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506479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7 0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包括高位精养单元及循环净化单元,循环净化单元包括集污与生物处理区、人工湿地区、贝类养殖区、生态净化区、植物栽种区、模拟山体处理区及超滤处理区,高位精养单元包括多个对虾养殖塘、排污组件与排水组件,养殖污水通过排污组件排入集污与生物处理区进行处理后排入人工湿地区进行处理,上层清水通过排水组件排入人工湿地区进行处理,经人工湿地区处理过的养殖水体依次流经通过循环水管连通的贝类养殖区、生态净化区、植物栽种区、模拟山体处理区及超滤处理区进行净化处理,自超滤处理区流出的净化后的养殖水体通过循环水管流回高位对虾养殖塘内,以此形成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及循环净化。

An engineering mariculture system of Penaeus vanname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水产养殖
,具体涉及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全球水产养殖业几十年来快速增长,超过6.9%的年均增长率(FAO,2009)。然而,制约海水养殖的因素和传统养殖模式的问题也日趋凸显:海洋环境污染严重制约了海水养殖用水,养殖风险相对拔高。每年因病害问题导致的海水养殖损失惨重:以对虾为例,仅病毒性病源目前发现的就有11种,其中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WSSV)和桃拉病毒(TSV)发病死亡率高达80-100%,且多种海洋浮游动物证实均为WSSV的携带者和传播者,传统的高通量换水养殖引入病源的风险较大。同时,传统养殖模式自身的污染和浪费严重,水产养殖废水对环境的潜在不利影响,基本上正比于集约化养殖对颗粒饲料的利用程度和养殖系统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之间水体的交换率。未经处理的废水排出,从而导致水质恶化和疾病的爆发。因此,如何对养殖废水进行复合净化后重新用于对虾养殖成为重要问题。最近几年,海水生态处理技术也被引入到海水养殖系统中,相关研究多基于微藻或大型藻类的净化作用,如在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高位精养单元及与高位精养单元配合连接的用于净化养殖水体的循环净化单元,所述循环净化单元包括集污与生物处理区、人工湿地区、贝类养殖区、生态净化区、植物栽种区、模拟山体处理区以及超滤处理区,所述高位精养单元包括多个对虾养殖塘、设置于对虾塘内的排污组件与排水组件,所述对虾养殖塘内的底部的养殖污水通过排污组件排入集污与生物处理区进行处理后再排入人工湿地区进行处理,对虾养殖塘内的上层清水通过排水组件排入人工湿地区进行处理,经人工湿地区处理过的养殖水体依次流经通过循环水管连通的贝类养殖区、生态净化区、植物栽种区、模拟山体处理区及超滤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养殖对虾的高位精养单元及与高位精养单元配合连接的用于净化养殖水体的循环净化单元,所述循环净化单元包括集污与生物处理区、人工湿地区、贝类养殖区、生态净化区、植物栽种区、模拟山体处理区以及超滤处理区,所述高位精养单元包括多个对虾养殖塘、设置于对虾塘内的排污组件与排水组件,所述对虾养殖塘内的底部的养殖污水通过排污组件排入集污与生物处理区进行处理后再排入人工湿地区进行处理,对虾养殖塘内的上层清水通过排水组件排入人工湿地区进行处理,经人工湿地区处理过的养殖水体依次流经通过循环水管连通的贝类养殖区、生态净化区、植物栽种区、模拟山体处理区及超滤处理区进行过滤净化处理,自超滤处理区流出的净化后的养殖水体再通过循环水管流回高位对虾养殖塘内,以此形成养殖水体的循环利用及循环净化。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虾养殖塘的养殖面积为1~1.5亩,对虾的养殖密度为10~15万尾/亩,所述排污组件包括用于使养殖水体形成环形流动的驱动件、设置于对虾养殖塘底部并与对虾养殖塘连通的排污管及和集污与生物处理区连通的第一堵塞管,所述排污管的一端设置于对虾养殖塘底部中心处,所述第一堵塞管与排污管另一端插接配合;
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于对虾养殖塘外侧的排水管及与人工湿地区连通的第二堵塞管,所述排水管的一端与对虾养殖塘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堵塞管插接配合,所述第一堵塞管及第二堵塞管的顶面高度高于养殖水体水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对虾养殖塘的底部呈锅底状设置,所述对虾养殖塘的底部侧壁斜坡的倾斜角度为45~60°,所述对虾养殖塘的底部斜坡上还挂养有硬壳蛤,养殖密度为20~30颗/m3,贝类规格为5cm以上,深度控制在60~80c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堵塞管控制控制占对虾养殖塘内养殖水体2%~3%的底层污水进入集污与生物处理区进行处理,所述第二堵塞管控制占对虾养殖塘内养殖水体10%~15%的上层清水进入人工湿地区进行处理。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污与生物处理区的面积为高位精养单元的8%~10%,所述集污与生物处理区包括若干个旋涡式离心集污井、物理沉淀池及生物填料微生物处理池,所述旋涡式离心集污井设置为若干个,所述的底部平坦,侧壁的坡度为60°,井深为2m,井内底层的污水通过动力驱动流入物理沉淀池内进行处理,流速为5m/s;
所述物理沉淀池设置为若干个,所述物理沉淀池内部挂设有毛刷,所述物理沉淀池内还设置有吸附物;
所述生物填料微生物处理池通过循环水管与物理沉淀池的流出端连通,所述生物填料微生物处理池内填充有片状生物填料,养殖水体经过处理再通过循环水管流入人工湿地区进净化处理。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南美白对虾工程化海水循环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湿地区的总面积为15亩,且与高位精养单元的面积比为1:1,所述人工湿地区包括红树林区、互花米草区、海水蔬菜区,所述红树林区、互花米草区、海水蔬菜区的面积比例为5:10:1;
所述红树林区内种植秋茄,秋茄高度规格保持在1m以上,种植密度为4~6株/m2;
所述互花米草区内种植互花米草和海三棱藨草,互花米草株高规格保持在1~1.5m,叶长保持在40~50mm,采用浓密型种植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茂仓陈琛胡利华於俊琦曾国权张炯明张翔冀德伟王瑶华刘伟成陈劲飞赵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