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中掺入了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含量为2kg/m
A kind of high strength modified synthetic fiber reinforced permeable concret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材料领域,涉及混凝土材料,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透水混凝土是由粗骨料及其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空隙结构的混凝土。这种混凝土常用于人行道、车行道、广场步道等道路,由于连续空隙的存在,下雨后雨水会通过透水混凝土流入地下,甚至流入地下的储水池中,大大节约了用水资源。此外,道路不会积水,也减少了行人和车辆在道路上打滑的风险。透水混凝土还可以用于做混凝土花盆、河道边坡、种植墙等,由于其极佳的透气透水性,非常利于植物的生长。普通混凝土与透水混凝土在成分和增强机理上,都有很大的差别,具体如下:混凝土的强度主要依靠混凝土的密实度来实现,也就是说混凝土堆积的程度越密,强度越高,越不易开裂。然而,透水混凝土恰恰相反,不但堆积不密实,还需要大量的空隙让水流过,且空隙还需要是连续的。这就导致了透水混凝土的一个严重的缺陷,就是强度太低。透水混凝土的主要配方,包括水泥、用于提高集料粘结性的增强料、外加剂、粗骨料和水。为了透水性,粗骨料不能使用级配粗骨料,且用量很大,而水泥和增强料的用量却很低。这也是导致透水混凝土强度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此外,由于透水混凝土需要透水,因此不能使用钢筋或钢纤维对透水混凝土进行增强,否则容易生锈。合成纤维通常被用于增强透水混凝土,但由于透水混凝土中的水泥、增强料的含量太低,普通合成纤维的增强效果也不够明显。专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透水混凝土中掺入了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含量为2kg/m3~120kg/m3,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由改性剂对合成树脂或合成纤维进行改性后得到,所述透水混凝土是由低级配或无级配骨料及其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空隙结构的混凝土。进一步,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含量为4kg/m3~27kg/m3。进一步,所述透水混凝土中,按质量份数计,水泥用量为1-1.5、增强剂为0.2-0.5、低级配或无级配骨料用量为4-7、水灰比为0.2-0.6。进一步,所述合成纤维的原料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纤维、聚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胺、聚甲醛、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咪唑、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进一步,所述改性合成纤维包括极性改性合成纤维、官能团接枝改性合成纤维、填料改性合成纤维和/或母粒改性合成纤维。进一步,所述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Si-69、KH570、KH560、KH550、KH151、硅胶抗粘连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正硅酸乙酯、成核剂母粒、色母粒、增塑母粒、耐高温母粒、防腐母粒、消泡母粒、氯化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马来酸二烯丙烯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聚乙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二丙二醇丁醚、二乙烯基苯、过氧化二异丙苯、硅油、表面活性剂、乙醇、二甲苯、无机物超细颗粒、炭黑、碳酸钙、TiO2、滑石粉、高岭土、二氧化硅、硅土、硅灰石、云母、硫酸钡、玻璃微珠、玻璃纤维、硅藻土、蒙脱土、水滑石、木粉、淀粉中的任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进一步,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长度5-80mm,直径0.01-1.5mm,拉伸强度300-2000MPa,弹性模量4-100GPa。进一步,所述高的强度改性合成纤维长度20-60mm,直径0.13-1.0mm,拉伸强度500-1000MPa,弹性模量5-30GPa。进一步,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的制备方法有以下三种:4)将改性剂与合成树脂按比例混合后,进行熔融拉丝或熔融纺丝后,制成改性合成纤维;5)先将合成树脂通过熔融拉丝或熔融纺丝的方法制成纤维,然后使用改性剂对纤维进行改性后,制成改性合成纤维;6)先将改性剂与合成树脂按比例混合后,进行熔融拉丝或熔融纺丝,然后再次使用改性剂对纤维进行改性后,制成改性合成纤维。本专利技术中对合成纤维进行改性,以提高纤维三个方面的性能:(1)纤维强度;(2)纤维与混凝土的粘结力;(3)纤维的分散性。