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包括: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和处理器;磁场强度测量装置与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相连接;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置于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中,用以使得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暴露在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磁场中;处理器与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和工频磁场发生装置均相连接,用以接收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发送的磁场强度数据,并根据实时测量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在磁场中的生物学指标数据控制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预设强度的磁场,并将各生物学指标数据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磁场强度,确定为最优磁场强度。
A system of adjusting power frequency magnetic field intensity according to biological index of animal cell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
本技术涉及工频磁场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
技术介绍
极低频电磁场(Extremelylowfrequencyelectromagnetic,ELFEMF)是指频率在300Hz以下的交变电磁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通常由输变电工程以及各类家用电器所产生。近年来,研究发现,ELFEMF暴露在生物领域表现出较好的影响和极好的应用前景。同时为了避免大剂量ELFEMF的过度暴露对生物造成的损伤作用,明确ELFEMF的暴露强度阈值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然而现有技术中尚没有相应的系统来调节极低频电磁场的暴露强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强度难以准确调节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包括: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和处理器;其中,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与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相连接,用以检测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强度;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置于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中,用以使得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暴露在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磁场中;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均相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发送的磁场强度数据,并根据实时测量的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在磁场中的生物学指标数据控制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预设强度的磁场,并将各所述生物学指标数据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磁场强度,确定为最优磁场强度。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中,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包括:交流电源和磁场线圈;其中,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端与所述磁场线圈相连接,用以在所述磁场线圈周围产生强度可调的工频磁场。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中,所述磁场线圈的轮廓为正方形,其边长大于等于0.4m。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中,所述磁场测量装置中设置有三维磁场探头,用以测量距离磁场线圈不同区域的磁场强度。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中,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能产生的最大磁场强度大于等于2mT。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中,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通过调整电压来产生预设强度的磁场。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中,所述生物学指标包括上清中Aβ的含量、细胞内Tau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进一步地,上述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中,所述生物学指标数据为动物神经瘤母细胞暴露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变化量。本技术提供的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通过处理器控制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预设强度的磁场,并通过暴露于该磁场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的生物学指标数据的变化量来确定最优磁场强度,并且,通过细胞试验暴露时间短、检测速度快,能快速确定最优磁场强度,为各种医疗仪器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的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包括: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2和处理器;其中,磁场强度测量装置与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相连接,用以检测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产生的磁场强度;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2置于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中,用以使得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2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暴露在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磁场中;处理器与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和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均相连接,用以接收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发送的磁场强度数据,并根据实时测量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在磁场中的生物学指标数据控制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产生预设强度的磁场,并将各所述生物学指标数据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磁场强度确定为最优磁场强度。具体而言,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可以选用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磁场发生装置,能产生稳定的工频磁场即可。本实施例中,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能产生的最大磁场强度大于等于2mT即可。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工频磁场发生装置包括其自身和其在周围产生的磁场区域。更具体的,工频磁场发生装置1可以包括:交流电源11和磁场线圈12;其中,交流电源11的输出端与磁场线圈12相连接,用以在磁场线圈12周围产生强度可调的工频磁场。磁场线圈12的轮廓可以为方形、圆形等,本实施例中,磁场线圈12的轮廓为正方形,其边长大于等于0.4m。所述磁场测量装置中设置有三维磁场探头,用以测量距离磁场线圈不同区域的磁场强度。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2可以为现有技术中任意一种能存放动物细胞的试验盒,本技术对其形状、尺寸和材质均不作任何限定。其中,动物神经瘤母细胞可以为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小鼠神经瘤母细胞在磁场中的暴露时间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例如8小时。本技术实施例中,为了确定最优工频磁场强度,需在多组强度的磁场中分别进行试验,每组试验中,包括暴露组和对照组试验盒,相应的每组试验中,暴露组和对照组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可以为多个,例如22个,其中,设计11个作为暴露组,11个作为对照组,可以事先将暴露组和对照组的小鼠神经瘤母细胞(N2a)使用双氧水(H2O2)诱导细胞氧化应激或者过表达tau蛋白或Aβ孵育模拟在体状态,从而检测出小鼠神经瘤母细胞的各项生物学指标的初始值。由于距离磁场线圈不同区域的磁场强度不同,因此,可以将每组强度试验中的多个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分别置于与磁场线圈中心距离不同的多个区域中。例如试验时,可以将其中一个暴露组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置于磁场线圈的中心,其他暴露组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分别放置在线圈外侧的不同区域中以进行后续试验。11个对照组分别对应放置在11个暴露组的位置,但该11个对照组未经工频磁场处理,通过对22个试验盒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和处理器;其中,/n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与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相连接,用以检测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强度;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能产生的最大磁场强度等于2mT;/n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置于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中,用以使得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暴露在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磁场中;/n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均相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发送的磁场强度数据,并根据实时测量的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在磁场中的生物学指标数据控制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预设强度的磁场,并将各所述生物学指标数据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磁场强度,确定为最优磁场强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和处理器;其中,
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与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相连接,用以检测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的磁场强度;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能产生的最大磁场强度等于2mT;
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置于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中,用以使得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试验盒中的动物神经瘤母细胞暴露在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磁场中;
所述处理器与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和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均相连接,用以接收所述磁场强度测量装置发送的磁场强度数据,并根据实时测量的所述动物神经瘤母细胞在磁场中的生物学指标数据控制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产生预设强度的磁场,并将各所述生物学指标数据达到最大值时对应的磁场强度,确定为最优磁场强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根据动物细胞生物学指标调节工频磁场强度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工频磁场发生装置包括:交流电源和磁场线圈;其中,
所述交流电源的输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业茂,万保权,陈琛,赖金胜,刘兴发,倪园,干喆渊,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