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1855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为达到以上技术目的,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在高于地层破裂压力下利用高压水力泵车向地层注入压裂液,压开第一条裂缝;施工现场将智能转向剂主剂和辅剂分别置于不同的配液罐中;向井筒内注入顶替液,使井筒内的智能转向剂主剂和辅剂全部进入储层后,停泵、关井、憋压;关井憋压0min‑120min;注入剩余压裂液,压开新裂缝;泄压,施工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一种在地面呈液体状的智能转向剂实现煤层气的暂堵转向压裂,封堵旧裂缝压开新裂缝,施工后可完全液化顺利返排,其操作简便、安全、高效。

An intelligent steering fracturing technology for coalbed metha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
本专利技术涉及煤层气开采过程中的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
技术介绍
煤层气作为一种高潜力洁净能源,拥有巨大的资源量,是补充和接替常规天然气资源最有前景和最现实的后备资源。我国煤层气资源丰富,煤层气的开发对于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煤矿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煤层气储层地质条件复杂,成煤后期受到强烈的构造破坏作用,构造煤发育,煤层破碎程度高,煤的原始储存结构遭到破坏,具有典型的“三低”煤层气储层特征—低压力、低渗透率和低含气饱和度,同时煤储层还具有非均质的特性,依靠传统的开采技术,难以对“三底”煤层气进行高效的开发。因为煤储层具有低压、低渗以及低饱和等特征,如果在进行煤层气开采的过程中没有采用合理的增产策略,不仅会增加开采的难度,还会降低煤层气的产量。煤层气井的开发大多需要借助压裂工艺来提高煤储层的渗透率,但常规的压裂技术对煤层改造的程度较低,获得的改造体积和降压面积有限。为探索更高效的煤层改造技术,引煤层气暂堵转向压裂技术,目前国内外学者对该方面的研究较少,主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n(1)在高于地层破裂压力下利用高压水力泵车向地层注入压裂液,压开第一条裂缝,待产生的裂缝达到设计要求的裂缝几何尺寸后停泵,所述压裂液0.5质量%氯化钾溶液;/n(2)施工现场将智能转向剂主剂和辅剂分别置于不同的配液罐中,智能转向剂主剂和辅剂要分开注入,其中主剂从混砂车较高排量注入,辅剂采用泵小排量注入,按一定的的配比注入智能转向主剂和辅剂,使其在井筒中混合,进入裂缝,智能转向剂在煤储层中受温度刺激由液态状相变为固态状,对煤层形成无孔的纵向平面堵塞以及横向体积堵塞,封堵强度高、无缝隙;/n(3)向井筒内注入顶替液,使井筒内的智能转向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在高于地层破裂压力下利用高压水力泵车向地层注入压裂液,压开第一条裂缝,待产生的裂缝达到设计要求的裂缝几何尺寸后停泵,所述压裂液0.5质量%氯化钾溶液;
(2)施工现场将智能转向剂主剂和辅剂分别置于不同的配液罐中,智能转向剂主剂和辅剂要分开注入,其中主剂从混砂车较高排量注入,辅剂采用泵小排量注入,按一定的的配比注入智能转向主剂和辅剂,使其在井筒中混合,进入裂缝,智能转向剂在煤储层中受温度刺激由液态状相变为固态状,对煤层形成无孔的纵向平面堵塞以及横向体积堵塞,封堵强度高、无缝隙;
(3)向井筒内注入顶替液,使井筒内的智能转向剂主剂和辅剂全部进入储层后,停泵、关井、憋压,所述顶替液为3质量%的氯化铵溶液或3质量%的氯化钾溶液;
(4)关井憋压0min-120min,使智能转向剂在煤储层中完全相变为固态状,形成封堵;
(5)注入剩余压裂液,压开新裂缝;
(6)泄压,施工完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层气智能转向压裂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转向剂由以下各组分按重量百分比组成:葡萄糖胺盐酸盐5~15%,N-甲基-D-葡糖胺盐酸盐10~20%,水溶性调节剂1~2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平礼赵立强张以明徐昆梅永贵刘明生李年银刘黎刚卢泓羽张全江宫贺宴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石油大学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安实得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