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大屏的挂墙架、安装支架及大屏,挂墙架包括连接件和能够排成一列的至少两个挂墙件,相邻的两个挂墙件分别为第一挂墙件、第二挂墙件,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挂墙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第一锁紧件锁紧。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解决挂墙架加工、运输、存放不便的问题。
Wall hanging frame, mounting bracket and large screen for large scree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用于大屏的挂墙架、安装支架及大屏
本专利技术涉及大屏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大屏的挂墙架、安装支架及大屏。
技术介绍
现有的大型屏和超大型屏越来越流行,尤其是在教学中,常常会将多块书写板或者书写板与显示板通过安装架拼接在一起,通过挂墙架安装于墙上,为了适应大型屏和超大型屏的尺寸,现有的挂墙架整体长度比较大,常常达到四米以上,如此长的挂墙架加工难度比较大,成本比较高,且制造中空间占用较大,同时造成运输不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现状,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大屏的挂墙架、安装支架及大屏,以解决挂墙架加工、运输、存放不便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屏的挂墙架,包括连接件和能够排成一列的至少两个挂墙件,相邻的两个挂墙件分别为第一挂墙件、第二挂墙件,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挂墙件可拆卸连接;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挂墙件在背离其墙体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底;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优选地,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底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底相对设置的底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两个所述第一槽壁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对应贴合。优选地,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有阶梯孔;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件;所述固定连接件为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槽底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穿过所述第一锁紧孔插入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加强件锁紧。优选地,所述第一槽壁与所述第一侧板均设置有条形孔,所述条形孔沿所述挂墙件的排列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第一槽壁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对应贴合并通过第二锁紧件锁紧。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挂墙件中,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凸起,另一者设置有第二定位孔,所述第二定位凸起与所述第二定位孔定位配合。优选地,所述第二挂墙件在背离其墙体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第二槽底;所述第二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二安装槽内。优选地,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挂墙件固定连接;或者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挂墙件为可拆卸连接。优选地,所述挂墙件呈几字形结构。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屏的安装支架,包括安装座和如上任一项所述挂墙架,大屏的屏本体通过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挂墙架。本专利技术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大屏,包括如上所述安装支架和屏本体,所述屏本体通过所述安装座安装于所述挂墙架。优选地,所述挂墙件设置有三个,且分别安装有一个所述屏本体。优选地,所述屏本体包括书写板、电子显示板或者触控屏。本专利技术的挂墙架,包括可拆卸连接的多个挂墙件,如此能够缩短每一个挂墙件的长度,降低加工难度;且在存放和运输中,可以将这些挂墙件拆卸开,以便于存放和运输;在使用时,首先通过连接件与挂墙件定位配合,然后将几个挂墙件组装起来进行使用,能够提高多个挂墙件的安装精度,并提高组装效率。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安装支架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挂墙架的一种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实施例的局部爆炸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挂墙架中,连接件与第二挂墙件连接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所示实施例的爆炸视图;图7为图3中沿A-A线的截面图。图中:100、安装支架;1、挂墙架;11、连接件;111、第一连接部;1111、第一定位孔;1112、第一锁紧孔;112、第二连接部;1121、第二定位孔;113、底板;114、第一侧板;1141、条形孔;115、第二侧板;116、减重孔;12、第一挂墙件;121、墙体安装孔;122、第一定位凸起;123、第一安装槽;1231、第一槽底;1231a、安装柱;1232、第一槽壁;13、第二挂墙件;131、第二定位凸起;132、第二安装槽;1321、第二槽底;14、第一锁紧件;15、第二锁紧件;16、第一加强件;161、阶梯孔;17、第二加强件;2、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基于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描述,但是本专利技术并不仅仅限于这些实施例。在下文对本专利技术的细节描述中,详尽描述了一些特定的细节部分,为了避免混淆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公知的方法、过程、流程、元件并没有详细叙述。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此提供的附图都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且附图不一定是按比例绘制的。除非上下文明确要求,否则整个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包括”、“包含”等类似词语应当解释为包含的含义而不是排他或穷举的含义;也就是说,是“包括但不限于”的含义。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屏,如图1所示,包括安装支架100和屏本体(图中未示出),安装支架100安装于墙体,屏本体安装于安装支架100,以便将大屏悬挂于墙体上。其中,屏本体包括书写板、电子显示板或者触控屏,可以为一块屏本体,也可以两块或者两块以上的屏本体拼接形成屏组件,用于形成屏组件的各屏本体可以为相同的屏本体,如均为书写板、电子显示板或者触控屏;也可以为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屏本体,如书写板与电子显示板或者触控屏拼接,或者电子显示板与触控屏拼接,当然,也可以书写板、电子显示板或者触控屏一起拼接。且,同一屏组件中屏本体的数量不作限定,可以仅两个屏本体拼接在一起,也可三个或者三个以上的屏本体拼接在一起,各屏本体可以呈一列排布,如沿水平方向排布。具体地,安装支架100包括安装座2和挂墙架1,大屏的屏本体通过安装座2安装于挂墙架1。如图2-图7所示,挂墙架1包括连接件11和能够排成一列的至少两个挂墙件,如挂墙件可以设置有两个、三个或者更多个,各挂墙件均设置有墙体安装孔121,为了便于描述,下面将相邻的两个挂墙件分别定义为第一挂墙件12、第二挂墙件13,第一挂墙件12通过连接件11与第二挂墙件13可拆卸连接。参考图4-图6,连接件11包括相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大屏的挂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和能够排成一列的至少两个挂墙件,相邻的两个挂墙件分别为第一挂墙件、第二挂墙件,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挂墙件可拆卸连接;/n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大屏的挂墙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件和能够排成一列的至少两个挂墙件,相邻的两个挂墙件分别为第一挂墙件、第二挂墙件,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挂墙件可拆卸连接;
所述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第二挂墙件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中,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孔,另一者设置有第一定位凸起,所述第一定位孔和所述第一定位凸起定位配合,且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挂墙件通过固定连接件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挂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挂墙件在背离其墙体安装面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定位凸起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槽的第一槽底;
所述第一连接部安装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并通过所述固定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槽底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挂墙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安装槽包括连接于所述第一槽底且相对设置的两个第一槽壁;
所述连接件包括与所述第一槽底相对设置的底板、连接于所述底板的相对两侧的第一侧板以及连接两个所述第一侧板的第二侧板;
两个所述第一槽壁与两个所述第一侧板对应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挂墙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有阶梯孔;
两个所述第一侧板之间设置有所述第一加强件;
所述固定连接件为第一锁紧件,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第一锁紧孔;所述第一槽底设置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穿过所述第一锁紧孔插入所述阶梯孔的大孔,并通过所述第一锁紧件与所述第一加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俊德,李冬贵,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鸿合创新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