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救器和个人报警安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9841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呼救器,包括:呼救电子模块,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包括隧道磁阻元件;以及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设置为能够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改变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输出的电压值从而触发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呼救器和个人报警安全系统在危险环境中仍然能够保持更高的质量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具有更高的温度稳定性和防止误触发的性能,并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易于设计制造。

Pager and personal alarm security syste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呼救器和个人报警安全系统
本技术涉及一种呼救器和包括该呼救器的个人报警安全系统,特别地,涉及在例如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中使用的具有更高质量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的呼救器和包括该呼救器的个人报警安全系统。
技术介绍
本部分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信息,这些信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个人报警安全系统是一种通过监测和接收由个人佩戴的呼救器发出的呼救信号来通知系统监控人员呼救器佩戴者发生个人安全问题的系统。这种安全系统普遍适用于生活和工作中,尤其应用于一些需要在危险环境中工作的人员,例如需要在火灾、易燃、易爆等极度危险的环境中工作的消防员等。当佩戴有呼救器的人员受伤或受困时,呼救器能够向所述安全系统的接收和显示设备发出呼救信号以进行快速有效的报警,使处于危险环境之外的应急人员得知佩戴者遭遇人身危险并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营救。由于呼救器需要个人随身佩戴并在火灾、易燃、易爆等危险环境中使用,因此需要具有较高的质量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具体地,呼救器必须具有较高的温度耐受性和防爆性能,应当能够在例如高温、振动等环境作用下仍保持良好的操作稳定性,并且能够有效避免被误触发。然而,传统的按钮等机械开关触发式呼救器在这种复杂的危险环境下非常容易被误操作,从而导致无法及时呼救等问题,并且机械式开关结构复杂、制造成本高并且导致呼救器体积较大而不便于携带。另外,在一些非接触触发式的呼救器中,目前普遍采用例如簧管或霍尔元件来实现非接触式触发,然而,簧管体积较大且磁感应灵敏度低,导致呼救器体积大且操作稳定性欠佳;霍尔元件本身作为一种储能元件会产生电荷积聚而导致呼救器中的电路容性增大,不利于满足呼救器在本质安全设计中的容性限制,从而增大呼救器的设计难度,并且霍尔元件的磁感应灵敏度和稳定性虽然比簧管高但仍无法满足人们对于呼救器性能方面越来越高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并满足上述需求的具有更高质量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的呼救器和包括该呼救器的个人报警安全系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上面提到的一个或多个技术问题方面进行改进。总体而言,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呼救器和包括该呼救器的个人报警安全系统,该呼救器和包括该呼救器的个人报警安全系统能够在例如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中仍保持较高的质量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且不易被误触发。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呼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救器包括:呼救电子模块,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包括隧道磁阻元件;以及磁性元件,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设置为能够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改变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输出的电压值从而触发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与现有技术中的机械开关触发式呼救器相比,通过设置这种非接触式触发的呼救器,能够显著降低呼救器的结构复杂性、减小呼救器的体积以便于携带,并且能够显著提高呼救器的质量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而不易被误触发。特别地,与现有技术中采用簧管或霍尔元件的呼救器相比,本技术采用隧道磁阻元件与磁性元件进行电子隧穿效应以实现对呼救器的呼救电子模块的触发。具体地,隧道磁阻元件的阻抗随外加磁场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外加的磁场强度(或磁通量密度)超过激发/释放阈值时,隧道磁阻元件被激发而具有较低阻抗从而输出较低电压,当磁场强度(或磁通量密度)降低到激发/释放阈值以下时,隧道磁阻元件被释放而具有较高阻抗从而输出较高电压。有利地,本技术利用隧道磁阻元件输出的高、低电压的变化来实现与传统机械式开关相同的触发功能。特别有利的是,隧道磁阻元件具有显著高于簧管和霍尔元件的电磁感应灵敏度——即,隧道磁阻元件具有更低的激发/释放阈值,特别地,隧道磁阻元件的电磁感应灵敏度约是霍尔元件的2倍,这意味着,在磁性元件提供的磁场强度等条件均相同的情况下,相比于霍尔元件,隧道磁阻元件可以在距离所述磁性元件更远距离的较弱磁场强度(或较低磁通量密度)处——磁性元件的磁场强度(或磁通量密度)向远方逐渐降低——被释放或被激发,从而对所述呼救电子模块进行触发,因此,意味着隧道磁阻元件与磁性元件之间具有更大的“安全距离”(即,上文所述的“临界距离”),即,在此“安全距离”以内时,隧道磁阻元件将保持被激发的状态而不会改变,在大于此“安全距离”时,隧道磁阻元件将保持被释放的状态而不会改变。因此,当呼救器遭遇一些意外撞击或振动而导致隧道磁阻元件与磁性元件之间的距离变化时,这种更大的“安全距离”(或临界距离)能够更好地确保隧道磁阻元件保持某一特定的状态,从而确保呼救器保持稳定状态而不会被误触发。