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9088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1: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端穿进壳体内的两个夹臂、设置在壳体的下侧且第一端穿进壳体内并位于两个夹臂的第一端之间的托臂、设置在壳体内的连动组件;连动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杆;两个旋转杆的第一端相靠近且可转动连接壳体,第二端相远离且分别与两个夹臂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旋转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托臂的第一端上对应两个旋转杆设有两个第一销柱,两个第一销柱分别配合在两个旋转杆的滑动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通过连动组件实现夹臂和托臂之间的连动连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运动顺畅,组装方便,连动稳定性好。

Mobile equipment gravity suppo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移动设备重力支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设备重力支架。
技术介绍
随着移动设备如手机在人们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在各种场合包括户外、室内、车内等都会使用手机,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生活。特别在车内,当驾驶员在驾车过程中需要使用手机进行导航时,通常需要通过支架把手机固定在车内。目前车内使用的支架一般为重力手机支架,当手机放置支架上时支架可以根据手机重力自动调整而夹紧手机。现有的重力手机支架中,用于抱紧手机左右两侧的抱臂是和支撑在手机底部的滑动支架是直接连接的,使用过程中当对滑动支架施加过重的力时会使左右两侧的抱臂受力折断,造成手机支架的报废。另外,现有的重力手机支架中,抱臂和滑动支架的联动机构采用齿轮啮合结构,容易因强拉造成磨损,缩短支架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运动顺畅、更耐用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的两个夹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之间的托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连动组件;所述连动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杆;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相靠近且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第二端相远离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活动连接;所述旋转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托臂的第一端上对应两个所述旋转杆设有两个第一销柱,两个所述第一销柱分别配合在两个所述旋转杆的滑动槽内;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下移动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销柱沿所述滑动槽滑动驱使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相向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相向移动。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上移动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销柱沿所述滑动槽滑动驱使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相背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相背移动。优选地,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托臂上方的两个第二销柱,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分别设有销孔,所述旋转杆通过所述销孔与所述第二销柱配合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优选地,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三销柱,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销柱配合的槽孔。优选地,所述托臂的第一端上设有两个分别与两个所述旋转杆相向的侧面相对配合的导向面。优选地,两个所述导向面夹角相接。优选地,两个所述夹臂夹角相对;或者,两个所述夹臂平行相对。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相对配合的底壳和面壳;所述夹臂的第二端和所述托臂的第二端分别设有朝向所述面壳的勾部。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重力支架还包括驱使所述托臂移动后复位的复位弹性件;所述复位弹性件的伸缩方向与所述托臂的移动方向平行,且抵接在所述托臂和壳体之间。优选地,所述托臂上设有沿平行其移动方向延伸的定位槽;所述定位槽朝向所述托臂第一端的一端内设有定位部,所述壳体内设有凸出并配合在所述定位槽相对另一端内的抵接部,所述复位弹性件容置在所述定位槽内,其一端与所述定位部配合,另一端与抵接部相抵接。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重力支架还包括固定组件;所述壳体包括与移动设备相对的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一表面相背的第二表面,所述固定组件安装在所述支撑壳体的第二表面。本技术的有益效果:通过连动组件实现夹臂和托臂之间的连动连接,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运动顺畅,组装方便,连动稳定性好,相比于夹臂和托臂直接连接不会出现在使用过程中因为质量或者使用方法的不对导致夹臂折断的问题。连动组件的旋转杆运动受力分别与夹臂、托臂三个不同方向运动受力方向平行一致,在运动过程中三个支臂受力达到最小化,减少其三个方向的运动摩擦力,使其支架运动更顺畅、更耐用、不卡顿,可以有效的避免强拉磨损导致使用寿命过短的问题。