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叶昱栋专利>正文

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3175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1: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筒、导管和肛管,所述导管连接在灌肠筒的下端,所述灌肠筒内固定连接有内筒,且导管的输入端与内筒的下端固定连通,所述内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加热管,且内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导管远离内筒的一端与肛管连接,所述导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导管与肛管之间由固定机构连接,所述肛管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气囊,且肛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气囊管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根据灌肠的需要对药液进行加热处理,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并且能够对药液起到进一步防护的效果,避免在灌肠过程中出现倾倒的情况,起到辅助的效果。

A enema device for clin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
技术介绍
灌肠法是将一定量的液体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以帮助患者清洁肠道,排便,排气或由肠道供给药物的方法,可帮助患者解除便秘,肠胀气,为胃肠道手术、消化内镜检查等做准备,也可为中毒患者稀释并清除肠道内的有害物质,减轻中毒等,是一项常用的临床基础护理操作。现有的灌肠装置大多不具备加热设备,在冬季或者药液温度需要加热时,需要借助外部的设备,进而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在进行灌肠操作时,灌肠筒可能会出现晃动倾倒的情况,需要对药液进行防护,另外,肛管在使用后需要及时的进行更换,避免出现交叉感染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筒、导管和肛管,所述导管连接在灌肠筒的下端,所述灌肠筒内固定连接有内筒,且导管的输入端与内筒的下端固定连通,所述内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加热管,且内筒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所述导管远离内筒的一端与肛管连接,所述导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所述导管与肛管之间由固定机构连接,所述肛管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气囊,且肛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气囊管腔,所述气囊管腔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肛管远离导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孔。优选地,所述灌肠筒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开口,且弧形开口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弧形盖,所述灌肠筒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挂钩。优选地,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开设在肛管侧壁上的矩形槽,所述矩形槽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矩形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侧壁中央固定连接有拉杆,所述拉杆的一端贯穿矩形槽并与导管连接,所述拉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肛管的外侧。优选地,所述导管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拉杆对应的卡槽,且拉杆与卡槽内壁相抵。优选地,所述肛管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负压管,且负压管远离肛管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端盖。优选地,所述肛管的侧壁上印有刻度标尺,且刻度标尺的最小分度值为0.1cm。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1、通过在内筒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加热管,可以根据灌肠的需要对药液进行加热处理,提高装置的适用性,另外,通过在灌肠筒内固定连接有内筒,将需要灌肠的药液通入至内筒中,能够对药液起到进一步防护的效果,避免在灌肠过程中出现倾倒的情况。2、通过在导管与肛管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便于导管与肛管的安装拆卸,进而能够对使用后的肛管进行更换使用,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起到辅助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的内筒俯视结构图。图中:1灌肠筒、2导管、3肛管、4内筒、5环形加热管、6进液管、7控制阀、8气囊、9气囊管腔、10出液孔、11弧形盖、12挂钩、13弹簧、14活动块、15拉杆、16负压管、17刻度标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参照图1-3,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筒1、导管2和肛管3,导管2连接在灌肠筒1的下端,灌肠筒1内固定连接有内筒4,且导管2的输入端与内筒4的下端固定连通,内筒4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加热管5,内筒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环形加热管电性连接的电源和开关(图中未标出),可以根据灌肠的需要对药液进行加热处理,提高装置的适用性,而该实用中使用的环形加热管5为现有技术产品,在此不再赘述,内筒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6,灌肠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开口,且弧形开口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弧形盖11,灌肠筒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2,在进行灌肠操作时,可以将灌肠筒1悬挂至支架上,并且可以根据灌肠的位置需要对其位置进行快速调整,另外,将需要灌肠的药液通入至内筒4中,能够对药液起到进一步防护的效果,避免在灌肠过程中出现倾倒的情况。其中,导管2远离内筒4的一端与肛管3连接,导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7,导管2与肛管3之间由固定机构连接,固定机构包括两个开设在肛管3侧壁上的矩形槽,矩形槽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弹簧13,弹簧13远离矩形槽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块14,活动块14的侧壁中央固定连接有拉杆15,拉杆15的一端贯穿矩形槽并与导管2连接,导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拉杆15对应的卡槽,且拉杆15与卡槽内壁相抵,拉杆15的另一端延伸至肛管3的外侧,通过在导管2与肛管3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便于导管2与肛管3的安装拆卸,进而能够对使用后的肛管3进行更换使用,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起到辅助的效果。其中,肛管3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气囊8,且肛管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气囊管腔9,气囊管腔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肛管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负压管16,且负压管16远离肛管3的侧壁上螺纹连接有端盖,能够保证肛管3内的药液顺利的通入至患者肠道内,肛管3远离导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孔10,肛管3的侧壁上印有刻度标尺17,且刻度标尺17的最小分度值为0.1cm,便于观察肛管3伸至患者体内的长度值,有助于医护人员的判断,提高治疗的质量。本技术中,通过在灌肠筒1内固定连接有内筒4,将需要灌肠的药液通入至内筒中,能够对药液起到进一步防护的效果,避免在灌肠过程中出现倾倒的情况,另外,通过在内筒4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加热管5,可以根据灌肠的需要对药液进行加热处理,提高装置的适用性,通过在导管2与肛管3之间设置有固定机构,便于导管2与肛管3的安装拆卸,进而能够对使用后的肛管进行更换使用,避免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起到辅助的效果,具体的操作,拉动肛管3侧壁外的拉杆15,使得拉杆15脱离与导管2的连接即可,而在使用时,弹簧13能够对导管2起到夹紧的效果,保证导管2的正常使用。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筒(1)、导管(2)和肛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连接在灌肠筒(1)的下端,所述灌肠筒(1)内固定连接有内筒(4),且导管(2)的输入端与内筒(4)的下端固定连通,所述内筒(4)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加热管(5),且内筒(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6),所述导管(2)远离内筒(4)的一端与肛管(3)连接,所述导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7),所述导管(2)与肛管(3)之间由固定机构连接,所述肛管(3)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气囊(8),且肛管(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气囊管腔(9),所述气囊管腔(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肛管(3)远离导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孔(10)。/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包括灌肠筒(1)、导管(2)和肛管(3),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2)连接在灌肠筒(1)的下端,所述灌肠筒(1)内固定连接有内筒(4),且导管(2)的输入端与内筒(4)的下端固定连通,所述内筒(4)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环形加热管(5),且内筒(4)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进液管(6),所述导管(2)远离内筒(4)的一端与肛管(3)连接,所述导管(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控制阀(7),所述导管(2)与肛管(3)之间由固定机构连接,所述肛管(3)的侧壁中央设置有气囊(8),且肛管(3)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与其连通的气囊管腔(9),所述气囊管腔(9)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单向阀,所述肛管(3)远离导管(2)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液孔(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内科临床诊疗用灌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肠筒(1)的侧壁上开设有弧形开口,且弧形开口内壁上转动连接有弧形盖(11),所述灌肠筒(1)的上端固定连接有挂钩(12)。


3.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昱栋
申请(专利权)人:叶昱栋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贵州;5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