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冷处理工艺及其模具钢
本专利技术涉及金属热处理工艺
,尤其涉及一种深冷处理工艺及其模具钢。
技术介绍
模具钢原材料在热处理工艺之后,其硬度及机械性能均大大提高,但热处理后钢的组织依然有残存较多问题:1、残余奥氏体。其比例大约有10%-20%,由于奥氏体很不稳定,当受到外力作用或环境温度改变时,易转变为马氏体,而奥氏体与马氏体的比容不一样,将造成材料的不规则膨胀,降低工件的尺寸精度。2、组织晶粒粗大,材料碳化物固溶过饱和。3、残余内应力。热处理后的残余内应力将降低材料的疲劳强度以及其他机械性能,在应力释放过程中且易导致工件的变形。因此需要对热处理后的模具钢材料进行深冷处。深冷处理指钢材需要在-190℃至-230℃的环境下作处理。由于奥氏体在低温环境下非常不稳固及分解,使原来的缺陷产生塑性流动而变成组织细化,因此只要将金属置于超低温环境下,其中的奥氏体会转化成马氏体,内应力因而消除。在超低温时由于组织体积收缩,Fe晶格常数缩细而加强碳原子析出的驱动力,于是马氏体的基体析出大量超微细碳化物,这些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深冷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nS1热处理第一阶段:将模具钢原材料在真空环境中加热至550℃后,保温30分钟,再加热至850℃保温60分钟,继续加热至1030℃后保温60分钟,在真空环境下向模具钢原材料通入液氮,液氮经气化后对加热后的模具钢原材料进行淬火处理;/nS2热处理第二阶段:将上一工序处理后得到的模具钢原材料在真空环境中加热至600℃后,保温60分钟,最后冷却至室温;/nS3深冷处理:将热处理第二阶段得到的模具钢原材料在室温下放置6小时,之后在-150℃至-200℃低温环境中放置15-24小时,进行深冷处理;/nS4回火阶段:将深冷处理后得到的模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冷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热处理第一阶段:将模具钢原材料在真空环境中加热至550℃后,保温30分钟,再加热至850℃保温60分钟,继续加热至1030℃后保温60分钟,在真空环境下向模具钢原材料通入液氮,液氮经气化后对加热后的模具钢原材料进行淬火处理;
S2热处理第二阶段:将上一工序处理后得到的模具钢原材料在真空环境中加热至600℃后,保温60分钟,最后冷却至室温;
S3深冷处理:将热处理第二阶段得到的模具钢原材料在室温下放置6小时,之后在-150℃至-200℃低温环境中放置15-24小时,进行深冷处理;
S4回火阶段:将深冷处理后得到的模具钢原材料在150℃的环境下回火,时间持续30分钟,最后将模具钢原材料进行氮化。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冷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的深冷处理包括以下步骤:在温度-190℃环境下对S2得到的模具钢原材料进行极寒冷处理,维持时间为20小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深冷处理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S4中模具钢原材料进行氮化的具体步骤包括:
(1)氮化前工件准备:用铁钩将模具钢工件放入酸中一段时间,拿出后用砂纸打磨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雷佳乐,朱裕华,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优特模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