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包括两组开口相对的弧形板,每组包括两个前后对齐的弧形板,其特征在于:两组弧形板之间铰接连接且开口面能够接触配合,气囊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泄压阀,其中一组弧形板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拉环,另一组弧形板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魔术贴且固定连接能与魔术贴粘贴配合的布条的一端,外侧的折叠板分别固定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一端。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肢体烫伤后的创口上药,尤其适用于儿童外科。降低创口感染、发炎的概率,操作方式也非常简单,适用于一、二度烧烫伤和小面积的三度烧烫伤,由医护人员告知使用方式后,可将设备租用回家进行护理上药,能够有效节省医护资源,还能够为患者省去住院费等费用。
A burn treatment device in general surger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烧伤治疗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人们对科学认知的逐渐加深,日常生活中,尤其是伤痛治疗中,人们已经逐渐降低对土方法、偏方的寻求度,更偏向于正规医院做治疗。一直以来,烫伤都是一个护理难题,高频率的用药使得有些患者需要选择住院的方式,伤情比较严重的,基本上都是护士上药,且烧烫伤上药不能急躁,不然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痛楚,效率较低,且费用较高,目前市面上还比较缺乏烫伤药的上药设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包括两组开口相对的弧形板,每组包括两个前后对齐的弧形板,其特征在于:两组弧形板之间铰接连接且开口面能够接触配合,其中一组弧形板上设有导向杆,另一组弧形板上开设与导向杆一一对应的通孔,导向杆分别从对应的通孔内穿过且与之滑动配合,每组弧形板之间通过一组两个折叠板固定连接,折叠板均为弧形结构且上方与下方的折叠板的开口相对,每组折叠板之间设有两个过渡壳,过渡壳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单向阀,过渡壳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折叠管的一端,折叠管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型管的一端,V型管的另一端均贯穿内侧的折叠板且与之固定连接,过渡壳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短管的一端,短管均贯穿外侧的折叠板且与之固定连接,短管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混药仓且与之内部相通,混药仓内均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活塞,活塞的外侧均固定连接伸缩杆的一端,伸缩杆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混药仓的内壁外端固定连接,混药仓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进料管的一端,弧形板的凹面均固定安装气囊,气囊的一端均设有进气口,气囊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泄压阀,其中一组弧形板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拉环,另一组弧形板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魔术贴且固定连接能与魔术贴粘贴配合的布条的一端,外侧的折叠板分别固定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一端。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所述的进料管内固定安装数个叠放的瓣膜或单向阀。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其中两根所述的进料管的另一端分别设有C型活塞,C型活塞分别位于罐体内且与之滑动配合,罐体的外周顶部设有外螺纹,罐体的顶部螺纹安装罐盖,罐盖的顶部开设通透的管孔,对应的进料管分别从管孔内穿过且能沿之滑动。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所述的短管均位于相邻的两导向杆之间,螺杆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弧形杆的一端,弧形杆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导向杆的外周固定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所述的短管的另一端均开设外螺纹,混药仓的内端均开设与之螺纹配合的螺孔。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所述的过渡壳的两端分别固定安装多孔套,折叠管和V型管的一端均位于多孔套内且能沿之滑动。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外侧所述的折叠板选用隔热材质,内侧的折叠板选用导热材质。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所述的进料管为两段式结构,两段管通过螺纹或插接配合的方式连接。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所述的通孔的外端均设有能与导向杆相配合的锁止件。如上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所述的伸缩杆为多级电推杆。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本专利技术适用于肢体烫伤后的创口上药,尤其适用于儿童外科。使用时,将两组弧形板打开并将患者的肢体放入其中,调节前后弧形板之间的距离,折叠板和折叠管均能够适应此调节,使弧形板位于患者创口的两端,然后合上弧形板并通过布条和拉环实现两组弧形板的固定,启动气泵,使气囊的外表面贴合患者肢体,以使患者创口处于密闭空间,上方的两伸缩杆通过一个开关控制,下方的两伸缩杆通过另一个开关控制,当启动开关后,对应的伸缩杆往复伸缩,然后启动冷气机降低每组折叠板之间的气温,当伸缩杆收缩时,两组折叠板之间的气体通过其中一侧的V型管进入过渡管内,然后再通过短管进入混药仓内,同时,液体烫伤药被医用雾化器雾化后吸入对应的混药仓内,粉末烫伤药同样通过进料管进入对应的混药仓内,雾化烫伤药或粉末烫伤药与空气在混药仓内混合,当伸缩杆伸展时,混合了烫伤药的低温气体依次通过短管、过渡管、折叠管进入另一侧的V型管内,从而能够吹拂创口,可根据患者伤情选择一组或两组伸缩杆同时工作,粉末烫伤药能够附着在创口上,雾化烫伤药能够被粉末烫伤药吸附,从而增强药物的附着性,能够防止雾化烫伤药落到创口上汇集成流,避免不当操作所造成的药物浪费,同时还能够暴露创口,适于暴露疗法,粉末烫伤药还能够与创口渗出的组织液、血液混合,更有利于创口结痂,采用气体传导低温的方式既能够避免患者皮肤被冻伤,还能够达到冷疗的技术效果,能够减轻患者创口处的瘙痒、疼痛感,抑制细菌繁殖,降低创口感染、发炎的概率,操作方式也非常简单,适用于一、二度烧烫伤和小面积的三度烧烫伤,由医护人员告知使用方式后,可将设备租用回家进行护理上药,能够有效节省医护资源,还能够为患者省去住院费等费用。