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以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车润滑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以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铁路就意识到了轮轨润滑的重要性。为了延长车轮与钢轨的使用寿命,必须尽可能减少两者之间的磨耗。因此,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减小车轮与钢轨间的摩擦系数。起初,最多采用的轮轨润滑方式是人工润滑,维修人员手工将润滑液涂抹到轮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轮轨磨损,但费时费力。后来还出现了一些润滑方式,例如碳棒式、自制简易油盒,自动轨肩式喷油器及电子喷油器等。由于润滑液采用稀油,流动性强,黏着性差,润滑效果一般,因此应用较少。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在90年代初期,铁道科学研究院金属及化学研究所在吸收国际上先进经验的基础之上研制开发出利用油脂罐喷射油脂的方法进行润滑。自推广使用以来,很快得到全国铁路部门的认可,在国产各型内燃/电力机车上普遍采用,在减少轮缘及钢轨磨耗、降低牵引能耗、提高机车利用率及保障运输安全方面效果显著。但是,这种润滑控制装置仍然存在着功能不完善、可靠性低、耐久性寿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包括:输入模块、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n所述输入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以对所述控制模块的工作参数进行设定;/n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采集机车运动参数并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n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入模块的参数设定、所述采集模块传输的机车运动参数控制阀门的通断以实现轮轨的润滑;/n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上述各个模块提供电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包括:输入模块、采集模块、控制模块以及电源模块;
所述输入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接收用户的控制操作以对所述控制模块的工作参数进行设定;
所述采集模块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用于采集机车运动参数并传输给所述控制模块;
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输入模块的参数设定、所述采集模块传输的机车运动参数控制阀门的通断以实现轮轨的润滑;
所述电源模块用于为上述各个模块提供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输入模块为矩阵键盘,所述矩阵键盘与所述控制模块电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集模块包括速度信号采集单元、弯道检测单元以及方向判定单元。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速度信号采集单元包括运算放大器以及反相器;
所述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接口串接分压电阻R4、限幅二极管D1、D2,两个所述输入接口与机车速度信号输出接口之间还串联的降压电阻以及滤波电容;
所述运算放大器与所述反相器之间设置有限幅电路,所述限幅电路包括两个并联设置的二极管D3、D4;所述反相器的输出端与所述控制模块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弯道检测单元包括防逆止二极管D6,降压电阻R11、R12,滤波电容C4,稳压二极管D7,限流电阻R13,光耦隔离器,输出偏流电阻R9;
所述防逆止二极管D6的阳极与机车转弯信号输出接口连接,阴极与所述光耦隔离器信号输入侧输入口之间串联有所述降压电阻R11、R12以及限流电阻R13;
所述光耦隔离器的信号输入侧的输出口与所述降压电阻R12的负极之间并联设置有所述滤波电容C4以及所述稳压二极管D7;
所述光耦隔离器的信号输出侧的输入口串联有所述输出偏流电阻R9,输出口设置有弯道指示灯D5以及限流电阻R8。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轮轨润滑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判定单元包括防逆止二极管D13,降压电阻R24、R25,滤波电容C9,稳压二极管D14,限流电阻R26,光耦隔离器,输出偏流电阻R22以及上拉电阻R23;
所述防逆止二极管D13的阳极与机车方向信号输出接口连接,阴极与所述光耦隔离器信号输入侧输入口之间串联有所述降压电阻R24、R25以及限流电阻R26;
所述光耦隔离器的信号输入侧的输出口与所述降压电阻R25的负极之间并联设置有所述滤波电容C6以及所述稳压二极管D14;
所述光耦隔离器的信号输出侧的输入口串联有所述输出偏流电阻R22,输出口设置有上拉电阻R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轮轨润滑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炜,张玖枫,陈宁,张馨予,黄一中,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文理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