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4676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3: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属于牛仔面料领域。该双层牛仔面料包括交织在一起的上基层和下基层,所述的上基层和下基层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所述的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其中,所述的上基层是由经纱和上层纬纱按三上三下和四上二下中的一种或两种组织交织而成的,所述的下基层是由经纱和下层纬纱按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交织而成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由经纱和上层纬纱交织而成的上基层与由经纱和下层纬纱交织而成的下基层交织在一起,可以形成具有强立体感的牛仔面料,并且还便于将各种不同的流行颜色融入到牛仔面料中,从而可以在保证不失传统牛仔的各种特性的同时,使人拥有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

A double layer denim fabric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层牛仔面料
本技术涉及牛仔面料领域,具体是一种双层牛仔面料。
技术介绍
牛仔面料,即牛仔布,是一种较粗厚的色织经面斜纹棉布,其是通过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面料。其中,采用颜色较深靛蓝色经纱和颜色较浅纬纱交织而成的牛仔面料的应用较为普遍。然而,传统牛仔面料一般是将经纱与纬纱按照三上一下的右斜纹组织交织而成的单层面料,其立体感较弱,视觉效果较差。而由于人们对传统牛仔面料的接触时间较长,故传统牛仔面料给人们在视觉上已经造成了审美疲劳。所以,目前急需一种可以给人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的牛仔面料,来代替传统的牛仔面料,以进一步加大对牛仔面料的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牛仔面料,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包括交织在一起的上基层和下基层,所述的上基层和下基层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所述的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其中,所述的上基层是由经纱和上层纬纱按三上三下和四上二下中的一种或两种组织交织而成的,所述的下基层是由经纱和下层纬纱按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交织而成的。本技术采用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经纱为棉纱。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经纱的纱支数为(8-32)支。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的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均为由棉纱和化学纤维组合的包芯纱。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纬纱中的棉纱的支数为(10-40)支,所述下层纬纱中的棉纱的支数为(8-32)支。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经纱的密度为(70-160)根/英寸。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纬纱的密度为(60-130)根/英寸。本技术采用的另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上层纬纱的密度不小于下层纬纱的密度的两倍。本技术的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本技术提供的双层牛仔面料,交织方法简单且新颖,其通过将由经纱和上层纬纱按经纱三上三下和四上二下组织交织而成的上基层与由经纱和下层纬纱按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交织而成的下基层交织在一起,可以形成具有强立体感的牛仔面料,以及便于将各种不同的流行颜色融入到牛仔面料中,从而可以在保证不失传统牛仔的各种特性的同时,使人在视觉上焕然一新,有效减缓了人们在视觉上的审美疲劳,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牛仔面料的应用和推广。附图说明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双层牛仔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2为实施例2提供的双层牛仔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中:1-上基层、2-下基层、3-经纱浮点、4-纬纱浮点。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的具体实施例是结合本说明书中提供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具体、清楚的描述。其中,说明书的附图只是为了用于将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呈现得更加清楚明了,并不代表实际生产或使用中的形状或大小,以及也不能将附图的标记作为所涉及的权利要求的限制。另外,在本申请的描述中,所采用到的术语应当作广义的理解,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实际的具体情况来理解术语的具体含义。譬如,本申请中所采用的术语“安装”可以定义为可拆卸的固定安装或者是不可拆卸的固定安装等;所采用的术语“设置”和“设有”,可以定义为接触式设置或者未接触式设置等;所采用的术语“连接”和“相连”可以定义为固定连接或者可活动连接等;所采用的术语“相匹配”可以定义为形状或大小上的相同或相近等;所采用的方位词术语均是以附图为参考或者根据以实际情况以及公知常识所定义的方向为准。实施例1参照附图1,该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包括交织在一起的上基层1和下基层2,上述的上基层1和下基层2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上述的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其中,上述的上基层1是由经纱和上层纬纱按经纱三上三下和四上二下的两种组织交织而成的,上述的下基层2是由经纱和下层纬纱按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交织而成的。具体的,上述的经纱选用纱支数为10支的全棉竹节纱,其浆纱颜色为深蓝色,经纱的头份为7200根;上述的上层纬纱选用16S/40D竹节纹理的包芯纱,上述的下层纬纱选用不同颜色的包芯纱,其中,一半的下层纬纱选用16S/40D的蓝色包芯纱,另一半的下层纬纱选用16S/40D的红色包芯纱。另外,上述的包芯纱均由纱支数为16支的棉纱和40D的氨纶纱组合而成的,从而可以提高牛仔面料的强度和弹性。进一步,该实施例是采用顺穿法以及按照30.5#筘号和每筘6纱的方式进行经纬纱的穿综,并且该实施例经纱和纬纱的密度均为72根/英寸,其中上层纬纱密度为下层纬纱密度的两倍。具体的,参照附图1,每一行从下往下依次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起综,其中,第一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纬纱浮点4、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和经纱浮点3,此处的纬纱浮点4为上层纬纱的纬浮点,即在第一起综经纬纱是按照经纱四上二下的组织进行交织的;第二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纬纱浮点4、经纱浮点3和纬纱浮点4,此处的纬纱浮点4为上层纬纱的纬浮点,即在第二起综经纬纱是按照经纱三上三下的组织进行交织的;第三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和纬纱浮点4,此处的纬纱浮点4为蓝色下层纬纱的纬浮点,即在第三起综经纬纱是按照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进行交织的;第四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和纬纱浮点4,此处的纬纱浮点4为上层纬纱的纬浮点,即在第四起综经纬纱是按照经纱四上二下的组织进行交织的;第五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纬纱浮点4、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和纬纱浮点4,此处的纬纱浮点4为上层纬纱的纬浮点,即在第五起综经纬纱是按照经纱三上三下的组织进行交织的;第六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和经纱浮点3,此处的纬纱浮点4为红色下层纬纱的纬浮点,即在第六起综经纬纱是按照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进行交织的。按照上述方法对上层纬纱和经纱进行交织,其所形成的上基层1为右斜纹路,布面上能显露横、竖竹节的纹理,从而可以使牛仔面料拥有较强的立体效果。另外,按照上述方法对经纱和红、蓝下层纬纱分别进行交织,其所形成的下基层2为蓝、红交织的横向条纹,从而可以使牛仔面料拥有焕然一新的视觉效果。实施例2该实施例是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对经纱和上层纬纱采用不一样的交织方法,具体的,参照附图2,第一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纬纱浮点4、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和经纱浮点3,此处的纬纱浮点4为上层纬纱的纬浮点,即在第一起综经纬纱是按照经纱三上三下的组织进行交织的;第四起综从左到右每一格分别指的是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经纱浮点3、经纱浮点3、纬纱浮点4和纬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包括交织在一起的上基层(1)和下基层(2),所述的上基层(1)和下基层(2)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所述的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基层(1)为由经纱和上层纬纱按三上三下和四上二下中的一种或两种组织交织而成的结构,所述的下基层(2)为由经纱和下层纬纱按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交织而成的结构。/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包括交织在一起的上基层(1)和下基层(2),所述的上基层(1)和下基层(2)均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的,所述的纬纱包括上层纬纱和下层纬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基层(1)为由经纱和上层纬纱按三上三下和四上二下中的一种或两种组织交织而成的结构,所述的下基层(2)为由经纱和下层纬纱按经纱五上一下的组织交织而成的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经纱为棉纱。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双层牛仔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经纱的纱支数为(8-32)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层牛仔面料,...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燕波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坚纺纺织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