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向视图的放大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罐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3的Ⅰ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如图所示,包括两组开口相对的弧形板1,每组包括两个前后对齐的弧形板1,其特征在于:两组弧形板1之间铰接连接且开口面能够接触配合,其中一组弧形板1上设有导向杆2,导向杆2均纵向设置,且导向杆2的一端均固定连接对应的弧形板1的平直表面,另一组弧形板1上开设与导向杆2一一对应的通孔3,导向杆2分别从对应的通孔3内穿过且与之滑动配合,每组弧形板1之间通过一组两个折叠板4固定连接,折叠板4的端部均与对应的弧形板1的平直表面固定连接,且折叠板4均被导向杆3包围,折叠板4均为弧形结构且上方与下方的折叠板4的开口相对,弧形板1与折叠板4均为半圆形结构,每组折叠板4之间设有两个过渡壳5,过渡壳5均纵向设置且为柱形结构,过渡壳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单向阀,每个过渡壳5上的两个单向阀的通过方向一致,过渡壳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折叠管6的一端,折叠管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型管7的一端,V型管7选用导热抗冻材质,V型管7的另一端均贯穿内侧的折叠板4且与之固定连接,过渡壳5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短管8的一端,短管8的直径小于过渡壳5、混药仓9的直径,短管8均贯穿外侧的折叠板4且与之固定连接,短管8的另一端均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包括两组开口相对的弧形板(1),每组包括两个前后对齐的弧形板(1),其特征在于:两组弧形板(1)之间铰接连接且开口面能够接触配合,其中一组弧形板(1)上设有导向杆(2),另一组弧形板(1)上开设与导向杆(2)一一对应的通孔(3),导向杆(2)分别从对应的通孔(3)内穿过且与之滑动配合,每组弧形板(1)之间通过一组两个折叠板(4)固定连接,折叠板(4)均为弧形结构且上方与下方的折叠板(4)的开口相对,每组折叠板(4)之间设有两个过渡壳(5),过渡壳(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单向阀,过渡壳(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折叠管(6)的一端,折叠管(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型管(7)的一端,V型管(7)的另一端均贯穿内侧的折叠板(4)且与之固定连接,过渡壳(5)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短管(8)的一端,短管(8)均贯穿外侧的折叠板(4)且与之固定连接,短管(8)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混药仓(9)且与之内部相通,混药仓(9)内均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活塞(10),活塞(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伸缩杆(11)的一端,伸缩杆(11)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混药仓(9)的内壁外端固定连接,混药仓(9)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进料管(12)的一端,弧形板(1)的凹面均固定安装气囊(13),气囊(13)的一端均设有进气口(14),气囊(13)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泄压阀(15),其中一组弧形板(1)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拉环(16),另一组弧形板(1)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魔术贴且固定连接能与魔术贴粘贴配合的布条(17)的一端,外侧的折叠板(4)分别固定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一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包括两组开口相对的弧形板(1),每组包括两个前后对齐的弧形板(1),其特征在于:两组弧形板(1)之间铰接连接且开口面能够接触配合,其中一组弧形板(1)上设有导向杆(2),另一组弧形板(1)上开设与导向杆(2)一一对应的通孔(3),导向杆(2)分别从对应的通孔(3)内穿过且与之滑动配合,每组弧形板(1)之间通过一组两个折叠板(4)固定连接,折叠板(4)均为弧形结构且上方与下方的折叠板(4)的开口相对,每组折叠板(4)之间设有两个过渡壳(5),过渡壳(5)的两侧分别固定安装单向阀,过渡壳(5)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数个折叠管(6)的一端,折叠管(6)的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V型管(7)的一端,V型管(7)的另一端均贯穿内侧的折叠板(4)且与之固定连接,过渡壳(5)的外周分别固定连接短管(8)的一端,短管(8)均贯穿外侧的折叠板(4)且与之固定连接,短管(8)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混药仓(9)且与之内部相通,混药仓(9)内均设有与之滑动配合的活塞(10),活塞(10)的外侧均固定连接伸缩杆(11)的一端,伸缩杆(11)的另一端均与对应的混药仓(9)的内壁外端固定连接,混药仓(9)的内端分别固定连接进料管(12)的一端,弧形板(1)的凹面均固定安装气囊(13),气囊(13)的一端均设有进气口(14),气囊(13)的另一端均固定安装泄压阀(15),其中一组弧形板(1)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拉环(16),另一组弧形板(1)的活动端弧面均固定安装魔术贴且固定连接能与魔术贴粘贴配合的布条(17)的一端,外侧的折叠板(4)分别固定连接进气管和出气管的一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普外科烧伤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料管(12)内固定安装数个叠放的瓣膜或单向阀。
3.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颖,
申请(专利权)人:张颖,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