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15759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6: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包括外盘、连接转柱和装载座,所述外盘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架上的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连接轴以及小锥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大锥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块通过螺牙随着大锥齿轮顶侧的平面螺纹的转动沿着限位滑槽向内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柱和连接转柱在滑槽内移动,将回转支承套装在齿轮外侧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小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直至齿轮与内齿啮合,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外圈的安装孔以及安装槽与螺母连接固定在装载座上,能够对不同型号以及不同规格的回转支承的限位,便于大范围应用。

A fatigue testing device for slewing 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回转支承检测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
技术介绍
回转支承由内外圈、滚动体等构成,回转支承在现实工业中应用很广泛,被人们称为:"机器的关节",是两物体之间需作相对回转运动,又需同时承受轴向力、径向力、倾翻力矩的机械所必需的重要传动部件,因此需要对生产出的回转支承进行疲劳检测。现有的回转支承中,部分内圈内侧设置有内齿,而部分外圈设置有外齿,且不同的回转支承尺寸规格均不同,而通过疲劳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需要首先对回转支承进行限位固定,现有的疲劳检测装置无法满足多种规格的回转支承进行限位检测;同时不同的回转支承进行疲劳检测时的转动的部位不同,而现有的疲劳检测装置无法适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为了克服上述现有的回转支承中,部分内圈内侧设置有内齿,而部分外圈设置有外齿,且不同的回转支承尺寸规格均不同,而通过疲劳检测装置进行检测时,需要首先对回转支承进行限位固定,现有的疲劳检测装置无法满足多种规格的回转支承进行限位检测;同时不同的回转支承进行疲劳检测时的转动的部位不同,而现有的疲劳检测装置无法适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包括外盘、第一滑座、大锥齿轮、小锥齿轮、第一支撑柱、第二支撑柱、连接转柱和装载座,所述外盘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所述限位滑槽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滑座和一个第二滑座,所述外盘内部转动安装有大锥齿轮,所述外盘外侧下方安装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外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连接,所述连接轴一端且位于外盘内部安装有小锥齿轮;外盘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支撑柱,所述第一支撑柱顶部安装有装载座,所述装载座顶侧开设有若干个滑槽,相邻所述滑槽之间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第二滑座顶部安装有传动箱,所述传动箱一端顶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传动箱另一端顶侧安装有连接转柱,所述连接转柱顶端且位于滑槽内安装有支撑板,若干个所述第一滑座顶部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所述第二支撑柱顶端且位于滑槽内转动安装有支撑座,所述支撑板和支撑座顶部中心处均设置有六角柱,所述六角柱外侧且位于装载座上方安装有齿轮。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大锥齿轮顶侧开设有平面螺纹,所述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滑座底侧设置有螺牙,且螺牙和平面螺纹配合安装,所述大锥齿轮底侧和小锥齿轮啮合。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轴通过轴承与外盘转动连接,所述大锥齿轮底部通过轴承与外盘转动安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传动箱内部转动安装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且主动轮和从动轮相啮合,所述主动轮与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连接,所述从动轮与连接转柱底端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支撑柱顶部通过轴承与支撑座转动安装。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装载座顶部中心处放置有回转支承,且回转支承通过螺栓穿过安装槽与螺母连接固定在装载座上。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该装置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步骤一:回转支承包括内圈和外圈,内圈和外圈顶侧均等距离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当内圈内侧设置有内齿时,更换支撑板和支撑座顶侧的六角柱上方的齿轮,保证齿轮均与内齿啮合,此时支撑架上的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连接轴以及小锥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大锥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块通过螺牙随着大锥齿轮顶侧的平面螺纹的转动沿着限位滑槽向内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柱和连接转柱在滑槽内移动,将回转支承套装在齿轮外侧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小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直至齿轮与内齿啮合,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外圈的安装孔以及安装槽与螺母连接固定在装载座上,当外圈外侧设置为外齿时,更换齿轮后,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小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直至齿轮与外齿啮合,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内圈的安装孔以及安装槽与螺母连接固定在装载座上,完成不同的回转支承的限位安装;步骤二: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传动箱内部主动轮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带动从动轮以及连接转柱转动,带动支撑板和六角柱上的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设置有内齿的内圈和设置有外齿的外圈转动,进行疲劳试验,且在转动的过程中,第二支撑柱顶端通过轴承转动安装的支撑座,而支撑座顶侧的六角柱上的齿轮随着内圈和外圈的转动而转动,始终对回转支承进行限位。