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553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包括方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前后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板,在桥底面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胶,所述本体的上部进入所述开槽内,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开槽的外侧并且顶在桥底面。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无需将所述开槽的槽底加工平整,通过固定板顶在桥底面上就能够实现本体的整体齐平,因此降低了施工难度。

Construction structure of bridge bottom of tension end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属于混凝土建筑施工

技术介绍
目前,桥梁多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结构,运用于桥梁混凝土结构加固工程中用的预应力张拉索通常为条形、带形或柱形,其施加张拉预应力加固方法常规使用有先张法或后张法两种。例如申请人的在先申请CN107724258A公开了一种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固定端基座11、固定端锚块12、碳纤维的张拉索3、张拉端锚块22以及张拉端基座21,所述固定端锚块12与张拉端锚块22为圆柱形并分别固定于所述张拉索3的两端;所述固定端锚块12连接一固定螺杆13的一端,所述固定螺杆13的另一端穿过贯通所述固定端基座11的固定端穿出孔后螺接一固定螺母140;所述张拉端锚块22连接一张拉螺杆104的一端,所述张拉螺杆104的另一端穿过贯通所述张拉端基座21上的张拉端穿出孔后连接至千斤顶102;在所述张拉端基座21上开设有一凹腔101a,所述张拉螺杆104穿过所述凹腔101a;在所述凹腔101a内设置有一反力螺母105,所述反力螺母105能够在千斤顶102拉动张拉螺杆104时在所述凹腔101a内随张拉螺杆104同步移动,并且在千斤顶102释放行程时以及张拉作业完毕后用于被旋拧至凹腔101a的靠近张拉端锚块22一侧的侧壁位置以阻止张拉索3收缩。由于碳纤维材质的张拉索与桥底面之间需要涂覆环氧树脂胶,如果张拉索距离桥底面较远,则环氧树脂胶层的涂覆厚度就较大,而环氧树脂胶的价格较为昂贵,为了减少其使用量,在施工时会在桥底面开槽,将张拉端基座与固定端基座安装在槽内,这就必须使开槽的槽底十分平整,施工较为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通过改变张拉端基座的结构以及施工结构,使得在桥底面开槽的槽底不必平整,施工难度较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包括方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前后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板,在桥底面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胶,所述本体的上部进入所述开槽内,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开槽的外侧并且顶在桥底面,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通孔,预埋于桥底面上的钢筋螺栓穿过所述通孔并螺接与紧固螺母;在所述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槽与第二槽,在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为中间板,所述第一槽内设置有穿心式千斤顶,一张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中心孔和所述中间板并从所述本体向外穿出后固定于张拉端锚块,张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张拉端锚块;在所述第二槽内设置有一套在所述张拉螺杆上反力螺母,在所述张拉螺杆的远离所述张拉端锚块的一端设置有张拉螺母。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在桥底面设置开槽,在所述开槽内填充环氧树脂胶,再将本体的上部放入开槽内通过环氧树脂胶进行粘接固定,同时再将本体前后两侧的固定板固定于桥底面的预埋的钢筋螺栓上,完成本体的固定,因此,上述施工结构无需将所述开槽的槽底加工平整,通过固定板顶在桥底面上就能够实现本体的整体齐平,因此降低了施工难度。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预应力碳纤维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体的施工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通过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2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包括方形的本体41,所述本体41的前后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板42,在桥底面100设置有开槽110,所述开槽110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胶111,所述本体41的上部进入所述开槽110内,所述固定板42位于所述开槽110的外侧并且顶在桥底面,所述固定板42上设置有通孔421,预埋于桥底面100上的钢筋螺栓穿过所述通孔421并螺接与紧固螺母;在所述本体4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槽411与第二槽412,在所述第一槽411与第二槽412之间为中间板413,所述第一槽411内设置有穿心式千斤顶5,一张拉螺杆104依次穿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5的中心孔和所述中间板413并从所述本体41向外穿出后固定于张拉端锚块22,张拉索3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张拉端锚块22;在所述第二槽412内设置有一套在所述张拉螺杆104上反力螺母105,在所述张拉螺杆104的远离所述张拉端锚块22的一端设置有张拉螺母104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在桥底面100设置开槽110,在所述开槽110内填充环氧树脂胶111,再将本体41的上部放入开槽110内通过环氧树脂胶111进行粘接固定,同时再将本体41前后两侧的固定板42固定于桥底面100的预埋的钢筋螺栓上,完成本体41的固定,因此,上述施工结构无需将所述开槽110的槽底加工平整,通过固定板42顶在桥底面100上就能够实现本体41的整体齐平,因此降低了施工难度。显然,上述实施例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技术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前后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板,在桥底面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胶,所述本体的上部进入所述开槽内,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开槽的外侧并且顶在桥底面;在所述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槽与第二槽,在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为中间板,所述第一槽内设置有穿心式千斤顶,一张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中心孔和所述中间板并从所述本体向外穿出后固定于张拉端锚块,张拉索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张拉端锚块;在所述第二槽内设置有一套在所述张拉螺杆上反力螺母,在所述张拉螺杆的远离所述张拉端锚块的一端设置有张拉螺母。/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张拉端基座的桥底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方形的本体,所述本体的前后两端的中部分别设置有固定板,在桥底面设置有开槽,所述开槽内填充有环氧树脂胶,所述本体的上部进入所述开槽内,所述固定板位于所述开槽的外侧并且顶在桥底面;在所述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一槽与第二槽,在所述第一槽与第二槽之间为中间板,所述第一槽内设置有穿心式千斤顶,一张拉螺杆依次穿过所述穿心式千斤顶的中心孔和所述中间板并从所述本体向外穿出后固定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松曹晔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悍马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