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I装置及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6945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具备上部RF线圈、上部RF线圈保持部、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RF线圈支承部。上部RF线圈位于被检体的上方,对被检体进行MR信号的检测或者RF脉冲的照射和MR信号的检测,具有可挠性。上部RF线圈保持部从上方保持上部RF线圈,在内部具有气压室,通过向气压室施加气压而使上部RF线圈保持部向被检体侧弯曲,通过弯曲使保持的上部RF线圈向被检体的方向移动。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向上部RF线圈保持部施加气压。RF线圈支承部被支承在载置被检体的顶板上,从上方支承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上部RF线圈保持部。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提高MRI拍摄的效率。

MRI device and RF coil unit for MRI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MRI装置及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
本技术涉及一种MRI装置及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特别涉及一种减轻在MRI拍摄之前将上部RF线圈固定到被检体的作业的负担,提高MRI拍摄的效率的MRI装置及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
技术介绍
磁共振成像法(MRI)是一种利用具有拉莫尔频率的RF(高频)脉冲激发静磁场中的被检体组织的原子核自旋,并根据由该激发产生的磁共振信号(MR信号)重建图像数据的成像方法。MRI装置是一种根据从生物体内检测到的MR信号生成图像数据的图像诊断装置,由于能够获得解剖学诊断信息、生化信息、功能诊断信息等诊断信息,因此其在当前的图像诊断领域是必不可少的。为了通过MRI装置生成优质的图像数据,重要的是以高灵敏度检测来自生物体的微弱MR信号。为此,对检测MR信号的RF线圈进行了许多技术改进。设置于MRI装置的RF线圈由照射RF脉冲以激发被检体的诊断目标部位的发送用RF线圈和检测来自被检体的MR信号的接收用RF线圈构成。但是,由于激发的时机和MR信号检测的时机不同,因此还能够使用相同的RF线圈进行RF脉冲的照射和MR信号的检测。为了有效地检测上述MR信号,期望将RF线圈靠近被检体的诊断目标部位进行配置。因此,开发出与诊断目标部位的形状相匹配的专用RF线圈。例如,在肝脏等上腹部的MRI拍摄中,为了使被检体位于RF线圈之间,RF线圈按被检体上方的上部RF线圈和被检体下方的下部RF线圈的一对来使用,位于被检体下方的下部RF线圈在将被检体载置在顶板上之后难以移动,因此通常配置在被检体的脊背侧的较宽范围内,并且与诊断目标部位的范围相匹配而使上部RF线圈配置在被检体上。此时,为了使上部RF线圈在MRI装置的拍摄过程中不移动,需要在拍摄之前在操作者将上部RF线圈配置于被检体上的合适位置的状态下,使用与顶板连接的带来固定被检体和上部RF线圈,这项作业对操作者和被检体来说是负担,并且MRI拍摄的效率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轻在MRI拍摄之前将上部RF线圈固定到被检体的作业的负担,提高MRI拍摄的效率的MRI装置及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具备上部RF线圈、上部RF线圈保持部、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RF线圈支承部。上部RF线圈位于被检体上方,对所述被检体进行MR信号的检测或者对所述被检体进行RF脉冲的照射和MR信号的检测,所述上部RF线圈具有可挠性。上部RF线圈保持部从上方保持所述上部RF线圈,并且在内部具有气压室,通过向所述气压室施加气压而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向所述被检体侧弯曲,通过弯曲使保持的所述上部RF线圈向所述被检体的方向移动。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向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施加气压。RF线圈支承部被支承在载置所述被检体的顶板上,并且从上方支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另外,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RI装置是一种检测通过对被检体照射RF脉冲而产生的MR信号来生成MRI图像数据的MRI装置,并具备上部RF线圈、上部RF线圈保持部、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RF线圈支承部。上部RF线圈位于所述被检体上方,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所述MR信号的检测或者对所述被检体进行所述RF脉冲的照射和所述MR信号的检测,所述上部RF线圈具有可挠性。上部RF线圈保持部从上方保持所述上部RF线圈,并且在内部具有气压室,通过向所述气压室施加气压而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向所述被检体侧弯曲,通过弯曲使保持的所述上部RF线圈向所述被检体的方向移动。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向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施加气压。