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及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476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2:3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监测装置及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监测装置,包括用于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腐蚀传感器和微电流计,所述的腐蚀传感器包括阳极区、阴极区和印刷电路板,阳极区包括阳极导电部和多个阳极金属箔,多个阳极金属箔与阳极导电部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阴极区包括阴极导电部和多个阴极金属箔,多个阴极金属箔与阴极导电部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阳极金属箔和阴极金属箔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的微电流计分别与腐蚀传感器的阳极导电部和阴极导电部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监测并评价螺栓孔内部的腐蚀情况。

A device and method for monitoring internal corrosion of bolt ho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腐蚀监测
,涉及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
技术介绍
金属材料在不同腐蚀性的环境中具有不同的腐蚀特性,因此获取环境的腐蚀性可为重大工程防腐选材设计提供数据支撑,腐蚀传感器是一种可以监测环境腐蚀性的传感器。现有的腐蚀传感器大多基于电偶腐蚀原理,主要由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组成阳极金属和阴极金属,阳极金属和阴极金属上均焊接有用于与电流计(如微电流计)电性连接的导线,电流计中显示的电流值的大小可以用来反应环境的腐蚀性。现有的相关技术中,受制于传感器的设计、制作工艺与应用范围,尚不能够监测螺栓孔内部的腐蚀情况,而螺栓的使用寿命直接影响了设备的安全服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为此,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包括用于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腐蚀传感器和微电流计,所述的腐蚀传感器包括阳极区、阴极区和印刷电路板,阳极区包括阳极导电部和多个阳极金属箔,多个阳极金属箔与阳极导电部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阴极区包括阴极导电部和多个阴极金属箔,多个阴极金属箔与阴极导电部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阳极金属箔和阴极金属箔固定于印刷电路板上;所述的微电流计分别与腐蚀传感器的阳极导电部和阴极导电部相连。本专利技术将多个阳极金属箔和多个阴极金属箔分别进行并联,。微电流计用于显示当前的电流值和对应的腐蚀等级。进一步地,所述阳极金属箔和阴极金属箔数量均不少于三个,多个阳极金属箔等间距布置,多个阴极金属箔等间距布置。进一步地,相邻阳极金属箔间距小于3mm,相邻阴极金属箔间距小于3mm。进一步地,所述阳极金属箔喷入相邻的两个阴极金属箔的间隙后,相邻的阳极金属箔和阴极金属箔间距小于1mm。进一步地,所述腐蚀传感器通过喷涂工艺,用于控制相邻的阳极金属箔和阴极金属箔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地,所述阳极金属箔为锡,阴极金属箔为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上述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的监测方法,其将腐蚀传感器放置于需要被监测螺栓孔内部中;所述微电流计显示电流范围为0~1nA时,对应的腐蚀等级为C1,腐蚀速率为0~0.7g/m2·a;微电流计显示电流范围为1~10nA时,对应的腐蚀等级为C2,腐蚀速率为0.7~5g/m2·a;微电流计显示电流范围为10~30nA时,对应的腐蚀等级为C3,腐蚀速率为5~15g/m2·a;微电流计显示电流范围为30~60nA时,对应的腐蚀等级为C4,腐蚀速率为15~30g/m2·a;微电流计显示电流范围为60~112nA时,对应的腐蚀等级为C5,腐蚀速率为30~60g/m2·a;微电流计显示电流范围为112~353nA时,对应的腐蚀等级为CX,腐蚀速率为60~180g/m2·a。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如下:本专利技术的阳极金属箔和阴极金属箔上均包含大量有效工作面积,进而压缩了传感器的厚度,因此,提升了传感器的使用空间,从而在不改变监测原理的情况下满足螺栓孔内部腐蚀的监测需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腐蚀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监测装置进行监测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包括适用于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腐蚀传感器和微电流计。如图1所示,腐蚀传感器包括阳极区、阴极区和印刷电路板3,阳极区包括阳极导电部4和多个阳极金属箔1,多个阳极金属箔1与阳极导电部4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阴极区包括阴极导电部5和多个阴极金属箔2,多个阴极金属箔2与阴极导电部5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固定于印刷电路板3上。所述的微电流计分别与腐蚀传感器的阳极导电部和阴极导电部相连。具体地,阳极导电部和阴极导电部均为导线。