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脱注射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1798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脱注射接头,包括接头与帽体,帽体包括柱形中空的壳体、中空的壳帽,壳体与壳帽内腔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导向管,导向管延伸至接头内腔;导向管表面设有可发生形变的活动瓣,活动瓣的自由端延伸并靠近壳体内侧壁,与帽体内表面的螺纹形成限位配合;接头近帽体一端的内侧壁设有凹槽,当导向管向接头一端运动至极限距离时,活动瓣发生形变后容纳于凹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导向管作为分离的独立件,配合活动瓣的限位作用,不仅防止患者随意将帽体拧开导致血液逆流,而且也方便医护人员取消原先的“限位作用”,轻松将帽体分离,该产品可应用于留置针、CVC、PICC等输液接头产品上。

A kind of anti stripping injection joi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脱注射接头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防脱注射接头,特别适用于医用输液类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介绍
静脉留置针是目前临床上重要的输液工具,在临床上已普遍应用。与头皮针相比,静脉留置针的出现给患者的治疗和护士的工作带来了较多益处。但在临床实际操作过程中,静脉留置针也给患者及护理人员带来了新的问题,如使用静脉留置针造成的并发症有:导管堵塞、液体渗漏、静脉炎、静脉血栓、皮下血肿等。在医用留置针、PICC等输液接头的设计中,需要注射安全、方便,不会引起感染,还需要控制血液逆流造成堵塞,以防止引起静脉血栓等血管并发症。为此,临床目前主要以肝素帽留置针和正压接头留置针为主,并根据使用需求,延生出三通、多通输液产品,并就防止感染、消毒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优选方案。但无论何种产品,都会涉及到盖帽组件,该产品用于防止污染,并可有效防止血液逆流。密闭式留置针连接肝素帽构造、材质简单,成本较低,较正压接头留置相比,密闭式留置针连接肝素帽留置期间的总费用最低,密闭式留置针连接肝素帽组的输液器与肝素帽以钢针穿刺式样连接,在临床护理中,因为肝素帽易与患者衣袖摩擦,盖帽组件常因患者身体运动导致松动,且存在输液连接掉落的风险,导致血液逆流,凝结于输液管内,为医护工作带来诸多不便,增加发生静脉炎的风险。既往研究显示静脉炎发生率20%-30%。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有效防止壳帽脱落,使壳帽即使脱离螺纹配合后依然不会脱落,并在需要的时候能轻易分离的新型注射接头。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防脱注射接头,包括相互螺旋配合的接头与帽体,所述接头表面设有突起,帽体内表面设有螺纹,所述帽体包括柱形中空的壳体、中空的壳帽,所述壳体与壳帽内腔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延伸至接头内腔;所述导向管表面设有可发生形变的活动瓣,所述活动瓣的自由端延伸并靠近壳体内侧壁,与帽体内表面的螺纹形成限位配合;所述接头近帽体一端的内侧壁设有凹槽,当导向管向接头一端运动至极限距离时,所述活动瓣发生形变后容纳于所述凹槽内。本技术产品可通过简单模具一次性成型,所述壳体直径略大于帽体直径,壳体与帽体形成一体式结构,必要地控制了成本。壳体与帽体为医用透明塑料材料制成。进一步地,对应具有肝素帽的留置针,所述帽体表面设有医用橡胶、医用硅胶材料制成的软胶层。方便双注射管路注液,在保证严格消毒的情况下,可反复穿刺多次使用。为了进一步强化软胶层的紧固作用,防止其脱落,所述软胶层表面设有热塑包膜。热塑薄膜为现有热塑包装工艺,在软胶层表面附加一层不具有弹力的透明塑料层,将局部软胶层紧紧地包覆在壳帽外表面。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所述软胶层对应帽体端部设有弧形的增厚部,帽体端部内口径从内向外逐渐增大。该设计可以更方便医护人员从壳帽端部将导向管向接头一端推送。当推送至极限距离时,活动瓣将收容于接头内侧壁的凹槽内,失去限位效果,使得接头与帽体得以分离。更进一步地,所述导向管位于帽体端部的一侧于外表面形成限位凸起,其用于控制导向管推送的极限距离,防止将导向管推送过远,影响到输液腔的正常工作。本技术所述活动瓣为包括但不限于医用橡胶、医用硅胶、医用TPU或PP任意一种材料制成的活动瓣,活动瓣为环形结构,活动瓣与导向管之间呈45~90°夹角。由于活动瓣为环形,当其与导向管之间呈锐角夹角时呈伞形,所述活动瓣表面开设若干狭缝或孔,有利于其发生形变,收缩于凹槽内。如采用狭缝设计,狭缝优选采用辐射状分布。该产品在初始状态下,活动瓣为展开状,此时活动瓣与帽体内表面的内螺纹形成限位配合,即使患者频繁翻身、误操作导致帽体螺纹脱离,也会因活动瓣的存在,防止其脱落,且该产品的导向管较长,设于帽体时,其向接头方向伸出的距离也大于现有技术传统肝素帽,因此在帽体螺纹脱落时,依然有一部分导向管容纳接头内腔,可有效防止空气逸出造成血液逆流。