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气帐篷。该充气帐篷包括:充气篷布,包括前壁、后壁及拱形壁,各壁均包括里层、外层及将里层、外层之间的内腔分隔为多个隔腔的多个隔条,其中前壁的隔腔自该前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前壁的弧形顶边,后壁的隔腔自该后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后壁的弧形顶边,拱形壁的隔腔沿该拱形壁的一个平直底边延伸到该拱形壁的另一个平直底边,且为拱形;三个以上充气梁,其中一个设在拱形壁的最靠近前壁的隔腔内,另一个设在拱形壁的最靠近后壁的隔腔内,剩余的设于拱形壁的剩余的隔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充气帐篷不仅具备更好的保温效果,且在充气后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环境。
An inflatable t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充气帐篷
本技术涉及野营帐篷
,具体涉及一种充气帐篷。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传统型帐篷已经无法满足大众需求,逐渐被户外充气帐篷所代替,并越来越受到大家的认可和欢迎。中国技术CN201258605Y揭露了一种双压式大型充气帐篷,该帐篷便于安装,具有良好的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环境的能力,使得帐篷具有全气候的适用能力,尤其适合作为临时飞艇库、机库等使用。但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竭尽心力地发现,虽然该双压式大型充气帐篷在充气后具有较好的抗变形能力,但其抗变形能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充气帐篷,其在充气后具有更高的抗变形能力,能够更好地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环境。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充气帐篷,其包括:充气篷布,所述充气篷布在充气后呈现成中空的半柱体,并包括半圆形的前壁、半圆形的后壁及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拱形壁,所述前壁、后壁和拱形壁均包括里层、外层及与所述里层和外层相连并将所述里层、外层之间的内腔分隔为多个隔腔的多个隔条,其中所述前壁的隔腔自该前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前壁的弧形顶边,所述后壁的隔腔自该后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后壁的弧形顶边,所述拱形壁的隔腔沿该拱形壁的一个平直底边延伸到该拱形壁的另一个平直底边,且为拱形;三个以上充气梁,其中一个所述充气梁设在所述拱形壁的最靠近所述前壁的隔腔内,另一个所述充气梁设在所述拱形壁的最靠近所述后壁的隔腔内,剩余的所述充气梁设于所述拱形壁的剩余的隔腔内。进一步地,容纳所述充气梁的隔腔的横截面积可大于未容纳所述充气梁的隔腔的横截面积,这样在更高稳定性和刚度要求时,可适当增大充气梁直径以提高充气梁内部的充气量和充气压力。进一步地,所述前壁、后壁和拱形壁三者为一体式结构,在所述充气篷布上设有用于向其内部充气的第一充气嘴和用以释放其内部气体的第一放气嘴,所述充气篷布内所有的所述隔腔顺序连通,在每个所述充气梁上设有用于向其内部充气的第二充气嘴和用以释放其内部气体的第二放气嘴,所述第二充气嘴和第二放气嘴密封地贯穿所述充气篷布。进一步地,在所述充气篷布上设有门口结构和窗口结构。进一步地,所述门口结构设于所述前壁上,所述窗口结构设在所述拱形壁上。进一步地,所述里层的厚度和外层的厚度均小于所述充气梁的壁厚,使得所述充气梁的承压能力大于所述充气篷布的承压能力。进一步地,所述的里层和外层的材料均为聚氯乙烯和聚偏氟乙烯中的一种,所述隔条的材料为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和牛津布中的一种。进一步地,所述充气梁的材料为聚氯乙烯、聚偏氟乙烯或涤纶(优选为特殊高强度涤纶)。进一步地,在所述充气篷布上设有封缝结构,所述封缝结构用于将所述充气梁密封在容纳其的所述隔腔内。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充气篷布和/或充气梁上的拉环和/或挂钩。本技术的充气帐篷主要由充气篷布和充气梁组成,由于充气梁设置在充气篷布的隔腔内,使得其基本不改变充气篷布的外形,所以该充气帐篷在充气后呈现成的外形与充气篷布的外形大致相同,即半柱体状,且因半柱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导流效果,所以能提高充气帐篷在充气后的抗变形能力,尤其是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环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充气篷布主要由前壁、后壁及拱形壁构成,其中前壁、后壁和拱形壁都具有增加各自刚度的隔腔,并按照各壁的结构设置了不同形式的隔腔以促使各壁的刚度最大化,以大幅度提高充气篷布在充气后的刚度,并借此提高充气帐篷在充气后的抗变形能力,保证其可以更好地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环境。此外,隔腔还能够降低热传导,提高充气帐篷的保温效果。