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数量均不少于三个,多个阳极金属箔1等间距布置,多个阴极金属箔2等间距布置。相邻阳极金属箔1间距小于3mm,相邻阴极金属箔2间距小于3mm。阳极金属箔1喷入相邻的两个阴极金属箔2的间隙后,相邻的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间距小于1mm。腐蚀传感器通过喷涂工艺,用于控制相邻的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之间的距离。阳极金属箔1与阴极金属箔2相配合,例如,两者的形状、尺寸均相同,而且阳极金属箔1的数量与阴极金属箔2的数量相同,所不同的是两者的材质不相同,阳极金属箔1的金属活动性高于阴极金属箔2。具体的,为了延长腐蚀传感器的使用寿命,也为了提高腐蚀传感器的监测腐蚀等级的准确度,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的选择既要满足稳定性也要满足一定的金属活动性,相应的,阳极金属箔1可以使用锡,阴极金属箔2可以使用铜。阳极金属箔1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矩形,片状的阳极金属箔1的表面可以作为工作面,工作面也即是显示在环境中可以发生腐蚀反映的表面。如图1所示,阳极导电部4位于多个阳极金属箔1的第一端部,多个阳极金属箔1中的相邻两个阳极金属箔1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数值。这样,阳极导电部4与多个阳极金属箔1通过焊接一体成型,该处焊接部作为导电阳极,实现多个阳极金属箔1之间的相串联,进而,使用该腐蚀传感器监测出的电流值可以准确反映出环境的腐蚀性。阴极金属箔2可以是具有一定厚度的片状矩形,片状的阴极金属箔2的表面可以作为工作面。如图1所示,阴极导电部5位于阴极金属箔2的第一端部,多个阴极金属箔2中相邻两个阴极金属箔2之间的距离为第一预设数值。这样,阴极导电部5与多个阴极金属箔2通过焊接一体成型,该处焊接部作为导电阴极,实现多个阴极金属箔2之间的相串联,进而,使用该腐蚀传感器监测出的电流值可以准确反映出环境的腐蚀性。阳极金属箔1与阴极金属箔2相配合组成腐蚀传感器,具体的,每个阳极金属箔1的第二端部均插入于相邻两个阴极金属箔2之间,且阳极金属箔1与阴极导电部5相邻但不相接触,每个阴极金属箔2的第二端部插入于相邻两个阳极金属箔1之间,且阴极金属箔2的第二端与阳极导电部4相邻但不相接触,而且,相邻的阳极金属箔1与阴极金属箔2之间的距离为第二预设数值,小于1mm。其中,第一预设数值等于阳极金属箔1的宽度与两倍的第二预设数值之和,第二预设数值可以反映该腐蚀。如图2所示,在一种可能的应用中,可以将腐蚀传感器12的阳极导电部4和阴极导电部5分别通过导线9连接在可以显示电流值的微电流计10上,该微电流计10通过导线9连接到电源8上确保正常运行,并将腐蚀传感器12通过螺栓孔11侧面的洞口13伸入螺栓孔11内部。由于大气环境中,尤其是在潮湿的大气环境中水蒸气的含量较高,大气环境中还存在促进发生金属腐蚀的气体等,腐蚀传感器长时间处于该大气环境中,相邻的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之间会形成大气薄液膜,使得相邻的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之间发生电偶腐蚀,进而该腐蚀传感器与微电流计之间形成闭合的回路,产生电流,微电流计10便可以显示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包括用于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腐蚀传感器和微电流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蚀传感器包括阳极区、阴极区和印刷电路板(3),阳极区包括阳极导电部(4)和多个阳极金属箔(1),多个阳极金属箔(1)与阳极导电部(4)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阴极区包括阴极导电部(5)和多个阴极金属箔(2),多个阴极金属箔(2)与阴极导电部(5)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固定于印刷电路板(3)上;所述的微电流计分别与腐蚀传感器的阳极导电部(4)和阴极导电部(5)相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包括用于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腐蚀传感器和微电流计,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腐蚀传感器包括阳极区、阴极区和印刷电路板(3),阳极区包括阳极导电部(4)和多个阳极金属箔(1),多个阳极金属箔(1)与阳极导电部(4)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阴极区包括阴极导电部(5)和多个阴极金属箔(2),多个阴极金属箔(2)与阴极导电部(5)通过焊接一体成型;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固定于印刷电路板(3)上;所述的微电流计分别与腐蚀传感器的阳极导电部(4)和阴极导电部(5)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数量均不少于三个,多个阳极金属箔(1)等间距布置,多个阴极金属箔(2)等间距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阳极金属箔(1)间距小于3mm,相邻阴极金属箔(2)间距小于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监测螺栓孔内部腐蚀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阳极金属箔(1)喷入相邻两个阴极金属箔(2)的间隙后,相邻的阳极金属箔(1)和阴极金属箔(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桢梁胡家元柳森侯力沈晓明裴梓博李延伟程学群何毅帆蔡志梅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浙江钱浪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杭州意能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