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2450467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7: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其中,所述连接建立方法包括: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可以在网络设备的参与下,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以及为相应终端设备配置资源。

Connection establishment method, terminal equipment and network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通信
,尤其涉及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长期演进(LongTermEvolution,LTE)系统的副链路(sidelink,或译为侧链路)传输是基于广播进行的,终端设备比如用户设备(UserEquipment,UE)在物理层并没有建立点对点连接,也不存在反馈机制。接收端UE不仅不向发送端UE反馈接收是否成功,也不能进行信道测量及反馈测量结果。在新无线(NewRadio,NR)系统的车到一切(vehicletoeverything,V2X)通信中,考虑支持多种传输方式,包括单播、组播和广播。对于UE间的sidelink单播连接建立,可能仅由上层来实现,也可能有接入(accessstratum,AS)层的单播连接建立过程。但目前方案中,尚无法实现UE间的单播连接建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连接建立方法、终端设备及网络设备,以解决现有方案中无法实现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建立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n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n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第一终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其中,所述第一请求消息用于向所述网络设备请求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资源请求消息,所述资源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服务质量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或者,
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
第一终端设备与第二终端设备协商后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的能力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小区ID;
目标终端的小区全球ID;
车到一切V2X单播连接建立请求原因;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的资源相关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当前工作的资源模式信息;
目标终端选择的资源池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使用情况信息;
目标终端当前的无线资源控制RRC状态信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配置消息或者单播连接建立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资源配置信息;
目标终端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是否接受QoS的指示信息;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资源配置信息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用于副链路的反馈控制信息的发送资源信息;
控制信令的发送资源信息;
业务数据的发送资源信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不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配置信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二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二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网络设备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一RRC消息的情况下,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第三RRC消息;
其中,所述第一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第二终端设备的资源配置信息;
第二终端设备的物理层配置信息;
所述第三RRC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目标终端的无线承载配置信息;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链路ID;
无线承载配置信息对应的一组第一终端设备ID和第二终端设备ID;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终端ID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上层ID、层2ID、物理层ID、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IMSI、5G-S-TMSI、源SourceID和目标DestinationID。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RRC拒绝消息或者单播连接拒绝消息;
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是否拒绝QoS的指示信息;
连接拒绝理由;
等待时间信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上层连接释放消息或单播连接建立失败消息。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针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当所述第一请求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第一响应消息为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时,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终端设备为接收端设备,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为发送端设备;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对所述第一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网络设备发送针对所述第二终端设备的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或者,
所述向网络设备发送第一请求消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接收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
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第一响应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第二终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13.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目标终端ID;
副链路服务信息;
V2X服务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发送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安全相关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14.根据权利要求11或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接通信接受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接受的QoS参数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
接收端设备的小区全球ID;
目标终端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目标终端的用户信息;
接收端设备的IP地址配置信息;
所述目标终端为所述第一终端设备和所述第二终端设备中的至少一者。


15.一种连接建立方法,应用于发送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向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请求消息,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用于请求发送端设备和所述接收端设备间的单播连接相关信息;
接收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的单播连接建立消息;其中,所述单播连接建立消息中包括直接通信接受消息;
向网络设备发送资源请求消息;
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收所述网络设备发送的RRC配置消息之后,所述方法还包括:
向所述接收端设备发送单播连接建立完成消息。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单播连接建立请求消息中包括如下至少一项:
发送端设备ID;
单播连接的链路ID;
发送端设备的资源相关信息;
请求的QoS参数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能力信息;
发送端设备的物理小区ID和频点信息;
发送端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敬纪子超郑倩刘思綦王文
申请(专利权)人: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