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844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立管的外侧,其底部与屋顶所在平面抵接,其顶部高出立管周侧设置的防水卷材;所述套管与立管周侧的防水卷材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所述套管与防水卷材的收头处之间设置有油膏,所述油膏的上部及套管与立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水泥砂浆,使得防水卷材的收头处的外侧形成双层防水保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结构合理,利用套管本身优良的防水性能以及油膏的柔韧性、防水性,为出屋面立管增加一道防水层,达到出屋面立管的良好防水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A structure of waterproof protective layer for riser out of the ro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
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
,涉及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中,需要对出屋面的立管进行防水处理,以防止屋顶立管处发生渗漏。伸出屋面立管部位防水传统的做法是在立管下部周围增设防水管材,将屋面防水管材沿立管周边上翻一定高度,再使用金属卡箍将防水管材与立管密封。金属卡箍密封具有密封不牢,使用寿命短的不足,因此,亟需设计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解决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至少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部分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结构合理,利用套管本身优良的防水性能以及油膏的柔韧性、防水性,为出屋面立管增加一道防水层,达到出屋面立管的良好防水效果,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立管的外侧,其底部与屋顶所在平面抵接,其顶部高出立管周侧设置的防水卷材;所述套管与立管周侧的防水卷材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所述套管与防水卷材的收头处之间设置有油膏,所述油膏的上部及套管与立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水泥砂浆,使得防水卷材的收头处的外侧形成双层防水保护。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同心设置在立管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较防水卷材高出40-6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较防水卷材高出5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泥砂浆为含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其填充于套管与立管周侧的防水卷材之间,水泥砂浆的填充高度低于防水卷材的收头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位于套管与立管周侧的防水卷材之间的水泥砂浆较防水卷材低10mm。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膏的长度覆盖防水卷材的收头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膏的长度为30mm,以覆盖防水卷材的收头处。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油膏上部水泥砂浆的顶部呈锥形设置在立管的外侧。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泥砂浆中膨胀剂与水泥的比例为1:3。本技术有益效果: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结构合理,利用套管本身优良的防水性能以及油膏的柔韧性、防水性,为出屋面立管增加一道防水层,达到出屋面立管的良好防水效果,具有有益效果如下:(1)本申请所述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施工工艺简单,节省人工材料、施工速度快、过程易控制、质量有保障;(2)本申请彻底避免了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易空鼓、开裂、起壳、脱落的质量通病及质量隐患,使出屋面立管根部防水层使用寿命得到保障;(3)替代了传统工艺中用金属箍紧固卷材收头的方法,规避了金属箍紧固不牢固,使用寿命短且影响美观的缺点;(4)防水保护层外部采用成品圆柱形套管,一次成型,美观实用,与传统工艺相比节约大量人工抹面及养护成本;(5)节约了屋面的利用空间,防水保护层施工完成后仅比出屋面立管大一直径规格;(6)套管本身就是一种优良防水材料,加上缝隙间的密封油膏,为出屋面立管根部增加一道防水层,有效提高立管根部防水效果。附图说明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上述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技术,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套管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套管与防水卷材之间填充水泥砂浆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油膏密封防水卷材收头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10.套管;20.立管;30.防水卷材;31.收头处;40.水泥砂浆;50.油膏。具体实施方式图1至图4是本申请所述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的相关示意图,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技术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技术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技术实施方式及本技术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技术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技术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本申请所述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包括套管10,所述套管10设置在立管20的外侧,其底部与屋顶所在平面抵接,其顶部高出立管20周侧设置的防水卷材30;所述套管10与立管20周侧的防水卷材30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40,所述套管10与防水卷材30的收头处31之间设置有油膏50,所述油膏50的上部及套管10与立管20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水泥砂浆40,使得防水卷材30的收头处31的外侧形成双层防水保护。所述套管10同心设置在立管20的外侧,如图2所示。即立管20与套管10之间空隙间距均匀,使得立管20及套管10在热胀冷缩时受力均匀,防止热胀冷缩偏执一方,而破坏防水保护层的密封效果。本技术中,所述套管10韧性高、耐酸碱、耐磨及使用寿命长的特点,套管10可选用PVC管,PVC管具有较好的保暖性和弹性,安装便捷,方便施工操作。套管也可选用具有上述特性其他材料,如PE管材作为套管用于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的施工作业。套管10的顶部高出立管20周侧设置的防水卷材30,即套管10高出防水卷材30的收头处31,在套管10与立管20周侧的防水卷材30之间设置水泥砂浆40,如图3所示,在防水卷材30的收头处31单独设置密封段。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套管10较防水卷材30高出40-60mm,为收头处31单独设置密封提供空间。优选的,所述套管10较防水卷材30高出50mm,这样既保证了收头处31单独设置密封的空间,又在套管10与立管20周侧的防水卷材30之间设置足够的水泥砂浆40,水泥砂浆40由套管10紧紧包裹,避免保护层后期空鼓、开裂、起壳、脱落,保证了良好的防水效果。本技术中,所述水泥砂浆40为含有膨胀剂的水泥砂浆,其填充于套管10与立管20周侧的防水卷材30之间,水泥砂浆40的填充高度低于防水卷材30的收头处31。在收头处31处设置油膏50,所述油膏为密封防水油膏,这样,在出屋面立管防水最薄弱的部位——收头处31提供了两道防水层,即油膏为第一道防水层,外部的套管10为第二道防水层,实现了立管10外部的防水卷材30的收头处31的良好防水。在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所述位于套管10与立管20周侧的防水卷材30之间的水泥砂浆40较防水卷材30低10mm,以便为收头处31单独设置密封提供空间。这样既保证了在套管10与立管20周侧的防水卷材30之间设置足够的水泥砂浆40,又为收头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立管的外侧,其底部与屋顶所在平面抵接,其顶部高出立管周侧设置的防水卷材;所述套管与立管周侧的防水卷材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所述套管与防水卷材的收头处之间设置有油膏,所述油膏的上部及套管与立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水泥砂浆,使得防水卷材的收头处的外侧形成双层防水保护。/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所述套管设置在立管的外侧,其底部与屋顶所在平面抵接,其顶部高出立管周侧设置的防水卷材;所述套管与立管周侧的防水卷材之间设置有水泥砂浆,所述套管与防水卷材的收头处之间设置有油膏,所述油膏的上部及套管与立管之间形成的空腔内设置有水泥砂浆,使得防水卷材的收头处的外侧形成双层防水保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同心设置在立管的外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较防水卷材高出40-60m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屋面立管防水保护层构造,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较防水卷材高出50mm。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学良肖应辉刘明辉何景文王世文李强张炜泓贺鹏范鹏飞张龙玉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