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胡建东专利>正文

一种卡扣组合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929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卡扣组合结构,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若干个承重柱,所述外套管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外管第一开孔,所述承重柱可拆卸地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外管第一开孔处,所述承重柱的下端可伸出所述外套管的底端,所述承重柱上设有第一定位卡口,所述内套管活动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卡口的第一扣合部,调整所述内套管可使所述承重柱固定在所述外套管上,所述承重柱的下端伸出所述外套管的底面部分形成支脚。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活动内套管可将外套管上的承重柱和扣管件牢牢扣紧或者将其拆卸,大大方便了运输以及现场组装。

A kind of clasp combination structur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卡扣组合结构
本技术涉及支撑架的装配结构,具体为一种卡扣组合结构。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或者经济活动中,经常要遇到需要承重架来支撑某些物品,传统的承重架一般采用木材制作,通过铆钉加固,这样的木质承重架虽然具有强度好,承重能力高的优点,但是木质承重架存在容易受潮霉烂,钉制过程中容易发生开裂损坏的却点,并且如果承重架采用的木板的材质参差不齐,会导致承重架局部承重差异较大。随之科技的进步,目前也有更多的钢材或铝材或硬质塑料制作的承重架,但是这些承重架一般采用一体化结构或者螺栓连接的结构形式,一体化结构的承重架占用空间大,难以堆叠存放,不利于搬运;而采用螺栓连接的承重架,虽然方便拆装和搬运,但是拆装过程需要借用工具,影响工作效率,螺栓和螺母等小部件在运输过程中也容易遗失造成麻烦。以上,不管是木材或钢材或硬质塑料制作的承重架,其构件的结合方式都存在不方便拆卸或者结构不牢固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卡扣组合结构,主要应用在支撑架的组装上,方便支撑架的运输和组装。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技术方案为:一种卡扣组合结构,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若干个承重柱,所述外套管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外管第一开孔,所述承重柱可拆卸地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外管第一开孔处,所述承重柱的下端可伸出所述外套管的底端,所述承重柱上设有第一定位卡口,所述内套管活动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卡口的第一扣合部,调整所述内套管可使所述承重柱固定在所述外套管上,所述承重柱的下端伸出所述外套管的底面部分形成支脚,所述承重柱的上端可伸出所述外套管的顶面部分形成连接承台的连接部,也可以设计成与所述外套管的顶面部分平齐的设计,将众多整齐排列的外套管的顶面作为承托面使用;拆卸时,只需再次调整所述内套管,使所述第一扣合部与所述定位卡口脱离,即可将所述承重柱从所述外管第一开孔处拆下,无需借助任何工具,极大地方便了外套管、内套管和承重柱的运输和组装;而且承重柱的可拆卸方式满足了可更换维修的需要,对比一体化成型结构的支脚,在损坏时需要整体更换或维修,这样更加节约成本。优选的,还包括有若干个扣管件,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外管第二开孔,所述扣管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管第二开孔处,所述扣管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外套管的顶面,用以连接承台或其他结构,所述扣管件的底端承置于所述外套管内;其中,所述扣管件均匀布置于相邻的两个所述承重柱之间,所述扣管件上设有第二定位卡口,所述内套管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二定位卡口的第二扣合部,调整所述内套管也可使所述扣管件固定在所述外套管上。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内套管和承重柱均采用方管;一方面方便了管材的堆叠,易收纳,提高运输效率;另一方面提高了结构的受力均匀性和稳定性。优选的,所述外套管、内套管和承重柱采用纸制管,纸制管由切纸、上胶、卷管、烘干等几道工序制成,制作工艺简单,作业成的纸管产品,其表面可以无缝、光滑且平整,能较好地控制了垂直度,具有质量轻,利于环境保护,利于回收,选用的原材料耗用低,工序操作简单,生产成本大为下降等特点;而且在进出口贸易活动中,纸制管不像木材那样需要检疫,大大减少成本。