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移动设备重力支架的爆炸图;图3是图2中旋转杆的另一面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1所示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处于自由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1所示移动设备重力支架中托臂下移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处于自由状态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中托臂下移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包括壳体10、设置在壳体10上的两个夹臂20和托臂30、设置在壳体10内的连动组件40。壳体10可用于支撑配合在移动设备如手机、miniIPad等背面。两个夹臂20设置在壳体10的左右两侧,其以第一端21穿进壳体10内。该两个夹臂20可相对壳体10相向或相背移动,从而调整两个夹臂20之间的距离,进而可夹持在移动设备的相对两侧上或松开对移动设备的夹持。托臂30设置在壳体10的下侧,以第一端31穿进壳体10内,且相对壳体10可上下移动,从而可夹持在移动设备的下侧。两个夹臂20通过连动组件40与托臂30连动连接,在托臂30相对壳体10上下移动时带动两个夹臂20相向或相背移动。壳体10的形状可为多边形、椭圆形、圆形或异形等,内部具有容置空间可收容连动组件40、夹臂20和托臂30的第一端等。夹臂20的第二端22和托臂30的第二端32均位于壳体10外,形成夹持端分别可夹持在移动设备的侧面上。壳体10包括相背的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第一表面与移动设备相对,在移动设备放置到支架上后,该第一表面可与移动设备的背面相抵接或者间隔相对。壳体10的第二表面也形成整个支架的背面,通过设置的固定组件将支架固定在车内出风口处或中控台等处上。进一步地,壳体10可包括相对配合的底壳11和面壳12,底壳11的外表面形成壳体10的第二表面,面壳12的外表面形成壳体10的第一表面。底壳11和面壳12之间、底壳11或者面壳12上设有多个穿孔,分别用于夹臂20和托臂30的配合。夹臂20的第二端22和托臂30的第二端32分别设有朝向面壳12的勾部23、33,可分别搭接或支撑在移动设备的三个侧面。勾部23、33朝向面壳12的内表面进一步还可以设置垫层24、34,通过垫层24、34与移动设备侧面接触,防止夹持移动设备被刮花、磨损等。垫层24、34可由海绵、发泡棉等柔性材料制成。连动组件40包括两个旋转杆41。在壳体10内,两个旋转杆41之间形成有夹角(大于0°,小于180°),使得两个旋转杆41的第一端相靠近(可以接触或不接触),第二端相远离。每一旋转杆41置于对应的一夹臂20和托臂30之间,旋转杆41的第一端延伸至托臂30的第一端31上方,并可转动连接壳体10,旋转杆41的第二端与夹臂20的第一端21活动连接,从而两个旋转杆41的第二端可相对壳体10转动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的两个夹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之间的托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连动组件;/n所述连动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杆;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相靠近且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第二端相远离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活动连接;/n所述旋转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托臂的第一端上对应两个所述旋转杆设有两个第一销柱,两个所述第一销柱分别配合在两个所述旋转杆的滑动槽内;/n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下移动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销柱沿所述滑动槽滑动驱使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相向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相向移动;/n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上移动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销柱沿所述滑动槽滑动驱使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相背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相背移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的两个夹臂、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侧且第一端穿进所述壳体内并位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之间的托臂、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连动组件;
所述连动组件包括两个旋转杆;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相靠近且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第二端相远离且分别与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活动连接;
所述旋转杆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动槽,所述托臂的第一端上对应两个所述旋转杆设有两个第一销柱,两个所述第一销柱分别配合在两个所述旋转杆的滑动槽内;
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下移动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销柱沿所述滑动槽滑动驱使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相向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相向移动;
所述托臂相对所述壳体向上移动时,通过两个所述第一销柱沿所述滑动槽滑动驱使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相背转动,带动两个所述夹臂相背移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设有位于所述托臂上方的两个第二销柱,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一端分别设有销孔,所述旋转杆通过所述销孔与所述第二销柱配合可转动连接所述壳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旋转杆的第二端分别设有第三销柱,两个所述夹臂的第一端分别设有与所述第三销柱配合的槽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移动设备重力支架,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赖鸿龙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忆斯达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