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3035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担架杆和第一压杆,所述第一担架杆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压杆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杆上,所述第一担架杆的前后两端和第二担架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把手,所述第二压杆螺纹连接在固定架上,所述第一担架杆的底部和第二担架杆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一支架,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支架和压缩弹簧,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绷带,且绷带的底部通过魔术贴与担架垫相连接。该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将伤员安放在担架垫上后,将绷带绕过伤员上方,再向左拉动绷带后至合适位置后向下按压绷带,以此通过魔术贴将其固定在担架垫上,此时绷带对伤员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

A water rescue stretcher for fixing the rescued peop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
本技术涉及水域救援担架
,具体为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
技术介绍
水域救援担架是在人员发生溺水意外时需要使用的设备,通过将伤员放置在装置上,以此将其或推动至救助地点。现有的水域救援担架不便根据伤员的体型调节担架杆之间的距离,且担架垫在损坏后不便单独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同时伤员在担架上安置不稳定,因此使用起来不够便捷,针对上述问题,需要对现有的设备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水域救援担架不便根据伤员的体型调节担架杆之间的距离,且担架垫在损坏后不便单独拆卸下来进行更换,同时伤员在担架上安置不稳定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担架杆和第一压杆,所述第一担架杆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且第二固定杆设置在第一固定杆之间,同时第一固定杆的右侧和第二固定杆的右侧均贯穿有移动杆,所述第一压杆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杆上,且第一压杆设置在移动杆的外侧,同时第二固定杆固定在第二担架杆的左侧,所述第一担架杆的前后两端和第二担架杆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把手,且第一担架杆的上侧通过螺栓固定有担架垫,同时担架垫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杆,所述第二压杆螺纹连接在固定架上,且固定架固定在第二担架杆的右侧,所述第一担架杆的底部和第二担架杆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一支架,且第一支架的底部通过插销与连接柱相连接,同时连接柱的底部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第二支架和压缩弹簧,且压缩弹簧设置在第二支架的上侧,同时第二支架的底部固定有滚轮,所述固定架上固定有绷带,且绷带的底部通过魔术贴与担架垫相连接,同时魔术贴固定在担架垫的左侧。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与移动杆均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固定杆的结构与第二固定杆的结构相同,同时第一固定杆与第一压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担架垫通过螺栓与第一担架杆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螺栓等距离分布在担架垫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压杆与固定架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第一支架通过插销与连接柱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柱通过压缩弹簧与第二支架构成伸缩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1)设置有移动杆、第一压杆、第二担架杆和把手,向右拉动第二担架杆时可带动移动杆向右移动,以此方便根据伤员的体型大小将第二担架杆移动至合适位置,随后向内侧转动第一压杆,直至其与移动杆相贴合,以此将移动杆固定住,随后救援人员可通过把手将该装置抬到所需地点;(2)设置有第一担架杆、第二担架杆、担架垫、螺栓和第二压杆,转动螺栓可将担架垫固定在第一担架杆上,接着调节好第一担架杆与第二担架杆之间的距离后向左转动第二压杆,直至其与担架垫相贴合,以此将担架垫固定住,方便伤员躺卧;(3)设置有担架垫、绷带和魔术贴,将伤员安放在担架垫上后,将绷带绕过伤员上方,再向左拉动绷带后至合适位置后再向下按压绷带,通过魔术贴将其固定在担架垫上,此时绷带对伤员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正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俯视外观结构示意图。图中:1、第一担架杆,2、第一固定杆,3、第二固定杆,4、移动杆,5、第一压杆,6、第二担架杆,7、把手,8、担架垫,9、螺栓,10、固定架,11、第二压杆,12、第一支架,13、连接柱,14、插销,15、凹槽,16、第二支架,17、压缩弹簧,18、滚轮,19、绷带,20、魔术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根据图1和图2所示,第一担架杆1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且第二固定杆3设置在第一固定杆2之间,同时第一固定杆2的右侧和第二固定杆3的右侧均贯穿有移动杆4,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与移动杆4均构成伸缩结构,且第一固定杆2的结构与第二固定杆3的结构相同,同时第一固定杆2与第一压杆5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向右拉动第二担架杆6时可带动移动杆4向右移动,直至将其移动至合适位置,以此方便根据伤员体型调节第一担架杆1与第二担架杆6之间的距离,随后向内侧转动第一压杆5直至其与移动杆4相贴合,以此将移动杆4固定住,从而后续的操作,第一压杆5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杆2上,且第一压杆5设置在移动杆4的外侧,同时第二固定杆3固定在第二担架杆6的左侧。