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美玲专利>正文

一种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654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包括:主体,移动槽,底槽,安装孔,移动板和移动块;所述主体包括有辅助件,内槽,导向板;所述主体的外侧为楔形结构,且主体的两侧设有弧形结构的辅助件;所述主体的内部设有矩形结构的内槽,且内槽的外侧顶端设有矩形结构的导向板;所述主体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主体呈对应安装方式与无人机的底部相连接;底槽是用来设在主体的底部的,使得无人机在重新起飞的时候,可以通过底槽进行辅助,避免本装置的底部与水面吸附在一起,从而导致无人机无法快速的起飞,而底槽的内部为倾斜状结构,是为了可以更好的使本装置得底部与水面分离,从而使本装置可以便捷的脱离水面。

A kind of UAV for amphibious land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
本专利技术属于无人机
,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
技术介绍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主要通过无线传感技术利用地面控制器控制飞行,其活动灵活,反应快速,操作要求低等,得到广泛运用,其主要作用是现场勘查,摄影,采样,运输等作用。例如申请号:CN201911160939.3中涉及一种可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外部固定连接有机臂,机臂的顶部活动连接有马达,马达的顶部活动连接有转轴,转轴远离马达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机翼,机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架,支撑架远离机体的一端活动连接有起落架,起落架远离支撑架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起落头,起落架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支杆,支杆的外部活动连接有气囊,通过起落架和支撑架的配合使用,无人机在陆地降落时,起落架张开,增加起落架的降落面积,降低无人机的重心,增加无人机的降落稳定性,通过起落架、支杆和气囊的配合使用,在无人机需要在水面降落时,撑开支杆和气囊,给气囊充气,即可做到无人机水面降落的效果。基于现有技术发现,现有的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在使用的时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移动槽(2),底槽(3),安装孔(4),移动板(5)和移动块(6);所述主体(1)包括有辅助件(101),内槽(102),导向板(103);所述主体(1)的外侧为楔形结构,且主体(1)的两侧设有弧形结构的辅助件(101);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矩形结构的内槽(102),且内槽(102)的外侧顶端设有矩形结构的导向板(103);所述主体(1)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主体(1)呈对应安装方式与无人机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移动槽(2)设在内槽(102)内部中间位置,且移动槽(2)的底端处于主体(1)的底部;所述底槽(3)通过均匀排列的方式设在主...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移动槽(2),底槽(3),安装孔(4),移动板(5)和移动块(6);所述主体(1)包括有辅助件(101),内槽(102),导向板(103);所述主体(1)的外侧为楔形结构,且主体(1)的两侧设有弧形结构的辅助件(101);所述主体(1)的内部设有矩形结构的内槽(102),且内槽(102)的外侧顶端设有矩形结构的导向板(103);所述主体(1)为矩形板状结构,且主体(1)呈对应安装方式与无人机的底部相连接;所述移动槽(2)设在内槽(102)内部中间位置,且移动槽(2)的底端处于主体(1)的底部;所述底槽(3)通过均匀排列的方式设在主体(1)的底部;所述安装孔(4)设在主体(1)的两端外侧;所述移动板(5)后端的弹簧嵌入在内孔(201)的内部,且移动板(5)的导向槽(502)内部插入有导向板(103);所述移动块(6)安装在移动槽(2)的内部,且移动块(6)外侧的限位板嵌入在移动槽(2)外侧的限位槽内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槽(2)包括有内孔(201);所述移动槽(2)为矩形结构,且移动槽(2)的外侧中间位置设有限位槽;所述内孔(201)为圆形结构,且内孔(201)安装在内槽(102)的内部;所述移动槽(2)与限位槽组成可移动限位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可用于水陆两栖降落无人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槽(3)包括有配重块(301);所述底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美玲
申请(专利权)人:李美玲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