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光专利>正文

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25038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包括:防水支撑块、集水层和防水层,所述集水层内部设置有水流收集槽,所述集水层下端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下端设置有储水层,所述储水层下方设置有防水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首先通过集水层对水流进行初步过滤和收集;蓄水层下端的储水层,经过疏水管道流出道两侧的渗水收集管,从而渗入水流的压力的释放,完成对于渗入的水流的疏导;防水层内部设置有多层的保护,提升设备的防水致密性、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完成对于渗水的封堵,通过多级设置将水流进行疏导和封堵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防水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A building waterproof net for sponge city planning and construc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
本技术涉及建筑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逐步改善并恢复城市的自然生态平衡。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和自然生态为优先原则,故定义为生态海绵城市。在生态城市的建设中,建筑物的底部需要设计有防水网,避免地基渗水影响建筑物寿命。中国专利(公告号:CN208685751U,公告日:2019.04.02)公开了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上述文件提供的特征包括内部支撑架,内部支撑架的上层包裹有树脂涂料层,内部支撑架的下层铺设有沥青层;树脂涂料层的上下表面均设置有相对应的支架凸部和支架凹部,相应的支架凸部以及支架凹部之间焊接有三角支架。该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内部支撑架抛弃了传统的平面设计,反而设置成凸凹的模式,并且,上部采用合成类树脂作为涂料,此种材料的特性能大大提升雨水的疏通程度以及与内部支撑架的贴合程度,但是,对于渗漏的水流只采用封堵会导致压力持续增大,最终导致防水结构被破坏,所以需要对渗漏的水流设计有释放压力的结构,疏导和封堵结合才能更好地起到防水的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包括:防水支撑块、集水层和防水层,所述防水支撑块为聚酯限位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经济性,防水支撑块为中空的凹槽结构,所述防水支撑块内部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集水层、蓄水层、储水层和防水层,防水支撑块内部上方设置有集水层;所述集水层下端设置有蓄水层,所述蓄水层内部交错设置有清沙部和蓄水部,其中中部设置有蓄水部,蓄水部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清沙部,所述蓄水部内部填充有细密的清水沙石,可以对集水层渗入的水进行进行过滤,蓄水层中部设置有蓄水部,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对于渗入的水流进行吸附,蓄水部采用上下对称交错的三角形结构,提升水流与内部活性炭的接触面积,提升吸附的效率,通过清沙部和蓄水部对渗入的水流进行过滤和吸附的组合处理,提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所述蓄水层下端设置有储水层,储水层内部设置有滤水板,滤水板为海绵材质,内部有疏水孔,当储水层上方渗水压力增加,水流经过滤水板进入到疏水管道内,经过疏水管道流出道两侧的渗水收集管,从而渗入水流的压力的释放,完成对于渗入的水流的疏导;所述储水层下方设置有防水层,防水层内部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第一防水部、第二防水部和第三防水部,所述第一防水部采用合成类树脂,具有良好的致密性,可以对深入的水流进行阻隔,但是该类合成树脂强度较低,容易出现破损,所述第一防水部下端设置有第二防水部,第二防水部采用铝合金金属板,铝合金表面经过氧化具有致密的保护膜,经久耐用,力学强度好,为第一防水部提供支撑的同时,进一步提升设备的防水性能,提升设备防水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优选地,集水层内部设置有水流收集槽,水流收集槽采用梯形槽结构,两侧的倾斜结构结构,具有良好的蓄水导向性。优选地,水流收集槽中部设置有收集隔板,收集隔板不锈钢结构网,中部设置有若干滤水口,可以将水流进行初步的过滤,避免后续管路出现堵塞,较大杂质留在收集隔板上端,定期进行清扫,水流收集槽下端设置有集水通道,集水通道将进入的水流进行收集,排放到蓄水装置内,进行对于水流的初步收集。