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设计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通过活动内套管可将外套管上的承重柱和扣管件牢牢扣紧或者将其拆卸,大大方便了运输以及现场组装;另外,本结构的外套管和内套管的长度在实际应用中不受环境约束,可标准化尺寸批量生产,在实际应用中再根据需要简单拼装加长即可,另外,由于各个构件采用标准化生产后,其材质统一,方便统筹计划承重架的整体结构和重量(通过计算各个构件的数量,简单统计即可),大大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效率和产品的市场适应性,可广泛应用在家具或机械装配结构领域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外套管的结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的内套管的结构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承重柱的结构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的扣管件的结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的外套管和内套管结合结构立体示意图;图6为图5的剖切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图8为图7的剖切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的结构安装流程示意图一;图10为本技术的结构安装流程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卡扣组合结构,包括外套管1、内套管2、若干个承重柱3和若干个扣管件4,所述外套管1、内套管2、承重柱3和扣管件4均采用纸制的方管;所述内套管2活动套设于所述外套管1内,所述内套管2的外尺寸和所述外套管1的内尺寸相配合,两者采用间隙为0.1~2mm的间隙配合,其间隙优选为0.5~1mm,这样限制了内套管2在外套管1内的径向活动,内套管2仅仅可以沿外套管1的轴向滑动,所述外套管1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外管第一开孔11,内套管2上设有与外套管1相互一一对应的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内管第一开孔21,外管第一开孔11的尺寸不大于内管第一开孔21的尺寸,所述承重柱3的尺寸与外管第一开孔11的尺寸相配合,采用间隙为0~2mm的间隙配合,其间隙优选为0.5~1mm,也可以采用公差为0.1~0.5mm的过盈配合,所述承重柱3穿过第一开孔11和内管第一开孔21,可拆卸地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外套管1上,所述承重柱3的下端伸出所述外套管1的底端形成支脚,所述外套管1和内套管2的上端面设有相互一一对应的若干个外管第二开孔12和内管第二开孔22,所述扣管件4穿过外管第二开孔12和内管第二开孔22,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套管1上,所述承重柱3和所述扣管件4的上端伸出所述外套管1的顶面,形成用以连接承台的连接部;所述承重柱3和扣管件4的同一侧分别设有第一定位卡口31和第二定位卡口41,所述内套管2上分别间隔设有可卡入第一定位卡口31和第二定位卡口41的第一扣合部23和第二扣合部24,所述第一扣合部23和第二扣合部24分别设于内管第一开孔21和内管第二开孔22的后侧,调整所述内套管的位置即使所述第一扣合部23和第二扣合部24分别卡入第一定位卡口31和第二定位卡口41处,从而将所述承重柱3和扣管件4固定在所述外套管1上,所述外套管1的两端还可以设有固定内套管2位置的封头件。优选的,每一所述外套管1和内套管2上安装的所述承重柱3的数量为三根,并且三根所述承重柱3均匀分布地安装在所述外套管1和内套管2上。优选的,每一所述承重柱3上的所述第一定位卡口31的数量为两个,并且呈上下分布,分别配合卡入内套管2上端面和下端面形成的两处第一扣合部23,这样更有效的限制承重柱3的上下滑动,使得结构更加稳定;所述扣管件4的底端承置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管2下端面的内壁上,所述扣管件4上的所述第二定位卡口41插入了第二扣合部24内套管2上端面的第二扣合部24处,扣管件4的底部和第二定位卡口41分布受到约束,这样更有效的限制承重柱3的上下滑动,使得结构更加稳定。如图9和图10所示,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卡扣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若干个承重柱,所述外套管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外管第一开孔,所述承重柱可拆卸地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外管第一开孔处,所述承重柱上设有第一定位卡口,所述内套管活动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卡口的第一扣合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卡扣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套管、内套管和若干个承重柱,所述外套管上设有若干个上下贯通的外管第一开孔,所述承重柱可拆卸地上下滑动地安装于所述外管第一开孔处,所述承重柱上设有第一定位卡口,所述内套管活动套设于所述外套管内,所述内套管设有可卡入所述第一定位卡口的第一扣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卡扣组合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若干个扣管件,所述外套管的上端面设有若干个外管第二开孔,所述扣管件可拆卸地安装于所述外管第二开孔处,所述扣管件的上端伸出所述外套管的顶面,所述扣管件的底端承置于所述外套管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东胡一鸣
申请(专利权)人:胡建东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