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49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包括病员服,所述病员服的中间位置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关于病员服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通孔的外侧均设置有盖布,且盖布的上方与病员服之间缝合连接,所述病员服上缝接有两组纽扣,且两组纽扣分别设置有两个。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在需要进行病患进行闭式引流管的插接时,将病员服上一侧的盖布向上掀起,并将其与上方的纽扣进行铰接,从而对盖布的位置进行固定,在完成引流管的安装后,将固定支管上转动连接的针面布与绒面之间进行粘接,对固定支管进行固定,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提升病员服的作用范围。

A suit for patients in thoracic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
本技术涉及病员服
,尤其涉及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
技术介绍
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作为一种治疗手段广泛地应用于血胸、气胸、脓胸的引流及开胸术后,对于疾病的治疗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有病员服大多统一结构,对不同的病种未进行不同处理,导致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不便,现有的胸外科引流病员服在使用时,采用将衣服掀起或从衣缝中进行引流导管的布线,导致引流管可能存在被压的可能性,进而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对患者生命构成威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有胸外科病员服在使用时引流管放置不便且可能存在引流不畅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包括病员服,所述病员服的中间位置两侧均开设有通孔,且两个通孔关于病员服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通孔的外侧均设置有盖布,且盖布的上方与病员服之间缝合连接,所述病员服上缝接有两组纽扣,且两组纽扣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纽扣分别位于盖布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病员服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多组纽带,且多组纽带之间线性阵列。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两个纽扣之间间距等于两个盖布的长度,且盖布始终与其中一个纽扣之间扣接。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盖布的背部缝合连接有绒面,且绒面上粘合有针面布,并且针面布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支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支管呈L形结构,且固定支管的竖直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并且底座的直径大于固定支管直径。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支管上转动连接有滚筒,且滚筒上环形阵列有多个凸齿,所述滚筒贯穿固定支管外壁延伸至固定支管内部。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固定支管内部滑嵌有推板,且推板位于滚筒和底座之间,所述推板的一侧贯穿固定支管与滚筒卡接,另一侧通过挤压弹簧与固定支管之间弹性连接。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中,在需要进行病患进行闭式引流管的插接时,将病员服上一侧的盖布向上掀起,并将其与上方的纽扣进行铰接,从而对盖布的位置进行固定,在完成引流管的安装后,将固定支管上转动连接的针面布与绒面之间进行粘接,对固定支管进行固定,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提升病员服的作用范围。2、本技术中,将引流管从固定支管水平端穿入,竖直端穿出,并将其底部的底座放置在病人的胸腔外部,通过胶带进行固定,由于固定支管两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弧度,从而防止引流管发生角度过大的弯折,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将推板向底座的一侧进行拨动,推板失去对于滚筒的限制作用,从而使得滚筒可以进行滚动,进而引流管可以便捷的在固定支管的内部进行滑动,在位置合适后,将推板松开,推板对滚筒进行卡接,使得滚筒对引流管进行位置限制,防止外部拉力对引流管造成影响,从而造成端部引流位置的变化,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图;图2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正视局部结构图;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固定支管结构图;图例说明:1、病员服;101、通孔;2、盖布;3、纽扣;4、纽带;5、固定支管;6、针面布;7、绒面;8、滚筒;9、推板;10、挤压弹簧;11、底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包括病员服1,病员服1的中间位置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01,且两个通孔101关于病员服1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两个通孔101的外侧均设置有盖布2,盖布2的面积大于通孔101面积,且盖布2的上方与病员服1之间缝合连接,病员服1上缝接有两组纽扣3,且两组纽扣3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纽扣3分别位于盖布2的上方和下方,病员服1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多组纽带4,且多组纽带4之间线性阵列。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两个纽扣3之间间距等于两个盖布2的长度,且盖布2始终与其中一个纽扣3之间扣接,在需要使用时,将盖布2与上方的纽扣3扣接,在不适用时将盖布2与下方纽扣3进行扣接。具体的,如图2和图3所示,盖布2的背部缝合连接有绒面7,且绒面7上粘合有针面布6,通过魔术贴的方式进行粘结,使得固定支管5可以便捷取下,并且针面布6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固定支管5,固定支管5呈L形结构,且固定支管5的竖直端底部固定连接有底座11,底座11采用软性材质,防止对患者二次伤害,底座11直径较大可以使得固定更加稳定,并且底座11的直径大于固定支管5直径,固定支管5上转动连接有滚筒8,且滚筒8上环形阵列有多个凸齿,滚筒8贯穿固定支管5外壁延伸至固定支管5内部,使得凸齿可以与引流管之间进行接触,但不会对引流管造成过分挤压,从而造成引流不畅,固定支管5内部滑嵌有推板9,且推板9位于滚筒8和底座11之间,推板9的一侧贯穿固定支管5与滚筒8卡接,另一侧通过挤压弹簧10与固定支管5之间弹性连接。工作原理:使用时,在需要进行病患进行闭式引流管的插接时,将病员服1上一侧的盖布2向上掀起,并将其与上方的纽扣3进行铰接,从而对盖布2的位置进行固定;将引流管从固定支管5水平端穿入,竖直端穿出,并将其底部的底座11放置在病人的胸腔外部,通过胶带进行固定,由于固定支管5两段之间存在一定的弧度,从而防止引流管发生角度过大的弯折,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将推板9向底座11的一侧进行拨动,推板9失去对于滚筒8的限制作用,从而使得滚筒8可以进行滚动,进而引流管可以便捷的在固定支管5的内部进行滑动,在位置合适后,将推板9松开,推板9对滚筒8进行卡接,使得滚筒8对引流管进行位置限制,防止外部拉力对引流管造成影响,从而造成端部引流位置的变化,造成引流不畅的问题;在完成引流管的安装后,将固定支管5上转动连接的针面布6与绒面7之间进行粘接,对固定支管5进行固定,保持其结构的稳定,提升病员服1的作用范围。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包括病员服(1),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员服(1)的中间位置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01),且两个通孔(101)关于病员服(1)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通孔(101)的外侧均设置有盖布(2),且盖布(2)的上方与病员服(1)之间缝合连接,所述病员服(1)上缝接有两组纽扣(3),且两组纽扣(3)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纽扣(3)分别位于盖布(2)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病员服(1)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多组纽带(4),且多组纽带(4)之间线性阵列。/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包括病员服(1),其特征在于,所述病员服(1)的中间位置两侧均开设有通孔(101),且两个通孔(101)关于病员服(1)的竖直中线对称设置,两个所述通孔(101)的外侧均设置有盖布(2),且盖布(2)的上方与病员服(1)之间缝合连接,所述病员服(1)上缝接有两组纽扣(3),且两组纽扣(3)分别设置有两个,并且两个纽扣(3)分别位于盖布(2)的上方和下方,所述病员服(1)的两侧均缝合连接有多组纽带(4),且多组纽带(4)之间线性阵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纽扣(3)之间间距等于两个盖布(2)的长度,且盖布(2)始终与其中一个纽扣(3)之间扣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胸外科用病员服,其特征在于,所述盖布(2)的背部缝合连接有绒面(7),且绒面(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鸣凤谢绍菊蒋烈洪
申请(专利权)人:德阳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