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送风机、电动吸尘器以及干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506095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8:12
马达具备具有多个磁极的转子和被配置于转子的径向外侧、具有与磁极数相同数量的齿的定子。各齿具有周向上的第一方向的边缘即第一侧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边缘即第二侧部和与转子对置的齿前端部。各齿均在齿前端部的一侧具有从第一侧部向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从第二侧部向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齿前端部在第一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二端部,第二端部与转子的间隔G2宽于第一端部与转子的间隔G1。当将与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直线正交且穿过旋转轴的直线设为基准线时,从基准线至第一突出部与第一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1长于从基准线至第二突出部与第二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2。

Motor, blower, electric cleaner and hand dry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马达、送风机、电动吸尘器以及干手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马达和具备马达的送风机、电动吸尘器以及干手装置。
技术介绍
通常,在内转子型单相马达中,定子具有的齿的数量与转子的磁极数一致。在马达的旋转停止时,由于磁性吸引力,齿的前端部与转子的磁极面对置。在旋转开始时,电流流过定子的线圈而产生磁场,通过磁性排斥力使转子旋转。另一方面,在齿的前端部的形状在周向上对称的情况下,无法确定在产生定子磁场时转子沿着顺时针、逆时针中的哪个方向旋转。于是,在专利文献1公开的马达中,在齿的前端形成有在周向的一个方向(例如顺时针方向)上突出的前端延长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18327号公报(参照图2)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课题然而,在上述以往的马达中,由于转子的磁通大多流入至齿的前端延长部,因此前端延长部中的磁通密度上升。其结果是,有可能在前端延长部产生磁饱和而铁损增加,导致马达效率降低。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齿中的磁通密度的上升并减少铁损的马达。用于解决技术课题的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马达具备:转子,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具有多个磁极;以及定子,在以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配置于转子的外侧,在周向具有多个齿。多个磁极的数量与多个齿的数量为相同数量。多个齿均具有周向上的第一方向的边缘即第一侧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边缘即第二侧部和与转子对置的齿前端部。多个齿均在齿前端部的一侧具有从第一侧部向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从第二侧部向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齿前端部在第一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在第二方向具有第二端部,第二端部与转子的间隔G2宽于第一端部与转子的间隔G1。当将与在第一侧部与第二侧部的中间位置的径向的直线正交且穿过旋转轴的直线作为基准线时,从基准线至第一突出部与第一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1长于从基准线至第二突出部与第二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2。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齿前端部的第二端部与转子的间隔G2宽于齿前端部的第一端部与转子的间隔G1,因此转子的磁通变得容易流入至齿的第一端部侧(即第一突出部侧),能够将旋转开始时的转子的旋转方向定为一个方向。另外,由于从基准线至第一突出部与第一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1长于从基准线至第二突出部与第二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2,因此能够抑制在转子的磁通容易流入的第一突出部的磁通密度的上升,由此能够减少铁损。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剖视图。图2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俯视图。图3为放大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一部分的图。图4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俯视图。图5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一部分的俯视图。图6为放大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一部分的图。图7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中的磁通的流动的示意图。图8为放大示出实施方式1的定子的齿的图。图9为放大示出其它结构例的定子的齿的图。图10为示出实施方式1的马达的俯视图。图11为示出实施方式2的马达的俯视图。图12为示出比较例的马达的剖视图(A)及纵剖视图(B)。图13为示出应用了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送风机的结构例的图。图14为示出具备应用了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送风机的电动吸尘器的图。图15为示出具备应用了各实施方式的马达的送风机的干手装置的图。