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65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3: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电感的第一端连接驱动电源,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泵驱动电路模块,第一二极管的阳极还连接第一开关管的漏极,栅极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阴极,第二二极管的阳极连接MCU控制器的PWM信号的输出端,第二二极管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管的发射极,第二开关管的集电极接地,第二开关管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第三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第一二极管的阴极连接第一电阻,第一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第二电组的第一端还连接MCU控制器中模数转换单元的输入口端。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后续电路控制的高精度和稳定,从而使得对内窥镜的控制更加精准。

Intelligent control circuit of endoscop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
,具体涉及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目前医用内窥镜很多存在移动精度以及控制准确度不高的问题,导致在实际操作中不太容易达到精准的定位,进而远远的降低了操作效率,这主要是由于内窥镜控制电路的电压的不稳定及精度不高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通过对电压的精密分级以及坡度变化式输出,从而保证控制电压的稳定和高精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源、MCU控制器和泵驱动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WM调压电路,所述PWM调压电路包括电感L18、第一二极管D3、第二二极管D6、第一开关管Q4、第二开关管Q5、第一电阻R29、第二电阻R30和第三电阻R31,所述电感L18的第一端连接驱动电源,电感L18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3的阴极与泵驱动电路模块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3的阳极还连接第一开关管Q4的漏极,第一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6的阴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源、MCU控制器和泵驱动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WM调压电路,所述PWM调压电路包括电感L18、第一二极管D3、第二二极管D6、第一开关管Q4、第二开关管Q5、第一电阻R29、第二电阻R30和第三电阻R31,所述电感L18的第一端连接驱动电源,电感L18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3的阴极与泵驱动电路模块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3的阳极还连接第一开关管Q4的漏极,第一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6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MCU控制器的PWM信号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5的发射极,第二开关管...

【技术特征摘要】
1.内窥镜智能控制电路,包括驱动电源、MCU控制器和泵驱动电路模块,其特征在于:还包括PWM调压电路,所述PWM调压电路包括电感L18、第一二极管D3、第二二极管D6、第一开关管Q4、第二开关管Q5、第一电阻R29、第二电阻R30和第三电阻R31,所述电感L18的第一端连接驱动电源,电感L18的第二端连接第一二极管D3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3的阴极与泵驱动电路模块的驱动信号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D3的阳极还连接第一开关管Q4的漏极,第一开关管Q4的栅极连接第二二极管D6的阴极,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连接MCU控制器的PWM信号的输出端,第一二极管D6的负极连接第二开关管Q5的发射极,第二开关管Q5的集电极接地,第二开关管Q5的基极连接第三电阻R31的第一端,第三电阻R31的第二端接地,第三电阻R31的第一端还连接第二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一二极管D3的阴极还与第一电阻R29的第一端连接,第一电阻R29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30的第一端,第二电组R30的第二端接地,第二电组R30第一端还连接MCU控制器中模数转换单元的输入口端,MCU控制器根据模数转换单元接收到的电信号的变化情况调整MCU控制器输出的PW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南冰何锦雄赵运勇陶飞金熙伟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嘉润医用影像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