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开利公司专利>正文

集成热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1926 阅读:1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控制客舱温度的系统,其具有用于从发动机接收传热流体的管子及热连接至所述管子的若干个制热盘管。所述系统还具有连接至所述管子的若于个热电热泵。对传热流体进行调节,以控制客舱中若干个不同点处的客舱温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集成热电系统
技术介绍
1. 专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客舱之温控环境。更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温控客舱环境,其具有若干个热电热泵(thermo-electnc heat pump),以用于对客舱提供额外制热(当发动机废热不足时)和/或对客 艙进行制冷。2. 相关技术描述用于客艙的温度控制系统已在业内为人们所知。这些已知系统例 如蒸汽压缩循环提供制冷。压缩机连接至发动机并使馈入冷凝装置的 制冷剂进行循环。然后,冷凝的制冷剂经过节流后用于通过主驾驶艙 中的蒸发器为驾驶员提供制冷。对于公共汽车而言,则是将发动机废热传递给流体并围绕客舱进 行循环来提供制热。此外,在需要时亦可提供额外的加热器。在某些 场合中,这些加热器是燃烧柴油的辅助加热器。由此种辅助加热器与 发动机所产生的废热对客舱进行制热。然而,这两种系统的安装成本均很高且很笨重。这样笨重的系统 会增加车辆的总重量。而重量的增加还往往降低车辆的燃油经济性。 况且,此种系统对客艙的制热可能不均匀,因而会因客舱某些区域太 热、不够热或太冷而致使有些人感到不舒适。此外,所述蒸汽压缩循环利用制冷剂。这些制冷剂成本高昂且还 非常不好。某些制冷剂已众所周知且对环境非常有害,并在从蒸汽压 缩循环中安全地去除时及在更换时需要更高的服务成本。因此,需要一种不需要利用任何制冷剂且不具有任何蒸汽压缩循 环的客舱制冷系统。还需要一种不利用任何额外制热装置的客舱温度 控制系统。另外,还需要一种能在客舱中若干个预选定点处调节温度 的客舱用系统。此外,亦需要一种能消除现有技术的一或多种上述缺陷及不足的 此种系统。专利技术概要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再利用蒸汽压缩循环的用于控 制客舱温度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另 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再利用辅助加热器的用于控制 客舱温度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又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制热系统与制冷系统集成于一 个系统中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分散特征、以允许在客舱中进 行局部制热及局部制冷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再进一 步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利用电作为主要动力形式 的用于控制客舱温度的系统。本专利技术的还一 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完全消除温室气体且有益于环 境的客舱制冷及制热系统。本专利技术的这些及其他目的及优点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系统得以实现。 该系统用于控制客舱温度并具有用于从发动机接收传热流体的管子。 该系统还具有热连接至所述管子的制热盘管以及连接至所述管子的 若千热电热泵。对所述传热流体进行调节,以控制所述客舱中若干个 不同点处的客艙温度。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用于车辆的制热及制冷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集成分散式热电系统的示意性,其显示制热模式;图3是本专利技术集成分散式热电系统在制冷模式中的示意图;图4是图2及图3中本专利技术的热电热泵的视图;图5是显示在制热模式中所述系统的传热流体在若干个不同区段 处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以及图6是显示在制冷模式中所述系统的传热流体在若干个不同区段 处的温度变化的曲线图。