本技术的充气帐篷的结构简单、紧凑,质量较轻,制造成本较低,使用方便可靠,折叠性好,保温效果好,空投损坏率低,能够为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分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分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充气帐篷的局部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充气帐篷的充气篷布和充气梁的装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充气帐篷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充气帐篷的局部截面图;图3为图1所示充气帐篷的充气篷布和充气梁的装配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充气帐篷100包括能够在充气后呈现成中空的半柱体的充气篷布1。充气篷布1包括半圆形的前壁1031、半圆形的后壁(未示出)及连接前壁1031和后壁的拱形壁1032。如图1和图2所示,前壁1031、后壁和拱形壁1032均包括里层101、外层102及与里层101和外层102相连并将里层101、外层102之间的内腔分隔为多个隔腔1051的多个隔条1041。前壁1031的隔腔1051自该前壁1031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前壁1031的弧形顶边,后壁的隔腔1051自该后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后壁的弧形顶边,拱形壁1032的隔腔1051沿该拱形壁1032的一个平直底边延伸到该拱形壁1032的另一个平直底边,且为拱形。其中,里层101和外层102的材料优选为聚氯乙烯(PVC)和聚偏氟乙烯(PVDF)中的一种,隔条104的材料优选为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和牛津布中的一种。该充气帐篷100还包括三个以上充气梁2,其中一个充气梁2设在拱形壁1032的最靠近前壁1031的隔腔1051内,另一个充气梁2设在拱形壁1032的最靠近后壁的隔腔1051内,剩余的充气梁2设于拱形壁1032的剩余的隔腔1051内。该充气梁2的材料优选为聚氯乙烯(PVC)、聚偏氟乙烯(PVDF)或涤纶(优选为特殊高强度涤纶)。本技术实施例的充气帐篷主要由充气篷布1和充气梁2组成,由于充气梁2设置在充气篷布1的隔腔1051内,使得其基本不改变充气篷布1的外形,所以该充气帐篷在充气后呈现成的外形与充气篷布1的外形大致相同,即半柱体状,且因半柱体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导流效果,所以能提高充气帐篷在充气后的抗变形能力,尤其是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环境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充气篷布1主要由前壁1031、后壁及拱形壁1032构成,其中前壁1031、后壁和拱形壁1032都具有增加各自刚度的隔腔1051,并按照各壁的结构设置了不同形式的隔腔1051以促使各壁的刚度最大化,以大幅度提高充气篷布1在充气后的刚度,并借此提高充气帐篷在充气后的抗变形能力,保证其可以更好地抵御风、雨、雪等恶劣环境。此外,隔腔1051还能够降低热传导,提高充气帐篷的保温效果。在本实施例中,容纳充气梁2的隔腔1051的横截面积与未容纳充气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n充气篷布,所述充气篷布在充气后呈现成中空的半柱体,并包括半圆形的前壁、半圆形的后壁及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拱形壁,所述前壁、后壁和拱形壁均包括里层、外层及与所述里层和外层相连并将所述里层、外层之间的内腔分隔为多个隔腔的多个隔条,其中所述前壁的隔腔自该前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前壁的弧形顶边,所述后壁的隔腔自该后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后壁的弧形顶边,所述拱形壁的隔腔沿该拱形壁的一个平直底边延伸到该拱形壁的另一个平直底边,且为拱形;/n三个以上充气梁,其中一个所述充气梁设在所述拱形壁的最靠近所述前壁的隔腔内,另一个所述充气梁设在所述拱形壁的最靠近所述后壁的隔腔内,剩余的所述充气梁设于所述拱形壁的剩余的隔腔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包括:
充气篷布,所述充气篷布在充气后呈现成中空的半柱体,并包括半圆形的前壁、半圆形的后壁及连接所述前壁和后壁的拱形壁,所述前壁、后壁和拱形壁均包括里层、外层及与所述里层和外层相连并将所述里层、外层之间的内腔分隔为多个隔腔的多个隔条,其中所述前壁的隔腔自该前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前壁的弧形顶边,所述后壁的隔腔自该后壁的平直底边垂直延伸到该后壁的弧形顶边,所述拱形壁的隔腔沿该拱形壁的一个平直底边延伸到该拱形壁的另一个平直底边,且为拱形;
三个以上充气梁,其中一个所述充气梁设在所述拱形壁的最靠近所述前壁的隔腔内,另一个所述充气梁设在所述拱形壁的最靠近所述后壁的隔腔内,剩余的所述充气梁设于所述拱形壁的剩余的隔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容纳所述充气梁的所述隔腔的横截面积大于未容纳所述充气梁的所述隔腔的横截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充气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壁、后壁和拱形壁三者为一体式结构,在所述充气篷布上设有用于向其内部充气的第一充气嘴和用以释放其内部气体的第一放气嘴,所述充气篷布内所有的所述隔腔顺序连通,在每个所述充气梁上设有用于向其内部充气的第二充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立纲,姜松柏,韩玉维,白云峰,朱海燕,张杰,江浩,裴少华,
申请(专利权)人:国能中电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