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功能产后腹直肌及平衡性训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辅助训练设备
,具体为一种多功能产后腹直肌及平衡性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上宽下窄,起自耻骨联合和耻骨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和第5-7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在腹直肌的后面,腱划不明显,不与腹直肌鞘的后层愈合,因而腹直肌的后面是游离的。腹前外侧肌群的作用是保护腹腔脏器,维持腹内压;参与完成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等生理功能;并能降肋助呼气,也能使脊柱前屈、侧屈与旋转。目前较多产妇在生育过后,出现腹部脂肪增多,身材走形,腹部前凸。传统的腹直肌训练多数选择仰卧起坐。这个传统的训练方法会对盆底肌造成损伤,同时容易导致腰背疼痛,耗费大量体力,并且训练效果较差。以上这些问题就需要对传统设备进行改进,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多功能的产后腹直肌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产后腹直肌及平衡性训练装置,对传统装置进行改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功能产后腹直肌及平衡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板(1),所述躺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n所述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上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一(5),所述轴一(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6),所述圆柱凸轮(6)侧面上滑槽的内壁中滑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9),所述升降杆(9)的顶部贯穿躺板(1)并固定连接有头枕板(10),所述轴一(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11),所述齿轮一(11)的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功能产后腹直肌及平衡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躺板(1),所述躺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立柱(2),所述立柱(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3);
所述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电机(4),所述电机(4)上输出轴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轴一(5),所述轴一(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圆柱凸轮(6),所述圆柱凸轮(6)侧面上滑槽的内壁中滑动连接有滑块(7),所述滑块(7)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8),所述连接板(8)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升降杆(9),所述升降杆(9)的顶部贯穿躺板(1)并固定连接有头枕板(10),所述轴一(5)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一(11),所述齿轮一(11)的左侧啮合有齿轮二(12),所述齿轮二(12)的内壁限位转动有轴二(13),所述轴二(13)的底部与底板(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二(12)的上方设有平衡训练装置(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功能产后腹直肌及平衡性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训练装置(14)包括弧形齿条(15),所述弧形齿条(15)的下表面与齿轮二(12)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弧形齿条(15)上的齿牙啮合有两个齿轮三(16),所述躺板(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座一(17),两个所述齿轮三(16)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轴三(18),所述轴三(18)贯穿固定座一(17)并在固定座一(17)上限位转动,所述轴三(1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齿轮四(19),所述齿轮四(19)的上表面啮合有齿条(20),所述齿条(20)的左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丽芹,陈小芳,周凤玲,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市妇幼保健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