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51399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需拆除的空心楼板的下方设置防护网;S2、按照隔一拆一的顺序将空心楼板进行拆除,并在原空心楼板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中间部位各增设一个墙体卸载支撑架;S3、在与空心楼板平齐的纵墙上凿除部分墙体,并设置若干个呈等均分布的墙体卸载支撑架;S4、在承重横墙上相对应的两墙体卸载支撑架间安装钢筋,后在纵墙上相对应的两墙体卸载支撑架间安装钢筋;S5、支设模板;S6、在钢筋相交错的部位通过钢丝扎紧;S7、浇筑混凝土成型为现浇楼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将原有不满足改造后使用功能的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板,以达到加固改造的目的。

A construction method of replacing hollow floor with cast-in-place floo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工程加固改造
,尤其涉及一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目前对不满足新使用要求的空心楼板进行直接加固所采用的施工方法为:如增大截面法、粘钢法、粘贴碳纤维布法等。增大截面法的基本思路为在空心楼板板顶增大楼板截面,以提高承载力和刚度;粘钢法的基本思路为将钢板通过结构胶粘贴于空心楼板的表面,使钢板与原空心楼板共同受力,以满足新的使用要求;粘贴碳布法的基本思路为将碳纤维布通过结构胶粘贴于空心楼板的表面,使碳纤维布与原空心楼板共同受力,以满足新的使用要求。1、采用增大截面法加固缺陷:(1)楼层净高减小,房间的舒适性降低;(2)楼板耐久性没有提高;(3)整体性较差。2、粘钢加固法、粘贴纤维复合材缺陷:(1)局限性1:规范规定,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加固后,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的提高幅度不应超过40%;(2)局限性2:规范规定,被加固的混凝土结构构件,其现场实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得低于C15,且混凝土表面的正拉粘结强度不得低于1.5MPa;由于空心楼板服役年限较长,其强度指标往往达不到规范要求;(3)对于端部的锚固长度要求较严,在实际工程由于受到板端支座的限制,锚固长度难以满足;(4)加固效果与胶粘工艺与施工水平密切相关,对施工队伍的专业技能要求较高;(5)由于空心楼板服役年限较长,其表面的碳化层较厚,在粘贴钢板、碳布时往往没有对碳化层充分打磨,粘贴质量难以得到保证;>(6)当被加固构件有防火要求时,需要专门对胶粘剂和钢板进行保护。(7)耐久性较差、美观性较差。除此之外,为满足新的使用要求,需要在空心楼板上开设较多、较大洞口、增加较大荷载时,采用以上加固方法则较难满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将原有不满足改造后使用功能的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板,以达到加固改造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这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空心楼板位于建筑物的承重横墙上,建筑物的纵墙位于空心楼板的两侧,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需拆除的空心楼板的下方设置防护网;S2、按照隔一拆一的顺序将空心楼板进行拆除,采用静力切割工艺拆第一块空心楼板,并在原空心楼板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中间部位各增设一个墙体卸载支撑架,按此步骤依次拆除空心楼板,且拆除后的奇数位置空心楼板的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墙体卸载支撑架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偶数位置的空心楼板;S3、待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与空心楼板平齐的纵墙上凿除部分墙体,并设置若干个呈等均分布的墙体卸载支撑架;S4、待上一步骤中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该房间纵墙在卸载支撑架高度范围内的剩余墙体;S5、支设模板;S6、绑扎钢筋;S7、浇筑混凝土成型为现浇楼板。作为优选,步骤S2中的拆空心楼板流程为:1)、对空心楼板进行卸荷;2)、用静力切割工艺将沿墙位置处空心楼板单面切割,然后从静力切割一侧向另一侧对空心楼板进行慢慢破除,待凿到距另一测240至260mm的位置停止凿除,再用静力切割切除余留部分;3)、将埋在墙体内的空心楼板孔凿除。作为优选,步骤S2中的增设墙体卸载支撑架流程为:1)、在需放置墙体卸载支撑架的底部坐水泥砂浆层找平,该水泥砂浆层厚度为15至25mm;2)、立斜模将墙体卸载支撑架顶部与墙体之间的空隙用微膨胀自流平灌浆料浇筑密实,此空隙高度控制在20至30mm,立斜模形成的超灌部分通过静力切割工艺切除。作为优选,步骤S3中的具体工艺流程如下:1)、根据房间开间尺寸,计算所需墙体卸载支撑架的个数;2)、现场定位并进行编号;3)、首先对编号为奇数部位的墙体进行凿除并设置墙体卸载支撑架,两边纵墙可同步施工;4)、待纵墙所有奇数部位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达到设计强度后,再依次对编号为偶数部位的墙体进行凿除并设置墙体卸载支撑架,两边纵墙可同步施工。作为优选,所述墙体卸载支撑架依次等均分布,且相邻墙体卸载支撑架之间的距离为650至750mm。作为优选,所述墙体卸载支撑架包括上支撑端板、下支撑端板、钢管,所述钢管的两端分别焊接有上支撑端板、下支撑端板,且所述钢管内灌注有混凝土。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经托换而成的现浇板等同于新建结构构件,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改造需求;具有以下优点:1)、承载力高,抗震性能好;2)、不占用楼层空间,舒适度高;3)、楼面因改造需要开设较多洞口时,无需针对洞口部位采取相应的加固措施;4)、耐久性好,使用年限较长。