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材精密整形校形装置和方法,特别涉及一种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和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航天飞行器的快速发展,其零件复杂程度和精度要求均显著提高。尤其是航天飞行器的核心零件铝合金进气道这种异形管材,由于产品需要,其截面通常为变截面(如图1)、径小、弯曲、壁薄且管材长度较长。因此,在进气道成形或者转运过程中,表面易出现凹坑,进而造成零件型面不符合设计要求。目前常用方法是用榔头进行敲击消除凹坑,但是针对变截面、径小、弯曲且管材长度较长时,榔头将无法伸入进行整形。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锐意研究,提供了一种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及方法,解决目前使用榔头无法进行整形的变截面、径小、弯曲、且管材长度较长的管材凹坑,它能简单有效地消除凹坑,使零件表面光滑,提高零件的合格率,从而完成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该装置包括手动泵、液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手动泵(1)、液压软管(2)、空心千斤顶(3)、旋转顶杆(4)、以及随型顶块;其中,/n手动泵(1)具有接头,空心千斤顶(3)具有油阀(31)结构,手动泵(1)的接头通过液压软管(2)与空心千斤顶(3)的油阀(31)连接;/n空心千斤顶(3)凸出的活塞杆(32)侧面上部开设螺纹孔(32)1;/n旋转顶杆(4)上开设通孔,通过穿过通孔的螺纹连接件与螺纹孔(32)1的配合,固定在活塞杆(32)上;/n随型顶块为可拆卸随型顶块,其具有连接段(51)和功能段(52),连接段(51)为圆柱状,用于与旋转顶杆(4)末端连接固定, ...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手动泵(1)、液压软管(2)、空心千斤顶(3)、旋转顶杆(4)、以及随型顶块;其中,
手动泵(1)具有接头,空心千斤顶(3)具有油阀(31)结构,手动泵(1)的接头通过液压软管(2)与空心千斤顶(3)的油阀(31)连接;
空心千斤顶(3)凸出的活塞杆(32)侧面上部开设螺纹孔(32)1;
旋转顶杆(4)上开设通孔,通过穿过通孔的螺纹连接件与螺纹孔(32)1的配合,固定在活塞杆(32)上;
随型顶块为可拆卸随型顶块,其具有连接段(51)和功能段(52),连接段(51)为圆柱状,用于与旋转顶杆(4)末端连接固定,功能段(52)为根据异形管材内型面弧度形状制作而成的相同弧度形状的块体;
对手动泵(1)的扳手进行施压时,活塞杆(32)上升,带动旋转顶杆(4)及其末端的随型顶块运动,功能段(52)与凹坑接触,逐渐将凹坑顶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顶杆(4)可以为单根圆柱形杆,旋转顶杆(4)的末端外周加工螺纹,随型顶块的连接段(51)的柱体中心开设螺纹孔,随型顶块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旋转顶杆(4)的两端或任意一端;
或者,仅在随型顶块的连接段(51)的柱体中心开设与旋转顶杆(4)的末端配合的不带螺纹的槽体,旋转顶杆(4)的末端伸入槽体中,将随型顶块套设在旋转顶杆(4)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顶杆(4)为两根分体式顶杆,旋转顶杆(4)的一端为圆柱形,用于固定随型顶块,另一端为带有通孔的扁平状,用于固定在活塞杆(32)上,两根分体式顶杆之间角度可调,对不同方位上的凹坑进行顶压。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顶杆(4)的与随型顶块连接的末端外周加工螺纹,随型顶块的连接段(51)的柱体中心开设螺纹孔,随型顶块通过螺纹配合固定在旋转顶杆(4)的末端;
或者,仅在随型顶块的连接段(51)的柱体中心开设与旋转顶杆(4)的末端配合的不带螺纹的槽体,旋转顶杆(4)的末端伸入槽体中,将随型顶块套设在旋转顶杆(4)上。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截面异形管材凹坑校形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固定卡座,固定卡座包括底座(6)和至少两个随型卡环(7),
技术研发人员:薛杰,秦中环,李保永,刘玉平,刘伟,刘奇,徐柄桐,肖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航星机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