关于“隧道磁阻元件输出的高、低电压的变化对所述呼救电子模块的触发”,将在下文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并且,例如与霍尔元件相比,隧道磁阻元件适用的温度范围更大,并且因此隧道磁阻元件的热稳定性更好、受温度变化的影响更小,因此,对于呼救器的质量可靠性和操作稳定性方面,可以避免或显著降低热稳定性对电路安全性设计等方面的不利影响,从而为呼救器自身安全性设计提供便利。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隧道磁阻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呼救器的两个部件上,所述两个部件构造为能够彼此相对运动以改变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隧道磁阻元件之间的距离。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两个部件包括本体和插置件,所述本体包括用于接纳所述插置件的接纳部,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中,所述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插置件上,所述插置件和所述接纳部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插置件插入所述接纳部中时,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隧道磁阻元件之间的距离最小,并且使得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隧道磁阻元件彼此未接触。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插置件包括插入部及位于与所述插入部的相反一端的限位部,所述磁性元件位于所述插入部的端部;所述限位部定尺寸为大于所述本体的接纳部的尺寸,从而抵接所述本体的外壁以限定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接纳部中的深度。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接纳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配合部,所述插入部包括至少一个第二配合部,所述插入部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所述接纳部的至少一部分构造为可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变形而使得所述第一配合部与所述第二配合部能够彼此卡扣接合并且能够彼此分离。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配合部包括朝向所述插入部凸出的第一凸部,所述第二配合部构造为从所述限位部延伸的悬臂梁的形式并且包括朝向所述第一配合部凸出的第二凸部,所述第一凸部和所述第二凸部构造为在所述插入部位于所述接纳部中时彼此干涉,并且所述第二凸部通过所述弹性变形而越过所述第一凸部从而形成所述卡扣接合。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本体包括外部壳体及设置在所述外部壳体上的呈开口状的所述接纳部,所述插置部通过呈开口状的所述接纳部而插入所述外部壳体中。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隧道磁阻元件与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为彼此正对。根据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隧道磁阻元件与所述磁性元件设置为彼此偏移。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个人报警安全系统,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呼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救器包括:/n呼救电子模块(26),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包括隧道磁阻元件(12);以及/n磁性元件(14),/n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设置为能够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改变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输出的电压值从而触发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呼救器(1),其特征在于,所述呼救器包括:
呼救电子模块(26),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包括隧道磁阻元件(12);以及
磁性元件(14),
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设置为能够改变彼此之间的距离以改变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输出的电压值从而触发所述呼救电子模块处于工作状态或非工作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呼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性元件和所述隧道磁阻元件分别设置于所述呼救器的两个部件上,所述两个部件构造为能够彼此相对运动以改变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隧道磁阻元件之间的距离。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呼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个部件包括本体(22)和插置件(24),所述本体包括用于接纳所述插置件的接纳部(220),所述隧道磁阻元件设置在所述本体中,所述磁性元件设置在所述插置件上,所述插置件和所述接纳部构造成使得当所述插置件插入所述接纳部中时,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隧道磁阻元件之间的距离最小,并且使得所述磁性元件与所述隧道磁阻元件彼此未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呼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插置件包括插入部(240)及位于与所述插入部的相反一端的限位部(244),所述磁性元件位于所述插入部的端部;所述限位部定尺寸为大于所述本体的接纳部的尺寸,从而抵接所述本体的外壁以限定所述插入部插入所述接纳部中的深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呼救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月明范芳凯克雷格·帕尔库洛
申请(专利权)人:三M创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美国;US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