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741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2: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包括基体、与基体左右转动配合的开关基座、与开关基座上下转动配合的开关手柄、分别与开关基座左右两端配合连接的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及与开关手柄配合连接的第三拉线。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将座椅常用功能集合在一个开关上,使操作简单化;开关集成后可减少座椅侧面不必要的结构造型,可提升座椅造型效果;开关集成后可制作成模块化产品,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与开发周期。

A switch mechanism integrating multiple operation func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家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互联网办公需求的不断增加,办公座椅已经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最初的满足乘坐需求,到满足舒适性需求以及现在的智能乘坐需求。对于座椅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高,开关机构也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现有的开关机构中,一般每种功能对应一个开关,无法做到将多重功能集成到一个开关上。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技术方案。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与基体左右转动配合的开关基座、与开关基座上下转动配合的开关手柄、分别与开关基座左右两端配合连接的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及与开关手柄配合连接的第三拉线。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拉线、第二拉线分别穿过基体并经基体导向后与开关基座配合连接,第三拉线穿过基体并经基体导向后与开关手柄配合连接。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基体上设置用以容置开关基座后端的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与开关基座后端形状对应的阻尼挡片,阻尼挡片与开关基座的后端触接,当开关基座转动至不同档位的角度时,阻尼挡片能够提供档位反馈。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基体的安装腔内设置两个与阻尼挡片左右两侧对应的挡片,阻尼挡片夹设于开关基座与两个挡片之间;阻尼挡片的中部弯折形成朝开关基座一侧凸出的接触面,开关基座的后端具有至少三个与接触面对应的档位面。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基体上下包括开关上盖和开关下基座,两者为固定配合的分体结构或者一体结构,开关上盖与开关下基座之间形成安装腔,安装腔内设置横向转动销,开关基座的后端容置于安装腔并与横向转动销转动配合。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开关上盖的后端设置两个第一导向管,第一拉线和第二拉线分别穿过两个导向管。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开关下基座的底部设置第二导向管,第三拉线穿过第三导向管。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开关基座的下端设置第四导向管,第三拉线穿过第四导向管和第三导向管。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开关手柄与开关基座的前端通过设置的手柄转动销上下转动配合。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三根拉线外均套设线套。本专利技术结构巧妙,设计合理,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不同的操作方式,将座椅常用功能集合在一个开关上,使操作简单化;开关集成后可减少座椅侧面不必要的结构造型,可提升座椅造型效果;开关集成后可制作成模块化产品,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与开发周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爆炸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主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使用状态示意图;图5为图1中A处放大图。图中:开关基座1、第四导向管100、开关手柄2、开关上盖3、第一导向管300、开关下基座4、第三导向管400、第一拉线5、第二拉线6、第三拉线7、安装腔8、阻尼挡片9、挡片10、横向转动销11、手柄转动销12、线套1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所示,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包括基体、与基体左右转动配合的开关基座1、与开关基座1上下转动配合的开关手柄2、分别与开关基座1左右两端配合连接的第一拉线5和第二拉线6及与开关手柄2配合连接的第三拉线7。其中,开关手柄2与开关基座1的前端通过设置的手柄转动销12上下转动配合。三根拉线外均套设线套13。基体上下包括开关上盖3和开关下基座4,两者为固定配合的分体结构,此外也可以设计成一体成型结构。开关下基座4“凹”字形结构,上端中部具有一凹槽,开关上盖3盖合于开关下基座4上,开关上盖3的两侧与开关下基座4的两侧通过螺丝固定,使得开关下基座4上的凹槽成为用于容置开关基座1后端的安装腔8,安装腔8内竖直设置横向转动销11,开关基座1的后端容置于安装腔8并与横向转动销11转动配合。其中,开关上盖3上具有安装孔,便于本专利技术安装于座椅底盘上。安装腔8的后端两侧分别固定设置一挡片10,挡片10具体是设置于开关下基座4上,在两个挡片10与开关基座1的后端之间夹设阻尼挡片9,阻尼挡片9的中部弯折形成朝开关基座1一侧凸出的接触面900,开关基座1的后端具有三个与接触面900对应的档位面101,三个档位面101的构造类似于六边形的三条边,当开关基座1转动至不同档位的角度时,阻尼挡片9的接触面900与不同的档位面101接触,由于阻尼挡片9具有一定的弹性,开关基座1转动时,档位面101会先挤压接触面900,然后恢复正常的接触,如此能够形成档位反馈。因此,阻尼挡片9的功能是提供不同的造型面与开关基座1相接触,已达到提供不同的操作阻尼感与档位反馈的目的。开关上盖3的后端设置用于挡住安装腔8的侧盖,侧盖上设置两个第一导向管300,第一拉线5和第二拉线6分别穿过两个导向管与开关基座1连接,第一导向管300为拉线提供引导作用。开关下基座4的底部设置第二导向管400,开关基座1的下端设置第四导向管100,第三拉线7穿过第四导向管100和第三导向管400与开关手柄2连接,第二导向管400为拉线提供引导作用。开关手柄2和开关基座1以公知的方式与三根拉线连接,具体实现方式为:在拉线的端头设置一直径较大的卡块,在开关手柄2和开关基座1上开设对应的卡槽,卡块卡入卡槽,实现连接。图2为开关上下操作示意图。通过上下拨动开关手柄2带动第三拉线7进行预配功能的操作。图3为前后操作示意图。通过往前拨动开关手柄2带动开关基座1与基体进行相对转动,形成角度差,带动第一拉线5进行预配功能的操作;通过往后拨动开关手柄2带动开关基座1与基体进行相对转动,形成角度差,带动第二拉线6进行预配功能的操作。本专利技术的设计核心在于:(1)整合座椅常用功能操作开关,如升降、倾仰和座垫前后滑动等;(2)可根据不同的座椅造型,在不修改总体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搭配不同的操作开关手柄满足各种座椅产品的需求;(3)将开关操作集成为模块化产品,减少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开发成本,以平台化结构为基础,搭配不同造型,提高产品多系列化,低成本化,短开发周期化;(4)将常用功能集成在一个开关上后,使操作更加简单,适合于更多不同层次人群使用。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专利技术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与基体左右转动配合的开关基座(1)、与开关基座(1)上下转动配合的开关手柄(2)、分别与开关基座(1)左右两端配合连接的第一拉线(5)和第二拉线(6)及与开关手柄(2)配合连接的第三拉线(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基体、与基体左右转动配合的开关基座(1)、与开关基座(1)上下转动配合的开关手柄(2)、分别与开关基座(1)左右两端配合连接的第一拉线(5)和第二拉线(6)及与开关手柄(2)配合连接的第三拉线(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第一拉线(5)、第二拉线(6)分别穿过基体并经基体导向后与开关基座(1)配合连接,第三拉线(7)穿过基体并经基体导向后与开关手柄(2)配合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基体上设置用以容置开关基座(1)后端的安装腔(8),安装腔(8)内设置与开关基座(1)后端形状对应的阻尼挡片(9),阻尼挡片(9)与开关基座(1)的后端触接,当开关基座(1)转动至不同档位的角度时,阻尼挡片(9)能够提供档位反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集成多重操作功能的开关机构,其特征在于基体的安装腔(8)内设置两个与阻尼挡片(9)左右两侧对应的挡片(10),阻尼挡片(9)夹设于开关基座(1)与两个挡片(10)之间;阻尼挡片(9)的中部弯折形成朝开关基座(1)一侧凸出的接触面(900),开关基座(1)的后端具有至少三个与接触面(900)对应的档位面(101)。


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良正张叙俊毛立刘长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圣奥家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