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当回转支承的内圈内侧设置有内齿时,更换支撑板和支撑座顶侧的六角柱上方的齿轮,保证齿轮均与内齿啮合,此时支撑架上的第一伺服电机工作带动连接轴以及小锥齿轮顺时针转动,进而带动大锥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块通过螺牙随着大锥齿轮顶侧的平面螺纹的转动沿着限位滑槽向内侧移动,进而带动第二支撑柱和连接转柱在滑槽内移动,将回转支承套装在齿轮外侧时,通过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小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直至齿轮与内齿啮合,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外圈的安装孔以及安装槽与螺母连接固定在装载座上,当回转支承的外圈外侧设置为外齿时,更换齿轮后,第一伺服电机带动小锥齿轮逆时针转动,直至齿轮与外齿啮合,然后通过螺栓穿过内圈的安装孔以及安装槽与螺母连接固定在装载座上,能够对不同型号以及不同规格的回转支承的限位,便于大范围应用;第二伺服电机工作带动传动箱内部主动轮转动,通过齿轮啮合带动从动轮以及连接转柱转动,进而带动支撑板和六角柱上的齿轮转动,进而带动设置有内齿的内圈和设置有外齿的外圈转动,完成回转支承不同部位的疲劳试验。附图说明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外盘俯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外盘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装载座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装载座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装载座仰视图。图中:1、外盘;2、第一滑座;3、限位滑槽;4、支撑架;5、第一伺服电机;6、螺牙;7、大锥齿轮;8、平面螺纹;9、小锥齿轮;10、连接轴;11、第一支撑柱;12、传动箱;13、第二伺服电机;14、第二支撑柱;15、连接转柱;16、支撑板;17、支撑座;18、六角柱;19、齿轮;20、装载座;21、滑槽;22、安装槽;23、回转支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6所示,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包括外盘1、第一滑座2、大锥齿轮7、小锥齿轮9、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4、连接转柱15和装载座20,外盘1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3,限位滑槽3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滑座2和一个第二滑座,外盘1内部转动安装有大锥齿轮7,外盘1外侧下方安装有支撑架4,支撑架4外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第一伺服电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盘(1)、第一滑座(2)、大锥齿轮(7)、小锥齿轮(9)、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4)、连接转柱(15)和装载座(20),所述外盘(1)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3),所述限位滑槽(3)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滑座(2)和一个第二滑座,所述外盘(1)内部转动安装有大锥齿轮(7),所述外盘(1)外侧下方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外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10)连接,所述连接轴(10)一端且位于外盘(1)内部安装有小锥齿轮(9);/n外盘(1)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1),所述第一支撑柱(11)顶部安装有装载座(20),所述装载座(20)顶侧开设有若干个滑槽(21),相邻所述滑槽(21)之间开设有安装槽(22);/n所述第二滑座顶部安装有传动箱(12),所述传动箱(12)一端顶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3),所述传动箱(12)另一端顶侧安装有连接转柱(15),所述连接转柱(15)顶端且位于滑槽(21)内安装有支撑板(16),若干个所述第一滑座(2)顶部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4),所述第二支撑柱(14)顶端且位于滑槽(21)内转动安装有支撑座(17),所述支撑板(16)和支撑座(17)顶部中心处均设置有六角柱(18),所述六角柱(18)外侧且位于装载座(20)上方安装有齿轮(1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盘(1)、第一滑座(2)、大锥齿轮(7)、小锥齿轮(9)、第一支撑柱(11)、第二支撑柱(14)、连接转柱(15)和装载座(20),所述外盘(1)顶部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滑槽(3),所述限位滑槽(3)内部滑动安装有若干个第一滑座(2)和一个第二滑座,所述外盘(1)内部转动安装有大锥齿轮(7),所述外盘(1)外侧下方安装有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外侧安装有第一伺服电机(5),所述第一伺服电机(5)输出端通过联轴器与连接轴(10)连接,所述连接轴(10)一端且位于外盘(1)内部安装有小锥齿轮(9);
外盘(1)顶部中心处安装有第一支撑柱(11),所述第一支撑柱(11)顶部安装有装载座(20),所述装载座(20)顶侧开设有若干个滑槽(21),相邻所述滑槽(21)之间开设有安装槽(22);
所述第二滑座顶部安装有传动箱(12),所述传动箱(12)一端顶侧安装有第二伺服电机(13),所述传动箱(12)另一端顶侧安装有连接转柱(15),所述连接转柱(15)顶端且位于滑槽(21)内安装有支撑板(16),若干个所述第一滑座(2)顶部均安装有第二支撑柱(14),所述第二支撑柱(14)顶端且位于滑槽(21)内转动安装有支撑座(17),所述支撑板(16)和支撑座(17)顶部中心处均设置有六角柱(18),所述六角柱(18)外侧且位于装载座(20)上方安装有齿轮(1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锥齿轮(7)顶侧开设有平面螺纹(8),所述第一滑座(2)和第二滑座形状相同,所述第一滑座(2)底侧设置有螺牙(6),且螺牙(6)和平面螺纹(8)配合安装,所述大锥齿轮(7)底侧和小锥齿轮(9)啮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轴(10)通过轴承与外盘(1)转动连接,所述大锥齿轮(7)底部通过轴承与外盘(1)转动安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回转支承的疲劳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箱(12)内部转动安装有主动轮和从动轮,且主动轮和从动轮相啮合,所述主动轮与第二伺服电机(13)输出端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书君伍德林张长平焦尚兵黄军姚小军李士祥王骏
申请(专利权)人:马鞍山经纬回转支承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