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垃圾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11459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4: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垃圾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定形轮和传动轮,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上均缠绕有垃圾袋薄膜;丝杆上连接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一热封机构,第一热封机构能沿所述丝杆的轴向运动;传动轮的下方设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二热封机构。它主要是解决传统的垃圾桶存在更换垃圾袋流程麻烦、操作不卫生和占有时间的问题。本垃圾桶的垃圾袋在桶内循环‑热封已有垃圾袋顶部及新垃圾袋底部并且切割、排出封好的垃圾袋、形成新垃圾袋和用户丢垃圾、热封切断的过程,这就是该智能垃圾桶的工作原理。

An intelligent garbage ca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垃圾桶
本专利技术属于垃圾桶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垃圾桶。
技术介绍
垃圾桶,又名废物箱或垃圾箱,是指装放垃圾的地方,多数以金属或塑胶制,用时放入塑料袋,当垃圾一多便可扎起袋丢掉,垃圾桶是人们生活中藏污纳垢的容器,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折射,多数垃圾桶都有盖以防垃圾的异味四散。目前,传统垃圾桶存在着诸多缺点,例如异味易溢出,使用人员需手动接触污秽来完成换袋,通常是人们手动将垃圾袋取出,然后将垃圾袋扎起来,如此操作很不卫生,换袋流程麻烦且占用时间,装满后需即刻人工取出并换袋;其次,垃圾袋的袋口处可能沾有垃圾碎屑,人们在操作时可能会碰到这些垃圾碎屑,导致人们的手变脏。部分专业人员,例如医护人员,需要按照国家规定为每个垃圾袋贴上标识,并注明产生日期、重量、类型和科室等相关信息,该过程需要医护人员手写这些信息,浪费时间。使用非本产品的垃圾桶时,打包时会出现误触等操作,容易造成二次污染,不利于患者的健康,也不利于医疗废物的监管。由于医护人员工作繁忙,常常会出现部分垃圾桶装满,但来不及更换新的垃圾袋的情况,此情况会大大加剧医疗废物产生的二次污染,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即便医院加强了相关人员的管理和规模,也只是会增加医院的成本,并且增加医疗废物导致感染的隐患人数。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自动完成换袋、封装垃圾袋、打印数据于垃圾袋、并将其排出垃圾桶外的智能垃圾桶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桶。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第一滚筒、第二滚筒、定形轮和两个用于带动垃圾袋运动的传动轮,所述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上均缠绕有垃圾袋薄膜;丝杆上连接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一热封机构,所述第一热封机构能沿所述丝杆的轴向运动;所述传动轮的下方设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二热封机构。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热封机构上连接有第一电机,第一热封机构由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组成,所述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均设有第一热封槽和切割片。进一步地,所述丝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相连,所述丝杆靠近第一横杆一端的螺纹方向与靠近第二横杆一端的螺纹方向相反。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热封机构上连接有第三电机,第二热封机构由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组成,所述第一竖杆和第二竖杆上均设有第二热封槽。进一步地,所述桶体由第一半圆柱形桶体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组成,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桶体的直径大于第二半圆柱形桶体的直径,第一半圆柱形桶体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的顶端设有滑轨,第一半圆柱形桶体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通过牵引线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桶体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上设有大小、形状相同的通孔,所述通孔为阵列分布;立柱放置底板上,所述立柱上设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数量与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的数量相同或者少于通孔在竖直方向上的数量,伸缩杆能穿过通孔进入桶体内;所述底板上端连接有下壳体,与所述伸缩杆垂直且远离立柱一端的下壳体侧板与所述底板铰接。进一步地,所述底板和第一半圆柱形桶体的之间设有用于带动第一半圆柱形桶体转动的第四电机。进一步地,所述桶体的外壁通过连接板连接有条形码打印机构,所述条形码打印机构包括至少一个热敏元件,所述连接板靠近垃圾袋的端面为楔形端面。进一步地,所述下壳体上连接有上壳体,所述上壳体内设有用于放置第一滚筒的第一放置框和用于放置第二滚筒的第二放置框。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包括一个上壳体顶板和四个上壳体侧板,所述上壳体顶板与一个上壳体侧板铰接;所述传动轮上连接有第二电机,定形轮的数量至少为两个。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垃圾桶,在社会上,可使普通家庭垃圾产生流程便捷、信息化和智能化,无需人工换袋,垃圾袋自动封口、打码和排出垃圾桶外,每个垃圾袋都有其独有的识别码,在丢弃垃圾时无需二次分类,也无需人工三次分拣,仅在垃圾袋封装前人工选择垃圾类型,即可记录信息码,垃圾回收无需多个露天大型垃圾桶,仅需一台自动分类机,垃圾产生全流程信息化追溯,人工复检时可根据垃圾袋上的信息码判断识别产生垃圾的用户,以此达到对未按规定丢弃医疗垃圾的用户处罚到位,快速打造国家级的垃圾回收监管体系。