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包括:带体;第一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一端;第二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另一端;自紧搭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束带和所述第二弹性束带之间,能够将所述带体围合成环形;多个气囊,其设置在所述带体内侧;充气装置,其通过多个通气管分别连通所述气囊,能够为所述气囊充气;充气流量阀,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能够控制所述充气装置的充气速度,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气压止血器,通过自紧搭扣将带体固定,能够通过卷轴将弹性束带卷绕,任意改变带体固定圈的大小,适用于身体任意部位,并通过气囊对止血器施加压力,压力可调,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乐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的控制方法。
An electric pneumatic hemostat and its control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及其的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和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的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紧急情况下,当伤者独处或者医疗救援尚未及时赶到时,失血是造成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止血带阻止血液从受伤的手臂或者腿部流失已是众所周知的止血办法。通常在紧急情况下,当伤者一人独处时,他她必须仅靠一只手就能用止血带止住其手臂或者腿部的血流。典型的止血带是一种紧系或者缠绕在肢体比如手臂或者腿脚上的绑带,力图在紧急情况下阻止严重失血或者流血。申请号为201480029113.2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止血带体轻、紧凑、且适于单手操作的止血带,但是止血带的固定效果和压力仍需医护人员施加,不易精准操控。申请号为201510506510.0的专利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止血带,通过采用特制的发气装置,使充气操作仅需按下一次激发器即可,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充气时间不到1秒,但充气过程中压板容易发生位置变化。不利于止血带的压力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气压止血器,通过自紧搭扣将带体固定,能够通过卷轴将弹性束带卷绕,任意改变带体固定圈的大小,适用于身体任意部位,并通过气囊对止血器施加压力,压力可根据止血部位不同进行可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的控制方法,模糊控制器按照模糊控制规则输出PID控制器的三个系数,以调节充气装置的流速,大大提高充气装置充气速度控制的精确度,进而保证止血器的压力维持在最佳值。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包括:带体;第一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一端;第二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另一端;自紧搭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束带和所述第二弹性束带之间,能够将所述带体围合成环形;多个气囊,其设置在所述带体内侧;充气装置,其通过多个通气管分别连通所述气囊,能够为所述气囊充气;充气流量阀,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能够控制所述充气装置的充气速度。优选的是,所述自紧搭扣包括:第一锁件,其一端通过自卷绕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束带,另一端具有锁钩;第二锁件,其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束带,另一端具有锁扣;其中,所述锁钩能够可拆卸套接在所述锁扣上。优选的是,所述自卷绕机构包括:卷轴,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锁件上,所述第一弹性束带能够卷绕在所述卷轴上;第一齿轮,其套设在所述卷轴一端,能够驱动所述卷轴旋转,进而卷绕所述第一弹性束带;第二齿轮,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锁件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锥齿轮,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锁件顶部,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驱动电机,其输出轴连接所述锥齿轮,能够驱动所述锥齿轮旋转。优选的是,所述第一锁钩为环形,且具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具有弹性插销。优选的是,所述锁扣为柱形,且具有环形槽,所述锁钩能够卡合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锁扣具有柱形孔,所述弹性插销能够伸入所述柱形孔内,使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扣固定。优选的是,所述弹性插销包括:销体,其一端弹性支撑在所述插孔内,并能够伸出所述插孔;棘轮柱,其一端连接所述销体另一端,所述棘轮柱表面具有阵列分布的柱形凸起,并与所述插孔内的柱形槽配合,能够沿所述插孔滑动,所述棘轮柱另一端具有棘齿;推柱,其一端具有棘齿,能够与所述棘轮柱配合,能够推动所述棘轮齿旋转,并推动所述销体伸出所述插孔,伸入所述柱形孔内。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的控制方法,包括:步骤1、所述充放气流量阀由控制器控制,保证充气流量阀的充气流速为v1,维持止血器的压力F1=Fq;其中,η为校验系数,w为充气装置功率,n为气体物质的量,R为摩尔常数,T为气体温度,S为气囊与身体接触面积,xc为面积修正系数;步骤2、检测气囊内的充气量和压力维持时间,并将信号通过变送器传输至主板,主板对充气量与标准值进行比较;步骤3、当检测到充其量超过标准值,报警器进行示警;当检测到压力维持时间超过标准值时,充气流量阀放气。