附图标记1、1A:定子;2:分割铁芯;3、3A:绝缘部;4:框架;5、5A:转子;8:电动吸尘器;9:干手装置;10、10A:定子铁芯;11、11A:磁轭;12、12A:齿;13、13A:齿前端部;14:外周面;15、15A:分割面;16、16A、17、17A、18、18A:铆接部;19:固定槽;21、21A:第一突出部;22、22A:第二突出部;23、23A:边缘部;24、24A:第一倾斜部;25、25A:第二倾斜部;26:端面;35:线圈;41、42:轴承;50、250:轴;51、52、51A、52A:永磁体;81:吸尘器主体;82:集尘容器;91:壳体;92:吸气口;93:送风口;94:手插入部;100、100A:马达;101:壳体;102、103:吸入口;104、105:排出口;106、107:叶轮;110:送风机;111:背轭;112:连结部;121、121A:第一侧部;122、122A:第二侧部;100A:马达;A1:第一端部;A2:第二端部;B1:第一边界;B2:第二边界;C1:旋转轴;D1、D2、D3:距离;L1:基准线;θ1、θ2: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此外,此实施方式不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1.<马达100的结构>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马达100的剖视图。马达100为永磁同步马达,为由逆变器驱动的单相马达。马达100例如被用于电动吸尘器或干手装置等的送风机110(参照图13)。马达100具有:具有轴50的转子5;以及以围绕转子5的方式设置的定子1。定子1被固定于金属制的圆筒状框架4的内侧。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轴50的中心轴线即旋转轴C1的方向称为“轴向”。另外,将以轴50的旋转轴C1为中心的周向(在图1等以箭头R1示出)称为“周向”。另外,将以轴50的旋转轴C1为中心的半径方向称为“径向”。另外,将与轴向平行的剖面的剖视图称为“纵剖视图”。转子5具有轴50和固定于轴50的周围的永磁体51、52。永磁体51、52等间隔地配置于周向上,分别构成磁极。永磁体51的外周面例如为N极,永磁体52的外周面例如为S极,但也可以相反。在此,两个永磁体51和两个永磁体52交替地配置于周向上。即,转子5具有4个磁极。但是,转子5的磁极数不限于4,只要为两个以上即可。定子1隔着气隙配置于转子5的径向外侧。定子1具有定子铁芯10、绝缘部3和线圈(例如图13所示的线圈35)。定子铁芯10为将多个层叠元件在轴向上层叠并通过铆接部16、17、18固定为一体而形成。层叠元件在此为电磁钢板,板厚为例如0.25mm。定子铁芯10具有围绕转子5的磁轭11和在从磁轭11朝向转子5的方向(即径向内侧)延伸的多个齿12。齿12等间隔地配置于周向上。齿12的数量与转子5的磁极数为相同数量,在此为4个。在定子铁芯10中在周向上相邻的两个齿12之间形成有槽。在槽内配置有由具有绝缘性的树脂构成的绝缘部3。绝缘部3例如被设置为覆盖磁轭11的内周侧的壁面和齿12的周向的两端面及轴向的两端面。线圈隔着绝缘部3而卷绕于齿12。绝缘部3将定子铁芯10与线圈绝缘。关于绝缘部3,或是将树脂与定子铁芯10一体地模制,或是通过将作为单独的部件而模制的树脂模制体组装于定子铁芯10而形成。图2为示出马达100的俯视图,省略了绝缘部3、线圈以及框架4。定子铁芯10的磁轭11具有圆弧形的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马达,具备:/n转子,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具有多个磁极;以及/n定子,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侧,在所述周向具有多个齿,/n其中,所述多个磁极的数量与所述多个齿的数量为相同数量,/n所述多个齿均具有所述周向上的第一方向的边缘即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边缘即第二侧部和与所述转子对置的齿前端部,/n所述多个齿均在所述齿前端部的一侧具有从所述第一侧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从所述第二侧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n所述齿前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转子的间隔G2宽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转子的间隔G1,/n当将与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的中间位置的所述径向的直线正交且穿过所述旋转轴的直线设为基准线时,从所述基准线至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1长于从所述基准线至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2。/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马达,具备:
转子,能够以旋转轴为中心旋转,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周向具有多个磁极;以及
定子,在以所述旋转轴为中心的径向被配置于所述转子的外侧,在所述周向具有多个齿,
其中,所述多个磁极的数量与所述多个齿的数量为相同数量,
所述多个齿均具有所述周向上的第一方向的边缘即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的边缘即第二侧部和与所述转子对置的齿前端部,
所述多个齿均在所述齿前端部的一侧具有从所述第一侧部向所述第一方向突出的第一突出部和从所述第二侧部向所述第二方向突出的第二突出部,
所述齿前端部在所述第一方向具有第一端部,在所述第二方向具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转子的间隔G2宽于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转子的间隔G1,
当将与在所述第一侧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的中间位置的所述径向的直线正交且穿过所述旋转轴的直线设为基准线时,从所述基准线至所述第一突出部与所述第一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1长于从所述基准线至所述第二突出部与所述第二侧部的边界的距离D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一侧部倾斜的第一倾斜部,
所述第二突出部具有相对于所述第二侧部倾斜的第二倾斜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第一侧部所成的角度θ1大于所述第二倾斜部与所述第二侧部所成的角度θ2。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二倾斜部和所述齿前端部在所述第二端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第一突出部在所述第一倾斜部与所述齿前端部的所述第一端部之间具有边缘部。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的任意一项所述的马达,其中,
所述多个齿均具有铆接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土田和庆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