根据图1、图2和图3所示,第一担架杆1的前后两端和第二担架杆6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把手7,且第一担架杆1的上侧通过螺栓9固定有担架垫8,同时担架垫8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杆11,担架垫8通过螺栓9与第一担架杆1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且螺栓9等距离分布在担架垫8上,转动螺栓9可将担架垫8固定在第一担架杆1上,从而方便后续担架垫8右侧的调节和固定,第二压杆11螺纹连接在固定架10上,且固定架10固定在第二担架杆6的右侧,第二压杆11与固定架10之间的连接方式为螺纹连接,向左转动第二压杆11直至其与担架垫8相贴合,以此将担架垫8固定住,以便伤员躺卧在其上,从而方便后续伤员的加固和移动操作。根据图1、图2和图4所示,第一担架杆1的底部和第二担架杆6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一支架12,且第一支架12的底部通过插销14与连接柱13相连接,同时连接柱13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第一支架12通过插销14与连接柱13之间的连接方式为卡合连接,当需要推动该装置时,通过插销14将连接柱13固定在第一支架12的底部,此时滚轮18与地面相接触,以此带动该装置移动至所需地点,凹槽15内设置有第二支架16和压缩弹簧17,且压缩弹簧17设置在第二支架16的上侧,同时第二支架16的底部固定有滚轮18,连接柱13通过压缩弹簧17与第二支架16构成伸缩结构,压缩弹簧17在移动过程中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防止零件之间发生碰撞而损坏,固定架10上固定有绷带19,且绷带19的底部通过魔术贴20与担架垫8相连接,同时魔术贴20固定在担架垫8的左侧,向左拉动绷带19至合适位置后再将其向下按压,以此将其黏附在魔术贴20上,从而对伤员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工作原理:在使用该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时,首先将该装置移动至所需地点,根据伤员的体型向右移动第二担架杆6至合适位置,此时移动杆4随之向右移动,随后向内侧转动第一压杆5,直至其与移动杆4相贴合,以此将移动杆4固定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担架杆(1)和第一压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担架杆(1)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且第二固定杆(3)设置在第一固定杆(2)之间,同时第一固定杆(2)的右侧和第二固定杆(3)的右侧均贯穿有移动杆(4),所述第一压杆(5)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杆(2)上,且第一压杆(5)设置在移动杆(4)的外侧,同时第二固定杆(3)固定在第二担架杆(6)的左侧,所述第一担架杆(1)的前后两端和第二担架杆(6)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把手(7),且第一担架杆(1)的上侧通过螺栓(9)固定有担架垫(8),同时担架垫(8)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杆(11),所述第二压杆(11)螺纹连接在固定架(10)上,且固定架(10)固定在第二担架杆(6)的右侧,所述第一担架杆(1)的底部和第二担架杆(6)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一支架(12),且第一支架(12)的底部通过插销(14)与连接柱(13)相连接,同时连接柱(13)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设置有第二支架(16)和压缩弹簧(17),且压缩弹簧(17)设置在第二支架(16)的上侧,同时第二支架(16)的底部固定有滚轮(18),所述固定架(10)上固定有绷带(19),且绷带(19)的底部通过魔术贴(20)与担架垫(8)相连接,同时魔术贴(20)固定在担架垫(8)的左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固定被救人员的水域救援担架,包括第一担架杆(1)和第一压杆(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担架杆(1)的右侧固定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3),且第二固定杆(3)设置在第一固定杆(2)之间,同时第一固定杆(2)的右侧和第二固定杆(3)的右侧均贯穿有移动杆(4),所述第一压杆(5)螺纹连接在第一固定杆(2)上,且第一压杆(5)设置在移动杆(4)的外侧,同时第二固定杆(3)固定在第二担架杆(6)的左侧,所述第一担架杆(1)的前后两端和第二担架杆(6)的前后两端均固定有把手(7),且第一担架杆(1)的上侧通过螺栓(9)固定有担架垫(8),同时担架垫(8)的右侧设置有第二压杆(11),所述第二压杆(11)螺纹连接在固定架(10)上,且固定架(10)固定在第二担架杆(6)的右侧,所述第一担架杆(1)的底部和第二担架杆(6)的底部均固定有第一支架(12),且第一支架(12)的底部通过插销(14)与连接柱(13)相连接,同时连接柱(13)的底部开设有凹槽(15),所述凹槽(15)内设置有第二支架(16)和压缩弹簧(17),且压缩弹簧(17)设置在第二支架(16)的上侧,同时第二支架(16)的底部固定有滚轮(18),所述固定架(10)上固定有绷带(19),且绷带(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生李冬梅丁勇万龙曹娟娟崔菊娟陆莎莎
申请(专利权)人:东台市兴盾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