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空心楼板托换前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空心楼板托换后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2的B-B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墙体卸载支撑架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的C-C剖面结构示意图。附图中的标号分别为:1、纵墙;2、承重横墙;3、空心楼板;4、墙体卸载支撑架;5、钢筋;6、空心楼板孔;7、水泥砂浆层;8、斜模;9、微膨胀自流平灌浆料;10、超灌部分;41、上支撑端板;42、下支撑端板;43、钢管;44、混凝土。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详细的介绍:如附图1至4所示,专利技术的空心楼板3位于建筑物的承重横墙2上,建筑物的纵墙1位于空心楼板3的两侧,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在需拆除的空心楼板3的下方设置防护网;防止凿除的空心楼板块直接落在下层楼面上,减小对楼面的冲击;S2、按照隔一拆一的顺序将空心楼板3进行拆除,该空心楼板3的编号为①、②、③、④……;采用静力切割工艺拆第一块空心楼板3,并在原空心楼板3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中间部位各增设一个墙体卸载支撑架4,按此步骤依次拆除空心楼板3,且拆除后的奇数位置空心楼板3的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偶数位置的空心楼板3;S3、待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与空心楼板3平齐的纵墙1上凿除部分墙体,并设置若干个呈等均分布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S4、待上一步骤中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该房间纵墙1在墙体卸载支撑架4高度范围内的剩余墙体;S5、支设模板;S6、绑扎钢筋5,钢筋规格根据房间新的使用功能计算确定;S7、浇筑混凝土成型为现浇楼板。墙体卸载支撑架两端浆体抗压强度未达到砖墙抗压强度,则称此墙体卸载支撑架未达到设计强度,反之则称之为墙体卸载支撑架达到设计强度。控制原则为:未达到设计强度墙体卸载支撑架4的数量不得超过承重横墙2或纵墙1下所需墙体卸载支撑架4数量总和的1/4。与现有技术在空心板的基础上直接采取加固措施思路不同,本专利技术的基本思路是采取特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空心楼板(3)位于建筑物的承重横墙(2)上,建筑物的纵墙(1)位于空心楼板(3)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S1、在需拆除的空心楼板(3)的下方设置防护网;/nS2、按照隔一拆一的顺序将空心楼板(3)进行拆除,采用静力切割工艺拆第一块空心楼板(3),并在原空心楼板(3)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中间部位各增设一个墙体卸载支撑架(4),按此步骤依次拆除空心楼板(3),且拆除后的奇数位置空心楼板(3)的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偶数位置的空心楼板(3);/nS3、待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与空心楼板(3)平齐的纵墙(1)上凿除部分墙体,并设置若干个呈等均分布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nS4、待上一步骤中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该房间纵墙(1)在墙体卸载支撑架(4)高度范围内的剩余墙体;/nS5、支设模板;/nS6、绑扎钢筋(5);/nS7、浇筑混凝土成型为现浇楼板。/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空心楼板(3)位于建筑物的承重横墙(2)上,建筑物的纵墙(1)位于空心楼板(3)的两侧,其特征在于:该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在需拆除的空心楼板(3)的下方设置防护网;
S2、按照隔一拆一的顺序将空心楼板(3)进行拆除,采用静力切割工艺拆第一块空心楼板(3),并在原空心楼板(3)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中间部位各增设一个墙体卸载支撑架(4),按此步骤依次拆除空心楼板(3),且拆除后的奇数位置空心楼板(3)的两端支撑部位空隙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再拆除偶数位置的空心楼板(3);
S3、待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在与空心楼板(3)平齐的纵墙(1)上凿除部分墙体,并设置若干个呈等均分布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
S4、待上一步骤中所有已设置的墙体卸载支撑架(4)均达到设计强度后,凿除该房间纵墙(1)在墙体卸载支撑架(4)高度范围内的剩余墙体;
S5、支设模板;
S6、绑扎钢筋(5);
S7、浇筑混凝土成型为现浇楼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楼板托换为现浇楼板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的拆空心楼板(3)流程为:1)、对空心楼板(3)进行卸荷;2)、用静力切割工艺将沿墙位置处空心楼板(3)单面切割,然后从静力切割一侧向另一侧对空心楼板(3)进行慢慢破除,待凿到距另一测240至260mm的位置停止凿除,再用静力切割切除余留部分;3)、将埋在墙体内的空心楼板孔(6)凿除。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伟朱福祥江怡江超瑜毛善根楼驰江嘉伦李亮冯展万艺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固邦建筑特种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