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448787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3 00:1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属于水产养殖业技术领域,该系统由以下四部分组成:由进水渠和排水渠构成的高效灌排系统、由耐盐植物池和沉淀池组成的生物净化系统、由翻水泵站和过滤净化池组成的化学净化系统、由水质检测器和排水闸组成的水质检测系统。各部分的连接方式为: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耐盐植物池‑沉淀池‑翻水泵站‑过滤净化池‑水质检测器‑排水闸‑进水渠/耐盐植物池,通过本系统能够有效降低灌溉水盐度,实现微咸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盐碱地的节水改良。

A circulating system of aquaculture water in saline alkali Beac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属于水产养殖业

技术介绍
滩涂是动态变化的海陆过渡地带,是人类最早成功开发利用的海洋地域,我国海洋滩涂总面积200多万公顷,2018年全国滩涂养殖面积90多万公顷,渔业产量超过850万吨,约占海水养殖产量的45%,在海洋蛋白输出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传统的养殖模式中,喂养的饵料和养殖生物的粪便会直接排入水体,导致养殖尾水污染情况日益严峻。因此,养殖尾水的处理方式与如何做好养殖尾水的重复利用是水产养殖行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对于养殖尾水的净化主要有池塘净化、设施净化和湿地净化三种。池塘净化是水产养殖尾水处理的主要形式之一,主要包括降解、沉淀、氧化、吸附、过滤等基本原理。但是,过滤池的水中会有更多的悬浮物,需要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清理或进行填料的更换,因此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不利于资源的节约利用。设施净化与池塘净化的基本原理存在较多相似,但设施净化的专业性更高,操作技术更加细化,所需的成本较高,需要足够的经济力量支持,常见的方式有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清除水中的色素、蛋白质、有机碎屑等,但处理的水量较小,成本高,应用范围较小。湿地净化与上面两种净化方式相比,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多功能生态系统,其利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学吸附、物理过滤等多种方式对水中的杂质进行清除,效果明显,尤其是对养殖尾水中的氮磷元素具有较强的清理效果。湿地净化可以针对本水域的实际污染情况,进行湿地植物的种植,通过对水域工程设计和工艺流程的优化,利用植物的自身功能达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而且植物种植,不仅可以促进水域供氧,而且经过人工设计可以有美化便捷的作用。部分水生植物还可以作为草鱼等的饲料,有效减少养殖成本。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滩涂水体盐度高,很多适合淡水的过滤和净化系统在滩涂养殖水体净化中不能正常工作;此外,湿地净化需要的湿地面积较大,同时由于滩涂土壤养分低,盐分高,在盐碱滩涂地区筛选和培养湿地植物的难度较大。因此,盐碱滩涂地区尚缺乏简单实用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盐碱滩涂地区缺乏简单实用的养殖尾水处理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成本低、占地少、效率高的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能够有效降低水体污染物含量,实现微咸水资源循环利用和盐碱滩涂养殖水体的达标排放。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1、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该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由进水渠和排水渠构成的高效灌排系统;(2)由耐盐植物池和沉淀池组成的生物净化系统;(3)由翻水泵站和过滤净化池组成的化学净化系统;(4)由水质检测器和排水闸组成的水质检测系统。(5)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耐盐植物池-沉淀池-翻水泵站-过滤净化池-水质检测器-排水闸-进水渠/耐盐植物池。2、本专利技术涉及的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该系统的使用方法包含以下几个步骤:(1)打开进水渠,达标水体通过进水渠引入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增殖;(2)需要水体净化时,打开排水渠,将养殖尾水排入耐盐植物池;(3)待植物将部分水体盐分和养分充分吸收后,将水从耐盐植物池排入沉淀池;(4)水中的死亡有机体、鱼类的排泄物以及残存饵料的分解物等在沉淀池沉淀,水体经过沉淀池中心的圆柱形滤网后被翻水泵站抽入过滤净化池;(5)水分经过过滤净化池壁上的过滤孔排出,过滤孔内安装有微孔陶瓷滤芯,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6)水质检测器安装在过滤孔外侧,对过滤后的水体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若水质符合排放标准则排水闸将其排入进水渠进行循环利用,若水质不符合排放标准则排入耐盐植物池进行下一轮净化,直至水分符合排放标准为止。