专利技术详述参见附图,且特别是参见图1,其显示现有用于车辆的制热及制 冷系统的现有技术系统10。所述车辆具有发动机12。发动机12优选 地为压缩机14提供动力。系统IO优选地具有发动机冷却液的第一制 热回路16。如在所属领域中所理解,第一制热回路16中的发动机冷 却液穿过管道,以将热量通过管道传递至例如轿车、公共汽车、拖拉 机、卡车、混合汽车、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飞机、直升飞机、 或任何其他使用或具有内燃发动机的装置等的所需区域中。第 一制热 回路16是从发动机12通往辅助加热器11直到驾驶员制热盘管18。 发动机12进一步热连接至主制热盘管20。主制热盘管20对乘客或储 存间进行制热并进一步连接至通往发动机12的返回管线22。假如不 需要进行客舱制热,管线22中的流体优选地连接至换热器(散热器)23 及风扇25,以便可在流体返回至发动机12之前将发动机废热传递至 周围环境中。第一制热回路16优选地同时对车辆驾驶员及客舱或者 对车辆所运载的任何物品(例如包裏、农产品或牲畜)进行制热。现有技术系统10还具有第二制冷回路24,其具有由标号26所大 体表示的另一笨重的第二系统或制冷系统。第二制冷系统26使制冷 剂流过第二制冷回路24。第二制冷回路24连4^至并具有压缩机14。 压缩机14连接至主冷凝器28,主冷凝器28又进一步连接至节流孔口 21、驾驶员蒸发器30、主蒸发器32及可选的行李架蒸发器34。将新鲜的环境空气引入驾驶员蒸发器30中,且随后将主蒸发器32及第二 制冷回路24连接至回到压缩机14的返回管线36。该系统10在所属 领域中已众所周知,且因第二制冷回路34中的制冷剂对环境有害且 更换成本很高而非常不好。由于系统10的安装成本很高且运输起来 很重,因而系统IO还使成本升高。现在参见图2,其显示本专利技术系统38的一优选实施例的示意图。 本专利技术的系统38克服了所属领域中这些已知的问题,且优选地用于 公共汽车、卡车、或所属领域中任何其他使用内燃发动机、电力、燃 料电池或混合发动机的车辆中。在该实施例中,系统38正处于制热 模式,并可从制热模式自动或手动切换至制冷模式。在制热模式中, 本专利技术的系统38优选地能够实现优异的运行性能,因为其为客舱或 储存舱提供若干个不同的局部制热区域、或者在客舱或储存舱中提供 均匀受热的空间。系统38优选地具有发动机12且使用发动机所产生 的废热。发动机12在工作时产生大量的废热。系统38优选地具有连接至 发动机12的管子40,受热流体置于其中,并在第一制热回路15中流 动。在一实施例中,受热流体是散热器流体。然而,受热流体也可为 所属领域中任何可吸收及保持废热能量的对环境友好的流体。受热流 体吸收、保持来自发动机12的废热并将其传递给客舱。受热流体连 接至第一阀门42并随后在第一阀门开启时进入客舱。管子40进一步 连接至若干个制热盘管44。尽管在图中将制热盘管44显示为第一制 热盘管46、第二制热盘管48、第三制热盘管50、第四制热盘管52及 第五制热盘管54,然而制热盘管44也可具有任意数量的制热盘管, 而非仅限于图中所示方案,且系统38可具有一个或任意数量个与客 舱中所要制热的空间的几何形状互补的制热盘管44。而且,制热盘管 44可为所属领域中已知可将管子40中受热流体的热能安全地耗散至 客舱中的任何结构。制热盘管44可不为盘管形状,并可为所属领域 中已知的任何构造(且可为所属领域中的任意数量,以优选地将废热从受热流体有效地传递至客舱)。管子40然后连接至驾驶员制热盘管56。 驾驶员制热盘管56可只是具有相同的构造或不同的构造,且处于与 车辆驾驶员互补的位置上。在制热模式中,系统38中的管子40然后连接至第二阀门58。如 果在管子40中传递的发动机废热足以对进行客輪制热,则可将阀门 58设定成使热电热泵60、 62 — 皮旁通过且流体返回至换热器(散热器 82)。在此种情形中,带有风扇84的换热器(散热器)82将多余的发动 机废热传递至周围环境中。假如希望进行附加客舱制热,则随后将第 二阀门58连接至驾驶员热电热泵60并再随后连接至若干个热电热泵 62。驾驶员热电热泵60及随后若干个热电热泵62连接至电源(未显示) 并接收直流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控制客舱的温度的系统(38),所述系统(38)包括:    用于从发动机(12)接收传热流体的管子(40);    热连接至所述管子(40)的多个制热盘管(44);以及    连接至所述管子(40)的多个热电热泵(62),其中对所述传热流体进行调节,以在所述客舱的多个不同点处控制所述客舱的温度。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HM里夫
申请(专利权)人:开利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US[美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