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1364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5: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属于河道整改治理技术领域,包括:多个可拆卸式安装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单元;设置在拦截单元顶部的收集装置;设置在拦截单元出水端一侧的推动装置;多条横截设置在内河道中、位于拦截单元出水端后的净化吸附装置;以及设置在内河道两侧的河道防护装置,其中,拦截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管槽;将多个拦截管槽连接在内河道出入口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拦截管槽内、用于对沉底垃圾进行拦截的拦截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能够有效受河道内的垃圾,并能够将处于河面处的浮萍类生物进行打捞,保障河道内的清洁。

Urban river pollution control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河道整改治理
,尤其涉及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
技术介绍
今年来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城市中和城市周围的许多河道被污染,有些水质富营养化,从而导致环境问题,并且丑化了城市。但河流是一个城市的血脉,城市因为河流而兴起、而发展。每一条河流都应该有着丰富而又复杂的生态种植群,在该种植箱里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建立起稳定的平衡体系。但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各城市水体均不同程度的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水质恶化、生态退化,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发展和居民的身心健康。目前国家已经启动了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各市均在加紧进行治理当中,但是在整治过程中,一些地区在河道环境综合治理和生态建设正在一步步走进误区,使得很多生物入侵大量繁殖的浮萍类植物充斥在河面上,造成水体水质的大量富营养化,破坏了水体的自净能力,破坏河内的生态环境,久而久之,则对河道内的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影响;而除了大量的漂浮植物,河内还存在很多垃圾,包括有浮面垃圾、也包括有在水底随着水流移动而移动的垃圾,垃圾堆积在河道内难以收集,久而久之,同样会对河内环境造成破坏,难以修复。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能够有效受河道内的垃圾,并能够将处于河面处的浮萍类生物进行打捞,保障河道内的清洁。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包括:多个可拆卸式安装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单元;设置在所述拦截单元顶部、用于对浮萍类水生植物进行收集的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拦截单元出水端一侧、用于对内河道内水流进行辅助推动的推动装置;多条横截设置在所述内河道中、位于所述拦截单元出水端后、用于对内河道水流进行过滤净化的净化吸附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河道两侧、用于对河道堤坝进行防护的河道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拦截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管槽;将多个所述拦截管槽连接在内河道出入口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管槽内、用于对沉底垃圾进行拦截的拦截组件。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拦截单元能够对河道内的垃圾进行拦截收集,通过拦截单元顶部的收集装置能够有效快捷地对浮面类植物进行收集,通过推动装置能够加速水流的流动,从而能辅助水流推动水中的垃圾进行移动,而通过净化吸附装置能够有效使得河水在经过时能够进行吸附,并能够清新河水,而通过河道防护装置能有效保证河堤两岸的安全,其中,在拦截单元内能够通过拦截组件对水中的垃圾进行拦截收集以及取出,并且通过连接组件能够将多个拦截单元进行比较便捷并牢固的连接,方便工作人员对于装置的铺设。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直对称设置在内河道两侧壁处、截面呈“T”型的安装杆;开设在所述安装杆靠近内河道侧壁处的滑槽;安装在所述拦截管槽侧壁、截面呈“凵”型的安装块;固定在所述安装块与所述安装杆连接端位置处上、并与所述滑槽相匹配的滑块;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拦截管槽侧壁处的连接件。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安装块能够沿着安装杆进行竖直方向上的位移,而滑槽以及滑块之间能够将拦截管槽固定在安装杆上,通过连接件内能够个有效将多个拦截管槽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连接。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连接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拦截管槽外侧壁处的多个凹槽;固定在所述拦截管槽外侧壁处、且位于所述凹槽开设处相反面、且与所述凹槽相匹配的多个凸块;设置在所述拦截管槽靠近所述凹槽一侧处的卡槽;以及可调节式设置在所述拦截管槽靠近所述凸块一侧处、且与所述卡槽相匹配的卡块,相邻所述拦截管槽通过所述凹槽、所述凸块进行定位,通过所述卡槽、所述卡块进行锁定。通过采用上述设置,先通过凸块以及凹槽的设置将两相邻拦截管槽进行定位以及初步固定,再通过卡块以及卡槽的设置能够将两个相邻的拦截管槽进行进一步的固定,从而使得拦截管槽能够有效设置在河道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拦截组件包括:与安装杆相平行、可移动式设置在内河道两侧、截面呈“凵”型的安装架;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架上、与所述拦截管槽入口端相一致的安装框;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框边缘上的调节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框上、通过所述调节件进行调节的拦截网。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拦截网能够有效将河道内随着水流移动的垃圾进行拦截收集通过调节件调节的拦截网能够随着水流带动垃圾进入拦截网内时,进行卷出张开,使得垃圾能够堆积在拦截网内。