对医院来说,医护人员需按照国家规定为每个垃圾袋贴上标识,并注明产生日期,重量,类型,科室等相关信息,该流程需医护人员手写,使用本智能垃圾桶时,换袋,封装,记录国家规定的医疗废物信息,排出垃圾桶外,全部流程由垃圾桶自动完成,医护人员无需手动为医疗垃圾粘贴标签和登记信息,大大节约了医护人员的宝贵时间,全流程无需医护人员手动接触,完全隔绝了医疗废物导致的二次污染,为患者打造了一个健康的医疗环境,同时也降低了医院的成本,减少了医院所需的保洁人员和医护人员清洁垃圾的时间,提高了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被医疗废物感染的风险。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滚筒和第二滚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桶体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热封机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热封槽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热封槽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条形码打印机构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形轮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传动轮结构示意图。图中:1-桶体;2-第一滚筒;3-第二滚筒;4-定形轮;5-丝杆;6-第一电机;7-第二电机;8-传动轮;9-第三电机;10-第一横杆;11-第二横杆;12-第一热封槽;13-切割片;14-第一竖杆;15-第二竖杆;16-第二热封槽;17-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8-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9-滑轨;20-牵引线;21-通孔;22-立柱;23-伸缩杆;24-底板;25-下壳体;26-下壳体侧板;27-第四电机;28-连接板;29-条形码打印机构;30-热敏元件;31-上壳体;32-第一放置框;33-第二放置框;34-上壳体顶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请参阅图1-8,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1、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3和两个定形轮4,第一滚筒2和第二滚筒3上均缠绕有垃圾袋薄膜,第一滚筒2和第二滚筒3分别放置于第一放置框32和第二放置框33内。桶体1由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组成,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的直径大于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的直径,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的顶端设有滑轨19,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均能沿着滑轨19上的轨道进行转动,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通过牵引线20连接,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转动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3)、定形轮(4)和两个用于带动垃圾袋运动的传动轮(8),所述第一滚筒(2)和第二滚筒(3)上均缠绕有垃圾袋薄膜;丝杆(5)上连接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一热封机构,所述第一热封机构能沿所述丝杆(5)的轴向运动;所述传动轮(8)的下方设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二热封机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垃圾桶,包括桶体(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滚筒(2)、第二滚筒(3)、定形轮(4)和两个用于带动垃圾袋运动的传动轮(8),所述第一滚筒(2)和第二滚筒(3)上均缠绕有垃圾袋薄膜;丝杆(5)上连接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一热封机构,所述第一热封机构能沿所述丝杆(5)的轴向运动;所述传动轮(8)的下方设有用于热封垃圾袋的第二热封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热封机构上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热封机构由第一横杆(10)和第二横杆(11)组成,所述第一横杆(10)和第二横杆(11)上均设有第一热封槽(12)和切割片(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丝杆(5)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横杆(10)和第二横杆(11)相连,所述丝杆(5)靠近第一横杆(10)一端的螺纹方向与靠近第二横杆(11)一端的螺纹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热封机构上连接有第三电机(9),第二热封机构由第一竖杆(14)和第二竖杆(15)组成,所述第一竖杆(14)和第二竖杆(15)上均设有第二热封槽(1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1)由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组成,所述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的直径大于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的直径,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的顶端设有滑轨(19),第一半圆柱形桶体(17)和第二半圆柱形桶体(18)通过牵引线(20)连接。


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黎冬豪杜明恒
申请(专利权)人:光植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