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罩包装用盖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505257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7:29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泡罩包装用盖材(10)为一种泡罩包装用盖材,其依次具备:基材层(18)、吸收层(12)和易剥离性层(14),在吸收层(12)的易剥离性层侧的面具有表皮层(16),吸收层(12)含有吸收层用树脂和吸收剂,表皮层(16)含有表皮层用树脂、且不含有吸收剂,易剥离性树脂层含有易剥离性树脂。

Cover material for blister packag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泡罩包装用盖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泡罩包装用盖材。
技术介绍
以往,已使用泡罩包装作为用于放入了例如片剂等固体制剂、药剂的胶囊的包装容器。对于该泡罩包装,在由树脂片等构成的起泡容器用片中,形成被称为袋的凹部而形成起泡容器,在袋内放入内容物,然后通过热封等使盖材接合,从而可以形成泡罩包装。起泡容器是一种装入了内容物的泡罩包装,其通过将盖材以在袋的内侧收纳有制剂等的状态下、热封到在制剂周围展开的基底部分,从而封入制剂等。包装中使用的起泡容器和/或盖材如果为透明,则能使封入至其内部的制剂容易可视。作为从泡罩包装取出内容物的手段,主要进行了如下操作:使起泡容器的袋从外侧向盖材侧进行挤压变形,用内容物刺破盖材,然后,取出(穿通)内容物。泡罩包装中封入的制剂的有效成分有多种多样,其中,也有耐湿性弱的有效成分、气味强的有效成分。因此,提出了如下手段:在起泡容器用片或盖材上预先形成用于吸收水分、气味等的吸收层,从而使成型后的泡罩包装具有吸收功能。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如下技术:在泡罩包装用盖材上,层叠含有用于吸收水分的干燥剂的塑料材料层,保护湿度敏感性的制品免受水分。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2-52080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能从使用专利文献1的泡罩包装用盖材的泡罩包装,通过刺破盖材的穿通而取出内容物,必须将含有干燥剂的塑料材料层的厚度控制为较薄,因此,有时无法兼顾盖材的易开封性与期望的吸收性能。另外,在想要与以往同样地穿通专利文献1的泡罩包装用盖材的情况下,使塑料材料层断裂,其结果,塑料材料层中含有的干燥剂有时与内容物接触。因此,有必要提供:具有期望的吸收性能、且在不使吸收层断裂的情况下能容易开封的泡罩包装用盖材。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等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以下的手段可以解决上述课题,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如下述:<方案1>一种泡罩包装用盖材,其依次具备:基材层、吸收层和易剥离性层,在上述吸收层的上述易剥离性层侧的面具有表皮层,上述吸收层含有吸收层用树脂和吸收剂,上述表皮层含有表皮层用树脂、且不含有吸收剂,且上述易剥离性层含有易剥离性树脂。<方案2>根据方案1所述的盖材,其中,在上述吸收层的上述基材层侧的面还具有上述表皮层。<方案3>根据方案1或2所述的盖材,其中,使上述易剥离性层熔接于至少具备聚氯乙烯层、且具有袋的起泡容器,由此,形成:上述起泡容器与上述易剥离性层接合的接合部、和对应于上述起泡容器的上述袋、且上述起泡容器与上述易剥离性层不接合的非接合部,而且,使上述盖材从上述起泡容器的上述聚氯乙烯层剥离时,(i)能使上述起泡容器从上述易剥离性层进行界面剥离;或(ii)在上述接合部,上述易剥离性层的至少一部分能追随上述起泡容器,且在上述非接合部,上述易剥离性层的全部能追随上述吸收层。<方案4>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易剥离性树脂由丙烯酸类改性聚烯烃构成。<方案5>根据方案4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易剥离性层的厚度为0.1~10μm。<方案6>根据方案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易剥离性树脂由乙烯-脂肪酸乙烯酯共聚物构成。<方案7>根据方案6所述的盖材,其中,上述易剥离性层的厚度为5~100μm。<方案8>一种装入了内容物的泡罩包装,其具有内容物、起泡容器和盖材,上述起泡容器至少具备聚氯乙烯层、且具有袋,上述盖材依次具备基材层、吸收层和易剥离性层,在上述吸收层的上述易剥离性层侧的面存在有表皮层,上述吸收层含有吸收层用树脂和吸收剂,上述表皮层含有表皮层用树脂,上述易剥离性层含有易剥离性树脂,且将上述易剥离性层熔接于上述起泡容器的上述聚氯乙烯层,由此,在上述袋内收纳有内容物,且形成:上述起泡容器与上述易剥离性层接合的接合部、和对应于上述起泡容器的上述袋、且上述起泡容器与上述易剥离性层不接合的非接合部,而且,使上述盖材从上述起泡容器剥离时,(i)能使上述起泡容器从上述易剥离性层进行界面剥离;或,(ii)在上述接合部,上述易剥离性层的至少一部分能追随上述起泡容器,且在上述非接合部,上述易剥离性层的全部能追随上述吸收层。