该产品可在需要的时候从壳帽一端穿刺注液,软胶层设计可适当提高重复穿刺注射的次数,防止感染。当医护人员需要拧开帽体时,手执该注射接头,用拇指从壳帽端部将导向管向接头的方向推送,当推送至远端极限距离时,活动瓣将收容于凹槽形成的空间内,活动瓣原先与内螺纹形成的限位配合将消失,同时导向管的限位凸起用于控制其推送的极限距离,起到安全保障作用,此时可轻易将帽体与接头分离。该产品将导向管作为分离的独立件,配合活动瓣的限位作用,不仅防止患者随意将帽体拧开导致血液逆流,而且也方便医护人员取消原先的“限位作用”,轻松将帽体分离。本技术的结构可应用于包括但不限于留置针、CVC、PICC等输液接头产品上。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1中应用于肝素帽留置针产品上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实施例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更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1请结合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以肝素帽留置针为例,留置针针头的三通延长管连接肝素帽接头100,如图1所示,包括帽体200与接头100,接头100表面设有突起110,帽体200内形成内螺纹211,两者之间相互螺纹配合。帽体200为透明PP材料制成,分为壳体210、壳帽220两部分,壳体210为直径较大的中空柱体,一端与壳帽220连接,另一端通过内螺纹211与接头100相配合,壳体210表面设有防滑纹;壳帽220一端与壳体210连接,另一端形成开口。帽体200表面设有医用硅胶材料制成的软胶层240。软胶层240表面设有热塑包膜241。壳体210与壳帽220内腔设有一根导向管230,供穿刺针插入注液。该导向管230与壳体210、壳帽220内壁形成紧密配合,需要使用一定的力气才能推动。导向管230位于壳帽220端部外表面设有限位凸起231,并在壳体210内腔形成向外75°展开的环形活动瓣232,该活动瓣232的自由端延伸并靠近壳体210内侧壁,与帽体200内表面的螺纹形成限位配合。活动瓣232为TPU材料制成具有辐射状狭槽的伞形体结构。如图2所示,当前状态下活动瓣232与内螺纹211之间形成限位配合,及时帽体200从接头100上螺纹分离,也不会引起脱落。且该产品的导向管230较长,设于帽体200时,其向接头100方向伸出的距离也大于现有技术传统肝素帽,因此在帽体200螺纹脱落时,依然有一部分导向管230容纳接头100内腔,可有效防止空气逸出造成血液逆流。接头100近帽体200一端的内侧壁设有凹槽120,当医护人员需要拧开帽体200时,导向管230向接头100一端运动至极限距离,活动瓣232发生形变后容纳于凹槽120内,原先与内螺纹211形成的限位配合状态消失,此时可轻易将帽体200与接头100分离。实施例2本技术对导向管230推送端的结构及其形状进行进一步优化,方便医护人员推送。由于有软胶层240覆盖的因素,因此患者一般情况下不会想到需要用力按压软胶层240端面,将导向管230推送至远端,才能将帽体200与接头100分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脱注射接头,包括相互螺旋配合的接头与帽体,所述接头表面设有突起,帽体内表面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包括柱形中空的壳体、中空的壳帽,所述壳体与壳帽内腔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延伸至接头内腔;/n所述导向管表面设有可发生形变的活动瓣,所述活动瓣的自由端延伸并靠近壳体内侧壁,与帽体内表面的螺纹形成限位配合;/n所述接头近帽体一端的内侧壁设有凹槽,当导向管向接头一端运动至极限距离时,所述活动瓣发生形变后容纳于所述凹槽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脱注射接头,包括相互螺旋配合的接头与帽体,所述接头表面设有突起,帽体内表面设有螺纹,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包括柱形中空的壳体、中空的壳帽,所述壳体与壳帽内腔设有可相对滑动的导向管,所述导向管延伸至接头内腔;
所述导向管表面设有可发生形变的活动瓣,所述活动瓣的自由端延伸并靠近壳体内侧壁,与帽体内表面的螺纹形成限位配合;
所述接头近帽体一端的内侧壁设有凹槽,当导向管向接头一端运动至极限距离时,所述活动瓣发生形变后容纳于所述凹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脱注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直径略大于帽体直径,壳体与帽体形成一体式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脱注射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帽体表面设有医用橡胶、医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辉夏家爱张莹莹单春剑张晶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