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92889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54
本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空气热量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室外进风管、室外出风管、室内进风管、室内排风管、电机、湿膜、隔板、贯通槽、水槽,壳体为筒状,包括:底板、底板,壳体被隔板分成两个通风道,所述底板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底板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所述底板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底板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本装置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利用湿膜的旋转来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效率。

A rotary heat exchange devi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
本技术涉及空气热量交换
,具体涉及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今社会空调的普及在夏天和冬天给人们带来了舒适的环境,但长期在封闭的环境里空气不流通导致室内空气污浊,大量细菌滋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伤害,这就需要新鲜空气来替换室内污浊空气,但环境污染严重空气质量差,这就需要事先对空气进行净化后排入室内,现有技术中通过同向平行,平行逆向,垂直交叉等手段来解决空气热交换问题,热交换以及加湿效果差,因此,通过设备来实现空气热交换是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以上问题如何解决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正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改进,本技术为了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室外进风管、室外出风管、室内进风管、室内排风管、电机、湿膜、隔板、贯通槽、水槽;所述壳体为筒状,包括:底板一、底板二,壳体被隔板分成两个通风道,所述底板一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的一端,底板一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所述底板二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的另一端,底板二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所述室外进风管一端与底板二下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室外出风管一端与底板二上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室内进风管一端与底板一上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室内排风管一端与底板一下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电机沿壳体的轴线设置在壳体外,电机轴贯穿底板一和底板二并活动固定;所述湿膜为圆形分多组沿电机轴两端平行错开设置;所述隔板为中空的矩形体,沿纵向轴面垂直设置在壳体内,过壳体下端进入水槽,电机轴设置在隔板内;所述贯通槽设置在沿湿膜转动轨迹对应的隔板上;所述水槽顶面为贯通面的矩形体设置在壳体下端,水槽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壳体内壁设有凸起。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隔板上的贯通槽口设有柔性材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隔板两壁面设有凸起。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为伺服电机。本技术有益效果:1、本技术利用湿膜的旋转来进行热交换,提高了热交换效率。2、本技术具有结构简单,体积小,操作简单。3、本技术利用室外新风和室内污风从壳体底端进风,湿膜旋转带动气流搅动延长了气流停留时间,提高了热交换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交换芯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将通过参考附图进行详细描述,这样对于专利技术所属领域的现有技术人员中具有普通技术的人来说容易实现这些实施例。然而本技术也可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实现,因此本技术不限于下文中描述的实施例。另外,为了更清楚地描述本专利技术,与本技术没有连接的部件将从附图中省略。为方便识别装置中的组件,装置中的外壳未示出,装置中的室外进风管和室内排风管内设有风机、滤网(图中未示出);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1、室外进风管2、室外出风管3、室内进风管4、室内排风管5、电机6、湿膜7、隔板8、贯通槽9、水槽10;所述壳体1为筒状,包括:底板一111、底板二112,壳体1被隔板8分成两个通风道,所述底板一111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底板一111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所述底板二112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1的另一端,底板二112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所述室外进风管2一端与底板二112下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室外出风管3一端与底板二112上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室内进风管4一端与底板一111上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室内排风管5一端与底板一111下端的贯通孔对接;所述电机6沿壳体1的轴线设置在壳体1外,电机6轴贯穿底板一111和底板二112并活动固定;所述湿膜7为圆形分多组沿电机6轴两端平行错开设置;所述隔板8为中空的矩形体,沿纵向轴面垂直设置在壳体1内,过壳体1下端进入水槽10,电机6轴设置在隔板8内;所述贯通槽9设置在沿湿膜7转动轨迹对应的隔板8上;所述水槽10顶面为贯通面的矩形体设置在壳体1下端,水槽10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壳体1内壁设有凸起,保证室外新风和室内污风在进入壳体1时碰撞凸起形成湍流,延长了新风在壳体1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隔板8上的贯通槽9口设有柔性材质,保证了室外新风和室内污风不互窜。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隔板8两壁面设有凸起,保证室外新风和室内污风在进入壳体1时碰撞凸起形成湍流,湿膜7带动湍流提高了热交换效率。优选的,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电机6为伺服电机,根据室内温度和湿度来控制速度。本技术的专利技术原理如下:夏天时,室外新风进入室外进风管2内经滤网过滤后进入壳体1内,新风沿壳体1下端移动,同时,室内污风进入室内排风管5过滤后进入壳体1的另一个风道,湿膜7在旋转过程中吸收了水槽10内的水雾,形成均匀的水膜,当湿膜7旋转至新风通道时,当干燥的新风通过湿膜时,水分子充分吸收新风中的热量而汽化、蒸发,使新风中的湿度增加,形成湿润的新风,新风的湿度增加使温度降低,凉爽的新风经过室内进风管4进入室内,同时给室内加湿,冬天时,室内污风经室内排风管5进入壳体1,湿膜7吸收了污风中的显热,湿膜7在旋转过程中吸收了水槽10内的水雾进入壳体1内的新风通道,新风吸收湿膜7的显热,提高了新风的温度经室内进风管4进入室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1)、室外进风管(2)、室外出风管(3)、室内进风管(4)、室内排风管(5)、电机(6)、湿膜(7)、隔板(8)、贯通槽(9)、水槽(10);/n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筒状,包括:底板一(111)、底板二(112),壳体(1)被隔板(8)分成两个通风道,所述底板一(111)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底板一(111)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所述底板二(112)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1)的另一端,底板二(112)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n所述室外进风管(2)一端与底板二(112)下端的贯通孔对接;/n所述室外出风管(3)一端与底板二(112)上端的贯通孔对接;/n所述室内进风管(4)一端与底板一(111)上端的贯通孔对接;/n所述室内排风管(5)一端与底板一(111)下端的贯通孔对接;/n所述电机(6)沿壳体(1)的轴线设置在壳体(1)外,电机(6)轴贯穿底板一(111)和底板二(112)并活动固定;/n所述湿膜(7)为圆形分多组沿电机(6)轴两端平行错开设置;/n所述隔板(8)为中空的矩形体,沿纵向轴面垂直设置在壳体(1)内,过壳体(1)下端进入水槽(10),电机(6)轴设置在隔板(8)内;/n所述贯通槽(9)设置在沿湿膜(7)转动轨迹对应的隔板(8)上;/n所述水槽(10)顶面为贯通面的矩形体设置在壳体(1)下端,水槽(10)内设有超声波雾化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式热交换装置,包括:壳体(1)、室外进风管(2)、室外出风管(3)、室内进风管(4)、室内排风管(5)、电机(6)、湿膜(7)、隔板(8)、贯通槽(9)、水槽(10);
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为筒状,包括:底板一(111)、底板二(112),壳体(1)被隔板(8)分成两个通风道,所述底板一(111)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1)的一端,底板一(111)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所述底板二(112)为圆形板设置在壳体(1)的另一端,底板二(112)沿纵向轴面在两个通风道分上下设有圆形贯通孔;
所述室外进风管(2)一端与底板二(112)下端的贯通孔对接;
所述室外出风管(3)一端与底板二(112)上端的贯通孔对接;
所述室内进风管(4)一端与底板一(111)上端的贯通孔对接;
所述室内排风管(5)一端与底板一(111)下端的贯通孔对接;
所述电机(6)沿壳体(1)的轴线设置在壳体(1)外,电机(6)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幸未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世纪欧亚孵化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