本专利技术的改性合成纤维,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四类:(1)极性改性合成纤维,该纤维是通过改性剂对纤维进行极性与非极性的调节,使纤维与增强基体的极性进行匹配,从而提高纤维的分散性。所用改性剂为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马来酸二烯丙烯酯、四甲基丙烯酸季戊四醇、聚乙二醇、聚己二酸丁二醇酯、聚己内酯、二丙二醇丁醚、二乙烯基苯、过氧化二异丙苯、硅油、表面活性剂、乙醇、二甲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2)官能团接枝改性合成纤维,该纤维是通过改性剂为纤维引入适当的官能团,如Si、Si-O、-OH、-COOH等,使纤维与基体产生较强的粘结力,以及其他特殊功能。所用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Si-69、KH570、KH560、KH550、KH151、硅胶抗粘连剂、钛酸酯偶联剂、铝酸酯偶联剂、正硅酸乙酯、氯化聚丙烯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3)填料改性合成纤维,该纤维是通过填料对纤维进行增强,从而提高纤维刚性、弹性模量、拉伸强度等,部分无机填料还可以提高纤维的耐高温性。所用改性剂为无机物超细颗粒、炭黑、碳酸钙、TiO2、滑石粉、高岭土、二氧化硅、硅土、硅灰石、云母、硫酸钡、玻璃微珠、玻璃纤维、硅藻土、蒙脱土、水滑石、木粉、淀粉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4)母粒改性合成纤维,母粒的加入可以使纤维在熔融拉丝或熔融纺丝时,具有相应的性能和功能,也可以使制备纤维时所用的两种或两种以上合成树脂产生更好的相容性。所用改性剂为成核剂母粒、色母粒、增塑母粒、耐高温母粒、防腐母粒、消泡母粒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混合物。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通过填料改性改性剂,提高合成纤维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使其具有和透水混凝土相匹配的拉伸强度和弹性模量,大大提高纤维的增强效果。(2)通过官能团接枝改性剂,使纤维表面产生Si、Si-O、-OH、-COOH等基团,这些基团不但可以参与到水泥的水合反应中,还会与透水混凝土中的增强剂有很强的粘合力,大大提高纤维的增强效率。(3)通过极性改性剂和母粒改性剂将不同的树脂合金,使纤维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树脂的性能和优势,树脂表面不同的基团可以与透水混凝土中的外加剂和水,具有一定程度的粘结性,借此提高纤维在混凝土中的分散性。(4)通过提高合成纤维的强度,来提高纤维的增强效果。(5)提高纤维与透水混凝土的粘结性,进一步提高混凝土的韧性。(6)提高纤维的分散性,以降低施工难度,提高纤维用量,提高混凝土韧性、抗裂性和耐损伤的能力。具体实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透水混凝土中掺入了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含量为2kg/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透水混凝土中掺入了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含量为2kg/m3~120kg/m3,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由改性剂对合成树脂或合成纤维进行改性后得到,所述透水混凝土是由低级配或无级配骨料及其表面包裹的水泥基胶结料,相互粘结,并经水化硬化后形成的具有连续空隙结构的混凝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在透水混凝土中的含量为4kg/m3~27kg/m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混凝土中,按质量份数计,水泥用量为1-1.5、增强剂为0.2-0.5、低级配或无级配骨料用量为4-7、水灰比为0.2-0.6。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合成纤维的原料包括聚丙烯、聚乙烯、聚丙烯腈纤维、聚酯、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聚酰胺、聚甲醛、聚乙烯醇、聚乙烯醇缩甲醛、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苯咪唑、聚四氟乙烯、聚对苯二甲酰对苯二胺、聚酰亚胺中的一种或一种以上混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合成纤维包括极性改性合成纤维、官能团接枝改性合成纤维、填料改性合成纤维和/或母粒改性合成纤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高强度改性合成纤维增强的透水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剂为硅烷偶联剂Si-69、KH570、KH560、K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石,
申请(专利权)人:殷石,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