优选地,滤水板内部设置有若干组分布均匀的疏水管道,疏水管道采用弯曲结构,增加与滤水板的接触面积,储水层两侧的防水支撑块内部设置有渗水收集管,渗水收集管余外部蓄水管道连通。优选地,所述第二防水部下端设置有第三防水部,第三防水部采用多层复合的高密度聚乙烯材料,具有极强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首先通过集水层对水流进行初步过滤和收集;集水层下端设置有蓄水层,蓄水层内部设置有蓄水部,蓄水部采用上下对称交错的三角形结构,提升水流与内部活性炭的接触面积,提升吸附的效率,通过清沙部和蓄水部对渗入的水流进行过滤和吸附的组合处理,提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蓄水层下端的储水层,当储水层上方渗水压力增加,水流经过滤水板进入到疏水管道内,经过疏水管道流出道两侧的渗水收集管,从而渗入水流的压力的释放,完成对于渗入的水流的疏导;防水层内部设置有第一防水部、第二防水部和第三防水部,通过多层的保护,提升设备的防水致密性、结构强度以及稳定性,完成对于渗水的封堵,通过多级设置将水流进行疏导和封堵结合的方法进行处理,防水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中储水层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防水支撑块、2集水层、3蓄水层、4储水层、5防水层、6水流收集槽、7收集隔板、8集水通道、9清沙部、10蓄水部、11疏水口、12第一防水部、13第二防水部、14第三防水部、15滤水板、16疏水管道、17渗水收集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请参阅图1,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包括:防水支撑块1、集水层2和防水层5,所述防水支撑块1为聚酯限位板,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和经济性,防水支撑块1为中空的凹槽结构,所述防水支撑块1内部自上而下分别设置有集水层2、蓄水层3、储水层4和防水层5,防水支撑块1内部上方设置有集水层2,集水层2内部设置有水流收集槽6,水流收集槽6采用梯形槽结构,具有良好的蓄水导向性,水流收集槽6中部设置有收集隔板7,收集隔板7为不锈材质,中部设置有若干滤水口,可以将水流进行初步的过滤,避免后续管路出现堵塞,较大杂质留在收集隔板7上端,定期进行清扫,水流收集槽6下端设置有集水通道8,集水通道8将进入的水流进行收集,排放到蓄水装置内,进行对于水流的初步收集;所述集水层2下端设置有蓄水层3,所述蓄水层3内部交错设置有清沙部9和蓄水部10,其中中部设置有蓄水部10,蓄水部10上下两侧均设置有清沙部9,所述蓄水部10内部填充有细密的清水沙石,可以对集水层2渗入的水进行进行过滤,蓄水层3中部设置有蓄水部10,内部填充有活性炭,具有良好的吸附性,对于渗入的水流进行吸附,蓄水部10采用上下对称交错的三角形结构,提升水流与内部活性炭的接触面积,提升吸附的效率,通过清沙部9和蓄水部10对渗入的水流进行过滤和吸附的组合处理,提升处理的效率和质量;所述蓄水层3下端设置有储水层4,综合图2所示,储水层4内部设置有滤水板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包括,防水支撑块(1)、集水层(2)和防水层(5),防水支撑块(1)内部上方设置有集水层(2),防水支撑块(1)内部下方设置有防水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2)内部设置有水流收集槽(6),所述集水层(2)下端设置有蓄水层(3),所述蓄水层(3)下端设置有储水层(4),所述储水层(4)下方设置有防水层(5)。/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包括,防水支撑块(1)、集水层(2)和防水层(5),防水支撑块(1)内部上方设置有集水层(2),防水支撑块(1)内部下方设置有防水层(5),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水层(2)内部设置有水流收集槽(6),所述集水层(2)下端设置有蓄水层(3),所述蓄水层(3)下端设置有储水层(4),所述储水层(4)下方设置有防水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支撑块(1)为聚酯限位板,防水支撑块(1)为中空的凹槽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流收集槽(6)采用梯形槽结构,水流收集槽(6)中部设置有收集隔板(7),水流收集槽(6)下端设置有集水通道(8)。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面向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的建筑物防水网,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层(3)内部交错设置有清沙部(9)和蓄水部(10),蓄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