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9009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其属于淬火加工技术领域;该淬火系统,包括:夹持工装,用于夹持工件且能够带动所述工件在空间内运动;淬火工装,包括感应线圈部,所述淬火工装能够对所述感应线圈部进行姿态调节,以使得所述工件穿过所述感应线圈部的中心,完成对所述工件的淬火。该淬火方法使用上述的淬火系统对工件进行淬火,淬火时夹持工装带动所述工件穿过感应线圈部,淬火工装调节所述感应线圈部的姿态,使得所述工件穿过所述感应线圈部的中心。本发明专利技术使得工件的弯折处顺利穿过感应线圈部,并使得工件穿过感应线圈部的部分的轴线与感应线圈部的轴线重合,保证工件的周向淬火效果均匀。

A quenching system and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淬火加工
,尤其涉及一种淬火系统及淬火方法。
技术介绍
淬火是改善工件力学性能的重要处理工艺。感应淬火作为淬火工艺中的一种,其是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在工件内产生涡流而对工件进行加热。现有技术中,当需要对工件进行感应淬火时,一般使工件穿过感应线圈,由感应线圈实现对工件的加热。在感应淬火时,工件和感应线圈中的一个保持静止,另一个相对静止件发生运动,使得感应线圈完成对工件的加热。但是当对一些复杂空间曲线形状的杆类工件,例如汽车稳定杆,进行感应淬火时,由于汽车稳定杆空间结构复杂,无论是让感应线圈若保持静止工件运动穿过感应线圈,或者工件保持静止感应线圈运动穿过工件,感应淬火完成后其对杆件的弯折处的淬火效果不佳,影响工件的淬火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对复杂空间曲线形状的杆类工件的感应淬火效果不佳的技术问题。如上构思,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淬火系统,包括:夹持工装,用于夹持工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n夹持工装,用于夹持工件(4)且能够带动所述工件(4)在空间内运动;/n淬火工装,包括感应线圈部(81),所述淬火工装能够对所述感应线圈部(81)进行姿态调节,以使得所述工件(4)穿过所述感应线圈部(81)的中心,完成对所述工件(4)的淬火。/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工装,用于夹持工件(4)且能够带动所述工件(4)在空间内运动;
淬火工装,包括感应线圈部(81),所述淬火工装能够对所述感应线圈部(81)进行姿态调节,以使得所述工件(4)穿过所述感应线圈部(81)的中心,完成对所述工件(4)的淬火。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部(81)包括:
感应线圈(811),用于对所述工件(4)进行加热;
喷淋圈(812),为环形结构且与所述感应线圈(811)同轴设置,所述喷淋圈(812)内设有容纳腔且所述容纳腔连通有液压泵,所述液压泵用于向所述容纳腔内输送淬火液以对所述工件(4)进行喷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线圈部(81)还包括感应线圈安装部(813),所述感应线圈(811)安装于所述感应线圈安装部(813)内,所述喷淋圈(812)与所述感应线圈安装部(813)同轴设置且与所述感应线圈安装部(813)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圈(812)的内环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喷淋孔(8121)。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工装还包括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感应线圈(811)的温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冰李婷周伟孟西陵邓南建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精智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