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框边缘四侧的滚轴;固定在所述安装框四角、位于所述滚轴两端位置、呈“L”型供所述滚轴转动的套管;多个开设在所述套管外侧的开口;以及端部穿过所述开口、并固定在所述滚轴上的绕线,所述拦截网的四侧分别固定在所述滚轴的中部轴体上。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拦截网正向缠绕在滚轴上能够转动,而由于水流在河道内一般朝一个方向流动,而使得拦截网能够承载住随河流移动的垃圾后进行张开,增大拦截网面积也能够增大承载垃圾的空间,而绕线则与拦截网的缠绕方向相反为反向缠绕,从而在拦截网松开后、绕向会张紧;而通过扯动绕向后、则能够使得松开的拦截网进行收紧,有效地调节拦截网。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安装架顶部转动连接在内河道的侧壁位置处,所述安装架的底端部位置处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上圈环有绳索,所述内河道两侧岸上设置有驱动件,所述驱动件的输出端与所述绳索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设置,驱动件驱动绳索进行收紧能够将安装架从水底提起,方便工作人员对于垃圾的收集清理,再调节拦截网,使得拦截网处于张紧状态后沉入水底,能够实现多次的垃圾收集以及清理。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收集装置包括:两端分别固定在内河道两侧内壁处、位于最顶部所述拦截管槽上方的收集箱;设置在所述收集箱内底壁处的滤板组件;设置在所述收集箱体顶部、驱动所述滤板运动的收集驱动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收集箱顶部一侧位置处的收集槽。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浮面类植物能够进入至收集箱内的滤板组件,而通过驱动组件能够驱动滤板组件作位移、转动,从而使得处于滤板面上的植物能够进入到收集槽中进行收集,有效对浮面类植物进行收集,方便工作人员对于该些植物进行后续操作。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推动装置包括:与安装杆相平行、设置在内河道两侧位置处的固定板;多个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的延伸块;竖直转动连接在两所述延伸块之间的转动轴;固定在所述转动轴轴体中部位置的转动板;套设固定在所述转动轴两端位置处的转动盘;固定在所述转动盘顶部的偏心圆块;以及一端与固定板转动连接、杆体上开设有行槽的摆动杆,所述摆动杆的行槽与所述偏心圆块滑移连接,在两所述摆动杆之间固定有摆动板。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水流带动转动板从而使得转动轴带动转动盘进行转动,偏心圆块能够在摆动杆内的行槽进行移动,从而使得摆动板能够不对摆动,从而辅助拨水。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净化吸附装置包括:多条连接在内河道两侧上、位于内河道之间的水平悬绳;连接在相邻两条水平悬绳之间的多条竖直悬绳;以及多个竖直固定在所述竖直悬绳上的吸附组件。通过采用上述设置,水流经过吸附组件能够较好地经过吸附以及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多个可拆卸式安装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单元;设置在所述拦截单元顶部、用于对浮萍类水生植物进行收集的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拦截单元出水端一侧、用于对内河道内水流进行辅助推动的推动装置;多条横截设置在所述内河道中、位于所述拦截单元出水端后、用于对内河道水流进行过滤净化的净化吸附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河道两侧、用于对河道堤坝进行防护的河道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拦截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管槽(1);将多个所述拦截管槽(1)连接在内河道出入口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管槽(1)内、用于对沉底垃圾进行拦截的拦截组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多个可拆卸式安装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单元;设置在所述拦截单元顶部、用于对浮萍类水生植物进行收集的收集装置;设置在所述拦截单元出水端一侧、用于对内河道内水流进行辅助推动的推动装置;多条横截设置在所述内河道中、位于所述拦截单元出水端后、用于对内河道水流进行过滤净化的净化吸附装置;以及设置在所述内河道两侧、用于对河道堤坝进行防护的河道防护装置,其中,所述拦截单元包括:多个设置在内河道出入口的拦截管槽(1);将多个所述拦截管槽(1)连接在内河道出入口的连接组件;以及设置在所述拦截管槽(1)内、用于对沉底垃圾进行拦截的拦截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竖直对称设置在内河道两侧壁处、截面呈“T”型的安装杆(21);开设在所述安装杆(21)靠近内河道侧壁处的滑槽(22);安装在所述拦截管槽(1)侧壁、截面呈“凵”型的安装块(23);固定在所述安装块(23)与所述安装杆(21)连接端位置处上、并与所述滑槽(22)相匹配的滑块(24);以及设置在两相邻拦截管槽(1)侧壁处的连接件。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开设在所述拦截管槽(1)外侧壁处的多个凹槽(251);固定在所述拦截管槽(1)外侧壁处、且位于所述凹槽(251)开设处相反面、且与所述凹槽(251)相匹配的多个凸块(252);设置在所述拦截管槽(1)靠近所述凹槽(251)一侧处的卡槽(253);以及可调节式设置在所述拦截管槽(1)靠近所述凸块(252)一侧处、且与所述卡槽(253)相匹配的卡块(254),相邻所述拦截管槽(1)通过所述凹槽(251)、所述凸块(252)进行定位,通过所述卡槽(253)、所述卡块(254)进行锁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截组件包括:与安装杆(21)相平行、可移动式设置在内河道两侧、截面呈“凵”型的安装架(26);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架(26)上、与所述拦截管槽(1)入口端相一致的安装框(261);多个设置在所述安装框(261)边缘上的调节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安装框(261)上、通过所述调节件进行调节的拦截网(26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城市内河污染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件包括:转动设置在所述安装框(261)边缘四侧的滚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宏王全界孔培忠吴文弟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宏大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