优选的是,所述步骤1中的控制器包括:模糊控制器和PID控制器串联;模糊控制器输入充气装置功率w和充气时间t,输出PID的比例系数、比例积分系数和微分系数;PID控制器对流量控制阀的开度进行误差补偿控制;其中,充气装置功率w的论域为[150,390],对应的定量化因子为1;充气时间t的论域为[20,80],对应的定量化因子为1;输出比例系数的论域为[-1,1],对应的定量化因子为0.048;比例积分系数的论域为[-1,1],对应的定量化因子为0.01;微分系数论域为[-1,1],对应的定量化因子为0.0003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气压止血器,通过自紧搭扣将带体固定,能够通过卷轴将弹性束带卷绕,任意改变带体固定圈的大小,适用于身体任意部位,并通过气囊对止血器施加压力,压力可根据止血部位不同进行可调。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的控制方法,模糊控制器按照模糊控制规则输出PID控制器的三个系数,以调节充气装置的流速,大大提高充气装置充气速度控制的精确度,进而保证止血器的压力维持在最佳值。本专利技术还能够控制止血器的压力维持时间,实现止血器的自动止血操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动气压止血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一锁件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自卷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第二锁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搭扣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电动气压止血器,包括:带体110、第一弹性束带120、第二弹性束带130、自紧搭扣、多个气囊300和充气装置400。其中,带体110为方形带体,由无纺布制成,第一弹性束带120和第二弹性束带130分别附接在带体110的两端,自紧搭扣200设置在第一弹性束带120和第二弹性束带130之间,能够将带体110围合成环形;多个气囊300设置在带体110内侧;充气装置300通过多个通气管310分别连通气囊300,能够为气囊300充气;充气流量阀230设置通气管310上,能够控制充气装置300的充气速度。如图5所示,自紧搭扣包括:第一锁件210和第二锁件220,第一锁件210一端通过自卷绕机构连接第一弹性束带120,另一端具有锁钩211;第二锁件220一端通过连接机构221连接第二弹性束带130,另一端具有锁扣222;其中,锁钩211能够可拆卸套接在锁扣222上。如图3所示,自卷绕机构包括:卷轴231、第一齿轮232、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带体;/n第一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一端;/n第二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另一端;/n自紧搭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束带和所述第二弹性束带之间,能够将所述带体围合成环形;/n多个气囊,其设置在所述带体内侧;/n充放气装置,其通过多个通气管分别连通所述气囊,能够为所述气囊充放气;/n充放气流量阀,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能够控制所述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速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气压止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带体;
第一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一端;
第二弹性束带,其附接在所述带体另一端;
自紧搭扣,其设置在所述第一弹性束带和所述第二弹性束带之间,能够将所述带体围合成环形;
多个气囊,其设置在所述带体内侧;
充放气装置,其通过多个通气管分别连通所述气囊,能够为所述气囊充放气;
充放气流量阀,其设置在所述通气管上,能够控制所述充放气装置的充放气速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气压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紧搭扣包括:
第一锁件,其一端通过自卷绕机构连接所述第一弹性束带,另一端具有锁钩;
第二锁件,其一端通过连接机构连接所述第二弹性束带,另一端具有锁扣;
其中,所述锁钩能够可拆卸套接在所述锁扣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气压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卷绕机构包括:
卷轴,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锁件上,所述第一弹性束带能够卷绕在所述卷轴上;
第一齿轮,其套设在所述卷轴一端,能够驱动所述卷轴旋转,进而卷绕所述第一弹性束带;
第二齿轮,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锁件上,并与所述第一齿轮啮合;
锥齿轮,其可旋转支撑在所述第一锁件顶部,并与所述第二齿轮啮合;
驱动电机,其输出轴连接所述锥齿轮,能够驱动所述锥齿轮旋转。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动气压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钩为环形,且具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具有弹性插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气压止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扣为柱形,且具有环形槽,所述锁钩能够卡合在所述环形槽内,所述锁扣具有柱形孔,所述弹性插销能够伸入所述柱形孔内,使所述锁钩与所述锁扣固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气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翠翠,邱慧,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