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建强专利>正文

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7921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3: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一侧的成像设备,还包括:圆柱腔体,所述圆柱腔体具有容纳腔;托台,所述托台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环形罩,所述环形罩活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防护外罩,所述防护外罩一侧设置有隔板;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上;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与所述圆柱腔体第一端连接;消毒部件。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采用防护外罩隔离机构,实现了防护外罩对于成像设备的隔离防感染效果,采用环形罩翻转遮挡结构,实现了环形罩以及胶垫将圆柱腔体顶端开口处进行封闭,以减少检测时圆柱腔体内腔检测者对于外侧产生的污染,采用内喷头式快速消毒结构,实现了使用后的快速消毒使用。

Medical imaging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医学影像成像设备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学影像成像设备
,具体为医学影像成像设备。
技术介绍
医学影像是指为了医疗或医学研究,对人体或人体某部分,以非侵入方式取得内部组织影像的技术与处理过程,医学影像技术主要研究基础医学、临床医学、人体断面解剖学、医学影像技术与设备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进行医学影像的检验与诊断以及相关设备的维护管理等。医学影像设备在现代医疗检测诊断过程中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现有的医学影像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以下的一些不足之处,一方面,医学影像设备往往会供各种患者进行检查使用,且影像设备造价高昂,较少医院中可以配备感染病人专用设备,使得一些高传染性疾病患者在使用备时容易对设备本身沾附病毒,其他患者使用时,易出现交叉感染的现象;另一方面,医学影像设备本身精密度较高,对于设备每次使用后进行消毒也比较繁琐与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现实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医学影像成像设备。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包括底座;设置在底座顶部一侧的成像设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包括底座(6);设置在底座(6)顶部一侧的成像设备(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n圆柱腔体(9),所述圆柱腔腔体(9)可水平活动的装于所述底座(6)上,所述圆柱腔体(9)具有容纳腔;/n托台(11),所述托台(11)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承托待检测的患者;/n环形罩(18),所述环形罩(18)活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通过转动所述环形罩(18)使所述托台(11)与外界隔离;/n防护外罩(1),所述防护外罩(1)一侧设置有隔板(12),二者用于将所述圆柱腔体(9)与外界形成隔离态;/n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6)上,使所述圆柱腔体(9)在外力作...

【技术特征摘要】
1.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包括底座(6);设置在底座(6)顶部一侧的成像设备(14),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圆柱腔体(9),所述圆柱腔腔体(9)可水平活动的装于所述底座(6)上,所述圆柱腔体(9)具有容纳腔;
托台(11),所述托台(11)呈水平状态固定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用于承托待检测的患者;
环形罩(18),所述环形罩(18)活动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通过转动所述环形罩(18)使所述托台(11)与外界隔离;
防护外罩(1),所述防护外罩(1)一侧设置有隔板(12),二者用于将所述圆柱腔体(9)与外界形成隔离态;
滑动组件,所述滑动组件设置于所述底座(6)上,使所述圆柱腔体(9)在外力作用下能够水平移动;
驱动部(8),所述驱动部(8)与所述圆柱腔体(9)第一端连接,在所述驱动部(8)作用下,所述圆柱腔体(9)可滑入所述防护外罩(1)内,与外界形成隔离态;
消毒部件,用于对所述容纳腔内进行消毒。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组件包括:
滑轨(7),所述滑轨(7)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座(6)上;
滑块(10),所述滑块(10)与所述滑轨(7)滑动连接,所述滑块(10)顶部与所述圆柱腔体(9)的底部固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7)为中部向上延伸的凸台形结构,所述滑块(10)为内陷的凹台结构,与所述滑轨(7)配合形成滑动组件。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医学影像成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板(12)竖直两侧开设有圆槽(16),所述圆槽(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强
申请(专利权)人:李建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