3、耐盐植物池中主要种植生选海蓬子1号、沿海碱蓬1号、盐田菁胶1号、盐多花黑麦草1号等耐盐植物的栽培品种,耐盐植物池面积与养殖池塘面积为1∶5-1∶20。过滤净化池过滤孔内安装微孔陶瓷滤芯管,滤芯管长度低于50-100cm,孔径100-300μm,气孔率30-50%。附图说明图1.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水渠;2.养殖池塘;3.排水渠;4.耐盐植物池;5.沉淀池;6.翻水泵;7.过滤净化池;8.水质检测池;9.排水闸;具体实施方式实施实例1: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在江苏盐城大丰滩涂养殖鲫鱼池塘的应用,面积200亩,地表微咸水盐度2.14g/kg。实施方法为:1、在盐碱地建设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具体包括由进水渠和排水渠构成的高效灌排系统、由耐盐植物池和沉淀池组成的生物净化系统、由翻水泵站和过滤净化池组成的化学净化系统、由水质检测器和排水闸组成的水质检测系统。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耐盐植物池-沉淀池-翻水泵站-过滤净化池-水质检测器-排水闸-进水渠/耐盐植物池。耐盐植物池中种植生选海蓬子1号、沿海碱蓬1号、盐田菁胶1号、盐多花黑麦草1号,耐盐植物池面积与盐碱地面积为1∶5。过滤净化池过滤孔内安装微孔陶瓷滤芯管,滤芯管长度50cm,孔径100μm,气孔率30%。2、具体操作方法为:(1)打开进水渠,将淡水通过进水渠引入养殖池塘,经养殖数日后,将土壤中的盐分充分溶解;(2)打开排水渠,养殖尾水排入耐盐植物池;(3)待植物将部分盐分和养分充分吸收后,将水从耐盐植物池排入沉淀池;(4)水中的死亡有机体、鱼类的排泄物以及残存饵料的分解物等在沉淀池沉淀,水体经过沉淀池中心的圆柱形滤网后被翻水泵站抽入过滤净化池;(5)水分经过过滤净化池壁上的过滤孔排出,过滤孔内安装有微孔陶瓷滤芯,对水体进行进一步净化;(6)水质检测器安装在过滤孔外侧,对过滤后的水质进行实时监测,若水质符合排放标准则排水闸将其排入进水渠进行循环利用,若水质不符合排放标准则排入耐盐植物池进行下一轮净化,直至水分符合排放标准为止。实施效果:经过检测,养殖尾水,排水渠水体盐度为3.75g/kg,悬浮物420mg/L,高锰酸盐指数35.7mg/L,总氮7.8mg/L,总磷13.4mg/L,经耐盐植物池、沉淀池和过滤净化池单次循环后,水体盐度为2.36g/kg,悬浮物85mg/L,高锰酸盐指数21.7mg/L,总氮0.8mg/L,总磷4.4mg/L,达到国家养殖尾水排放标准要求。实施实例2: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在盐城响水养殖池塘中的应用,面积350亩,土壤平均盐度为3.46g/kg,初始水体盐度2.67g/kg。实施方法为:1、在盐碱滩涂建设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具体包括由进水渠和排水渠构成的高效灌排系统、由耐盐植物池和沉淀池组成的生物净化系统、由翻水泵站和过滤净化池组成的化学净化系统、由水质检测器和排水闸组成的水质检测系统。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进水渠-养殖系统、由耐盐植物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n(1)由进水渠和排水渠构成的高效灌排系统;/n(2)由耐盐植物池和沉淀池组成的生物净化系统;/n(3)由翻水泵站和过滤净化池组成的化学净化系统;/n(4)由水质检测器和排水闸组成的水质检测系统。/n(5)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耐盐植物池-沉淀池-翻水泵站-过滤净化池-水质检测器-排水闸-进水渠/耐盐植物池。/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系统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1)由进水渠和排水渠构成的高效灌排系统;
(2)由耐盐植物池和沉淀池组成的生物净化系统;
(3)由翻水泵站和过滤净化池组成的化学净化系统;
(4)由水质检测器和排水闸组成的水质检测系统。
(5)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进水渠-养殖池塘-排水渠-耐盐植物池-沉淀池-翻水泵站-过滤净化池-水质检测器-排水闸-进水渠/耐盐植物池。


2.一种盐碱滩涂养殖水体循环系统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几个步骤:
(1)打开进水渠,达标水体通过进水渠引入养殖池塘,进行养殖增殖;
(2)需要水体净化时,打开排水渠,将养殖尾水排入耐盐植物池;
(3)待植物将部分水体盐分和养分充分吸收后,将水从耐盐植物池排入沉淀池;
(4)水中的死亡有机体、鱼类的排泄物以及残存饵料的分解物等在沉淀池沉淀,水体经过沉淀池中心的圆柱形滤网后被翻水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邢锦城洪立洲刘冲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