移动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支撑板、2送气机、3处理箱、4支柱、5底板、6防尘网、7蓄水箱、8插块、9横梁、10封闭板、11把手、12置物块、13导气管、14调节器、15滑槽、16移动轮、17横轴、18滑轮、19输送管、20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5所示的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支撑板1、送气机2和处理箱3,所述送气机2的底壁与支撑板1的顶壁固定焊接,其内腔设有蓄水箱7和两组输送管19,所述蓄水箱7的底壁与送气机2内腔的底壁固定粘接,其内腔中设有蒸馏水,两组所述输送管19的一侧与送气机2固定粘接,其一侧的开口开设在送气机2的外侧壁,其另一侧伸入蓄水箱7内腔的蒸馏水中,所述输送管19的内腔中安装有风机20,风机20与外接的电源电性连接,以保证其正常工作,所述处理箱3底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插块8,所述送气机2顶壁上开有与两组插块8卡合固定的卡槽,在给病人输送过空气后,可以使两组插块8分别与两组卡槽分离,进而使送气机2与处理箱3分离,且对蓄水箱7内的蒸馏水进行更换,以便于进行下一次的使用;所述处理箱3的内腔中水平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的一侧与封闭板10的侧壁固定焊接,其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置物块12,所述置物块12的内腔中设有活性炭,所述处理箱3顶壁的中央固定粘接有导气管13,所述导气管13上连接有调节器14,其与处理箱3内腔相通,所述导气管13贯穿调节器14的内腔,所述调节器14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15,其内腔还设有移动轮16,所述移动轮16上设有横轴17和两组滑轮18。具体的,所述支撑板1的底部设有支柱4和底板5,所述支柱4的两端分别与支撑板1底壁的中央和底板5顶壁的中央固定焊接,设置支柱4和底板5可以将支撑板1支起,且使支撑板1上的部件保持稳定。具体的,两组所述输送管19内腔远离蓄水箱7的一侧均设有防尘网6,所述防尘网6的外壁与输送管19内腔的侧壁固定粘接,防尘网6可以拦下空气中含有的毛絮等较大的杂质,防止其进入输送管19内。具体的,所述处理箱3的侧壁上开有与封闭板10插接固定的插槽,所述封闭板10远离横梁9的一侧固定焊接有把手11,封闭板10起到封闭处理箱3内腔的作用,通过把手11可将封闭板10、横梁9和置物块12取出,从而定期更换活性炭。具体的,两组所述滑轮18对称分布在横轴17的两侧,其分别与横轴17的两侧固定粘接,所述横轴17贯穿移动轮16且与移动轮16固定粘接,两组所述滑轮18分别设在两组滑槽15的内腔中。具体的,该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在使用时,首先将该呼吸恢复器置于病人身旁,医护人员戴着手套将导气管13远离支撑板1的一侧(即其末端插入病人口腔,使导气管13内的空气可以直接输送至病人肺部),驱动两组风机20工作将病房内的空气吸入两组输送管19内,且送至蓄水箱7内,经过蒸馏水吸附掉颗粒物后空气进入处理箱3内腔,在两组置物块12内的活性炭的作用下进一步吸附空气中的颗粒物,最后较为干净的空气经过导气管13送入病人肺部,在输送空气过程中医护人员可手持调节器14,用手指拨动移动轮16,使其两侧的滑轮18沿两组滑槽15滑动,由于滑槽15是倾斜设置的(参考图4),因此移动轮16相对于调节器14的位置也会改变,进而对导气管13进行不同程度的挤压,使导气管13内空气流通的速度根据不同病人的情况得以调节。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支撑板(1)、送气机(2)和处理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机(2)的底壁与支撑板(1)的顶壁固定焊接,其内腔设有蓄水箱(7)和两组输送管(19),所述蓄水箱(7)的底壁与送气机(2)内腔的底壁固定粘接,其内腔中设有蒸馏水,两组所述输送管(19)的一侧与送气机(2)固定粘接,其一侧的开口开设在送气机(2)的外侧壁,其另一侧伸入蓄水箱(7)内腔的蒸馏水中,所述输送管(19)的内腔中安装有风机(20),所述处理箱(3)底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插块(8),所述送气机(2)顶壁上开有与两组插块(8)卡合固定的卡槽;/n所述处理箱(3)的内腔中水平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的一侧与封闭板(10)的侧壁固定焊接,其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置物块(12),所述置物块(12)的内腔中设有活性炭,所述处理箱(3)顶壁的中央固定粘接有导气管(13),所述导气管(13)上连接有调节器(14),其与处理箱(3)内腔相通,所述导气管(13)贯穿调节器(14)的内腔,所述调节器(14)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15),其内腔还设有移动轮(16),所述移动轮(16)上设有横轴(17)和两组滑轮(18)。/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重症医学科呼吸恢复器,包括支撑板(1)、送气机(2)和处理箱(3),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气机(2)的底壁与支撑板(1)的顶壁固定焊接,其内腔设有蓄水箱(7)和两组输送管(19),所述蓄水箱(7)的底壁与送气机(2)内腔的底壁固定粘接,其内腔中设有蒸馏水,两组所述输送管(19)的一侧与送气机(2)固定粘接,其一侧的开口开设在送气机(2)的外侧壁,其另一侧伸入蓄水箱(7)内腔的蒸馏水中,所述输送管(19)的内腔中安装有风机(20),所述处理箱(3)底壁的两侧均固定粘接有插块(8),所述送气机(2)顶壁上开有与两组插块(8)卡合固定的卡槽;
所述处理箱(3)的内腔中水平设置有横梁(9),所述横梁(9)的一侧与封闭板(10)的侧壁固定焊接,其两侧均固定焊接有置物块(12),所述置物块(12)的内腔中设有活性炭,所述处理箱(3)顶壁的中央固定粘接有导气管(13),所述导气管(13)上连接有调节器(14),其与处理箱(3)内腔相通,所述导气管(13)贯穿调节器(14)的内腔,所述调节器(14)内腔的两侧均开有滑槽(15),其内腔还设有移动轮(16),所述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中红,汪江蓉,李再芬,
申请(专利权)人:德江县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