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动炖炒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2798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10: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动炖炒装置,包括:底座、衬板、炖炒锅和动力单元,所述衬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衬板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设置,所述炖炒锅与所述衬板间隙配合,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衬板上,且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炖炒锅转动连接,可将转动炖炒装置设置于加热模块之上,并将炖炒锅与加热模块的位置匹配,当炖炒锅的底部加热时,炖炒锅通过转动实现快速升温的目的,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炖炒锅的锅底和锅壁传递热量,传热效率高,且在转动过程中,炖炒锅内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

A rotating stewing and frying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转动炖炒装置
本技术属于厨具厨电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转动炖炒装置。
技术介绍
在厨房烹饪过程中,需要对食材进行加热和炖炒,以确保食材加热的均匀性,一般通过人工翻动炖炒锅和食材的方式进行,人工作业量大,且效率较低,不便于应用于食堂和饭店。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动炖炒装置,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炖炒食材效率低下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动炖炒装置,包括:底座、衬板、炖炒锅和动力单元,所述衬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衬板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设置,所述炖炒锅与所述衬板间隙配合,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衬板上,且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炖炒锅转动连接。可选的,所述底座和所述衬板活动连接。可选的,所述转动炖炒装置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能够沿自身的延伸方向伸长或者收缩,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衬板连接。可选的,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传送轮和传送带,所述电机与所述传送带或者所述传送轮匹配,且所述传送轮与所述传送带匹配。可选的,所述传送带为钢丝绳或者弹簧绳。可选的,所述传送轮上设有棘齿,所述炖炒锅上设有齿条,所述棘齿与所述齿条啮合。可选的,所述传送轮包括转动轴和被动轮,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与所述衬板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被动轮,且所述被动轮能够以所述转动轴为轴转动。可选的,所述炖炒锅内设有用于炖炒的锅铲。可选的,所述衬板包括衬板孔,所述衬板孔与所述炖炒锅相匹配。可选的,所述衬板孔的周向设有用于取放所述炖炒锅的把手槽。如上所述,本技术的转动炖炒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可将转动炖炒装置设置于加热模块之上,并将炖炒锅与加热模块的位置匹配,当炖炒锅的底部加热时,炖炒锅通过转动实现快速升温的目的,在转动过程中,通过炖炒锅的锅底和锅壁传递热量,传热效率高,且在转动过程中,炖炒锅内的食材受热更加均匀。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转动炖炒装置的左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零件标号说明1炖炒锅11锅铲2动力单元21电机22传送轮220转动轴221被动轮23传送带3衬板4底座5铰链6调节杆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技术的其他优点及功效。请参阅图1至图2。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技术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
技术实现思路
下,当亦视为本技术可实施的范畴。请参阅图1和图2,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动炖炒装置,包括:底座4、衬板3、炖炒锅1和动力单元2,所述衬板3与所述底座4连接,且所述衬板3相对于所述底座4倾斜设置,所述炖炒锅1与所述衬板3间隙配合,所述动力单元2设于所述衬板3上,且所述动力单元2与所述炖炒锅1转动连接,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可将所述的转动炖炒装置置于加热模块之上,所述加热模块包括但不限制于燃气灶,具体地,将炖炒锅1置于燃气灶上方,然后启动动力单元2,动力单元2可采用电机驱动,动力单元2转动炖炒锅1,进而带动炖炒锅1内的食材翻转,实现均匀加热食材的目的,由于炖炒食材采用动力单元2作为动力输出,代替人工炖炒的方式,能够较大地提高炒菜效率。为了便于适应不同的燃气灶以及适应不同加热需求,可将所述底座4和所述衬板3设置为活动连接的方式,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底座4与衬板3采用铰链5连接,根据不同的加热需求,可转动铰链5以调节设置在衬板3上的炖炒锅1的高度,进而调节炖炒锅1加热温度。进一步地,所述转动炖炒装置还包括调节杆6,所述调节杆6能够沿自身的延伸方向伸长或者收缩,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4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衬板3连接,为了承载衬板、炖炒锅以及炖炒锅内食材的重量,在底座4和衬板3之间设置调节杆6,通过调节调节杆6的伸缩量实现对衬板3倾斜角度的调整。请参阅图1,所述动力单元2包括电机21、传送轮22和传送带23,所述电机21与所述传送带23或者所述传送轮22匹配,且所述传送轮22与所述传送带23匹配,电机21转动,进而驱动与其匹配的传送带23或者传送轮22转动,由于传送轮22与炖炒锅1配合,实现炖炒锅1的转动,以及实现炖炒锅1内食材的翻转,达到均匀加热食材的目的。由于炖炒锅1的锅体需要加热,因此可将所述传送带23设置为钢丝绳或者弹簧绳,依靠摩擦力驱动传送轮转动,以及驱动炖炒锅转动,防止因温度过高引起的动力单元2失效或者摩擦失效的现象。为了提高传动效率,可在所述传送轮22上设置棘齿,并在所述炖炒锅1上设置齿条,所述棘齿与所述齿条啮合,当传送轮22转动时候,能够带动棘齿与齿条啮合和传动,实现锅体1的转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述传送轮22包括转动轴220和被动轮221,所述转动轴220的一端与所述衬板3固定连接,所述转动轴220的另一端贯穿所述被动轮221,且所述被动轮221能够以所述转动轴220为轴转动。为了提高炖炒效率,所述炖炒锅内设有用于炖炒的锅铲11,所述锅铲11可实质为矩形或者螺旋形,并设置于炖炒锅内的底部,当炖炒锅转动时,锅铲11也实现转动,进而翻转和搅拌炖炒锅内的食材,实现均匀炖炒的目的。为了便于装配炖炒锅1,所述衬板3包括衬板孔,所述衬板孔与所述炖炒锅1相匹配,具体地,衬板孔卡接炖炒锅,限制炖炒锅1轴向和径向的运动自由度,为了便于取出和放置炖炒锅1,所述衬板3孔的周向设有用于取放所述炖炒锅1的把手槽。上述实施例仅例示性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及其功效,而非用于限制本技术。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技术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
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技术的权利要求所涵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动炖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衬板、炖炒锅和动力单元,所述衬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衬板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设置,所述炖炒锅与所述衬板间隙配合,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衬板上,且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炖炒锅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动炖炒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衬板、炖炒锅和动力单元,所述衬板与所述底座连接,且所述衬板相对于所述底座倾斜设置,所述炖炒锅与所述衬板间隙配合,所述动力单元设于所述衬板上,且所述动力单元与所述炖炒锅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炖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和所述衬板活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炖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炖炒装置还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能够沿自身的延伸方向伸长或者收缩,且所述调节杆的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所述调节杆的另一端与所述衬板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炖炒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单元包括电机、传送轮和传送带,所述电机与所述传送带或者所述传送轮匹配,且所述传送轮与所述传送带匹配。


5.根据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芷龙胡世昌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厨切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