<方案9>一种组合,其为泡罩包装用盖材、与至少具备聚氯乙烯层、且具有袋的起泡容器的组合,上述盖材依次具备基材层、吸收层和易剥离性树脂层,在上述吸收层的上述易剥离性层侧的面存在有表皮层,上述吸收层含有吸收层用树脂和吸收剂,上述表皮层含有表皮层用树脂,且上述易剥离性树脂层含有易剥离性树脂,将上述易剥离性层熔接于上述起泡容器的上述聚氯乙烯层,由此,形成:上述起泡容器与上述易剥离性层接合的接合部、和对应于上述起泡容器的上述袋、且上述起泡容器与上述易剥离性层不接合的非接合部,而且,使上述盖材从上述起泡容器剥离时,(i)能使上述起泡容器从上述易剥离性层进行界面剥离;或,(ii)在上述接合部,上述易剥离性层的至少一部分能追随上述起泡容器,且在上述非接合部,上述易剥离性层的全部能追随上述吸收层。专利技术的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具有期望的吸收功能、且在不使吸收层断裂的情况下能容易开封的泡罩包装用盖材。附图说明图1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泡罩包装的一实施方式的层构成的图。图2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泡罩包装的一实施方式的剥离机构的图。图3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泡罩包装的下述(ii)的实施方式的剥离机构的图。图4为示出本专利技术的泡罩包装的下述(ii)的实施方式的另一类型的剥离机构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泡罩包装用盖材》如图1所示那样,本专利技术的泡罩包装用盖材10为具备基材层18、吸收层12和易剥离性层14的、泡罩包装用盖材10。在吸收层12的易剥离性层14侧的面具有表皮层16。吸收层12含有吸收层用树脂和吸收剂。表皮层16含有表皮层用树脂、且不含有吸收剂。易剥离性层14含有易剥离性树脂、特别是能熔接于聚氯乙烯的易剥离性树脂。在吸收层12的基材层18侧的面可以还具有表皮层16。此处,本专利技术的主旨的范围内,“易剥离性层”是指如下层:使至少具备聚氯乙烯层、且具有袋的起泡容器的聚氯乙烯层接合于盖材的易剥离性层侧后,使易剥离性层内聚失效、和/或能从易剥离性层使起泡容器进行界面剥离、和/或能使易剥离性层与表皮层进行层间剥离,从而能使基材层和吸收层从起泡容器分离并开封。更具体而言,易剥离性层如图2的(a)所示那样,为能从易剥离性层14使起泡容器20进行界面剥离的层,如图2的(b)所示那样,为能从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泡罩包装用盖材,其依次具备:基材层、吸收层和易剥离性层,/n在所述吸收层的所述易剥离性层侧的面具有表皮层,/n所述吸收层含有吸收层用树脂和吸收剂,/n所述表皮层含有表皮层用树脂、且不含有吸收剂,且/n所述易剥离性层含有易剥离性树脂。/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71110 JP 2017-2176001.一种泡罩包装用盖材,其依次具备:基材层、吸收层和易剥离性层,
在所述吸收层的所述易剥离性层侧的面具有表皮层,
所述吸收层含有吸收层用树脂和吸收剂,
所述表皮层含有表皮层用树脂、且不含有吸收剂,且
所述易剥离性层含有易剥离性树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盖材,其中,在所述吸收层的所述基材层侧的面还具有所述表皮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盖材,其中,使所述易剥离性层熔接于至少具备聚氯乙烯层、且具有袋的起泡容器,由此,形成:
所述起泡容器与所述易剥离性层接合的接合部、和
对应于所述起泡容器的所述袋、且所述起泡容器与所述易剥离性层不接合的非接合部,
而且,使所述盖材从所述起泡容器的所述聚氯乙烯层剥离时,
(i)能使所述起泡容器从所述易剥离性层进行界面剥离;或
(ii)在所述接合部,所述易剥离性层的至少一部分能追随所述起泡容器,且在所述非接合部,所述易剥离性层的全部能追随所述吸收层。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材,其中,所述易剥离性树脂由丙烯酸类改性聚烯烃构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盖材,其中,所述易剥离性层的厚度为0.1~10μm。


6.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盖材,其中,所述易剥离性树脂由乙烯-脂肪酸乙烯酯共聚物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盖材,其中,所述易剥离性层的厚度为5~100μm。


8.一种装入了内容物的泡罩包装,其具有内容物、起泡容器和盖材,
所述起泡容器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田笃史铃木谦太近藤慎一
申请(专利权)人:共同印刷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