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控制气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907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气阀领域,尤其是一种电气控制气阀,针对现有气动阀门大多为简单的铁芯线圈控制和液压控制等方式,控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略低,且延时性较高,不能准确控制气阀开启关闭的问题,现提出如下方案,其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固定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阀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座,第一控制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控制槽,所述第一控制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座,移动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阀杆,阀杆的底端延伸至阀体内并与连接孔相适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该气动阀门通过阀体内气体压力大小自动控制开启或关闭,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较高,且延时性较低,能准确控制气阀开启关闭。

An electric control air valv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气控制气阀
本技术涉及气阀
,尤其涉及一种电气控制气阀。
技术介绍
气动阀门是煤气、天然气等气体传输过程中安装在输送管道上用来控制气体传输的装置,要求具有较高的密封性和控制精度等,随着科技的发展,自动化也越来越成为对气动阀门的要求;然而现有的气动阀门大多为简单的铁芯线圈控制和液压控制等方式,控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略低,且延时性较高,不能准确控制气阀开启关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气动阀门大多为简单的铁芯线圈控制和液压控制等方式,控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都略低,且延时性较高,不能准确控制气阀开启关闭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电气控制气阀。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气控制气阀,包括阀体,所述阀体内固定安装有分隔板,分隔板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阀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座,第一控制座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控制槽,所述第一控制槽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座,移动座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阀杆,阀杆的底端延伸至阀体内并与连接孔相适配,所述阀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座,第二控制座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气控制气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固定安装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阀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座(3),第一控制座(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控制槽(4),所述第一控制槽(4)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座(5),移动座(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阀杆(6),阀杆(6)的底端延伸至阀体(1)内并与连接孔相适配,所述阀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座(7),第二控制座(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控制槽(8),第二控制槽(8)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柱(9),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0),移动柱(9)的底端延伸至凹槽(10)内并固定安装有控制塞(11),控制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气控制气阀,包括阀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1)内固定安装有分隔板(2),分隔板(2)的一侧开设有连接孔,阀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控制座(3),第一控制座(3)的底部开设有第一控制槽(4),所述第一控制槽(4)内滑动安装有移动座(5),移动座(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阀杆(6),阀杆(6)的底端延伸至阀体(1)内并与连接孔相适配,所述阀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二控制座(7),第二控制座(7)的底部开设有第二控制槽(8),第二控制槽(8)内滑动安装有移动柱(9),所述阀体(1)的内壁上开设有凹槽(10),移动柱(9)的底端延伸至凹槽(10)内并固定安装有控制塞(11),控制塞(11)滑动安装在凹槽(10)内,移动柱(9)上设有控制机构,控制机构与移动座(5)相适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控制气阀,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机构包括丝杆(12)、螺纹杆(14)和连接杆(16),移动柱(9)的顶部开设有第一螺纹槽,丝杆(12)螺纹安装在第一螺纹槽内,丝杆(12)的顶端转动安装在第二控制槽(8)的顶部内壁上,丝杆(12)上固定套设有第一锥齿轮(13),移动座(5)的顶部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彦炜张宏博高会民
申请(专利权)人:咸阳师范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