RF线圈支承部被支承在载置所述被检体的顶板上,并且从上方支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根据本实施方式,采用通过向被支承于顶板上的RF线圈支承部从上方支承的、并从上方保持上部RF线圈的在内部具有气压室的上部RF线圈保持部的气压室施加气压而使上部RF线圈保持部向被检体侧弯曲从而使保持的上部RF线圈向被检体的方向移动的结构,由此,能够省去将上部RF线圈固定到被检体的作业,并且可以提高MRI拍摄的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RI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线圈单元的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前的X-Y截面的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线圈单元的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后的X-Y截面的图;图4为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线圈单元在顶板上的移动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使用图1至图4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的MRI装置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MRI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线圈单元的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前的X-Y截面的图。图3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线圈单元的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后的X-Y截面的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RF线圈单元在顶板上的移动的图。如图1所示,MRI装置100具备:静磁场产生部1及倾斜磁场产生部2,其产生相对于被检体150的磁场;发送接收部3,其相对于被检体150执行RF脉冲的照射和MR信号的接收;顶板4,其载置被检体150;以及顶板移动机构部5,其使该顶板4沿被检体150的体轴方向(顶板4的长轴方向)移动。MRI装置100具备:图像数据生成部6,其重建处理由发送接收部3接收到的MR信号以生成图像数据;显示部7,其显示生成的图像数据;输入部8,其进行MR信号的收集条件和图像数据的显示条件的设定和各种命令信号的输入等;以及控制部9,其控制MRI装置100中的上述各单元。静磁场产生部1具备:主磁铁11,其由常导磁铁或超导磁铁等构成。相对于配置于未图示的扫描架的拍摄区域的被检体150形成强力的静磁场。另外,主磁铁11也可以由永久磁铁构成。倾斜磁场产生部2具备:倾斜磁场线圈(Gx、Gy、Gz)21,其相对于彼此正交的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形成倾斜磁场;以及倾斜磁场电源22,其相对于倾斜磁场线圈21的各Gx、Gy、Gz供给脉冲电流。倾斜磁场电源22基于从控制部9提供的序列控制信号对载置被检体150的拍摄区域进行编码处理(编码)。也就是说,倾斜磁场电源22通过基于序列控制信号控制向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倾斜磁场线圈21供给的脉冲电流以在各个方向上形成倾斜磁场。并且,合成X轴方向、Y轴方向和Z轴方向的倾斜磁场并在所希望的方向形成彼此正交的切片选择倾斜磁场(Gs)、相位编码倾斜磁场(Ge)和频率编码倾斜磁场(Gr),这些倾斜磁场被叠加在由主磁铁11形成的静磁场上并被施加给被检体150。发送接收部3包括:RF线圈单元31,其具有用于对被检体150照射RF脉冲,并且检测来自被检体150的MR信号的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n上部RF线圈,其位于被检体的上方,对所述被检体进行MR信号的检测或者对所述被检体进行RF脉冲的照射和MR信号的检测,所述上部RF线圈具有可挠性;/n上部RF线圈保持部,其从上方保持所述上部RF线圈,并且在内部具有气压室,通过向所述气压室施加气压而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向所述被检体侧弯曲,通过弯曲使保持的所述上部RF线圈向所述被检体的方向移动;/n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其向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施加气压;以及/nRF线圈支承部,其被支承在载置所述被检体的顶板上,并且从上方支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具备:
上部RF线圈,其位于被检体的上方,对所述被检体进行MR信号的检测或者对所述被检体进行RF脉冲的照射和MR信号的检测,所述上部RF线圈具有可挠性;
上部RF线圈保持部,其从上方保持所述上部RF线圈,并且在内部具有气压室,通过向所述气压室施加气压而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向所述被检体侧弯曲,通过弯曲使保持的所述上部RF线圈向所述被检体的方向移动;
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其向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施加气压;以及
RF线圈支承部,其被支承在载置所述被检体的顶板上,并且从上方支承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驱动机构部和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RF线圈位于所述被检体的垂直方向的上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由硅橡胶形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RF线圈支承部可沿所述顶板的长轴方向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将所述上部RF线圈以装卸自如的方式进行保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所述上部RF线圈的连接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沿所述RF线圈支承部排列有多个,一个所述上部RF线圈由多个所述上部RF线圈保持部来保持。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MRI装置用的RF线圈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顶板沿所述顶板的长轴方向具有导向槽,并且RF线圈单元具备RF线圈单元移动机构部,其使所述RF线圈支承部沿着所述导向槽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臻达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