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医疗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包括套管、开瓶板、指环、和砂轮,使用时,将指环套设在医护人员的食指上,指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底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开瓶板,开瓶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瓶板环绕套管底部等距排列,开瓶板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砂轮,将多个开瓶板环绕成的圆环套设在安瓿瓶上,然后通过拇指和中指捏紧两侧的开瓶板,使开瓶板底部的砂轮与安瓿瓶瓶颈处贴合,并转动安瓿瓶,通过砂轮摩擦切割安瓿瓶,转动数圈后,通过拇指掰动开瓶板,即可将安瓿瓶打开,避免了传统方式需要通过砂轮打磨后利用纱布缠裹,步骤复杂会浪费大量时间的问题。
Ampule bottle separator for medical u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
本技术属于医疗
,尤其涉及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
技术介绍
安瓿瓶是用于盛装药液小型玻璃容器,容量一般为1~25ml,常用于存放注射用药液,也用于口服液的包装,但因对消费者而言开启困难及容易产生事故,现已不流行。临床工作中掰安瓿瓶都是消毒过后、首先需要通过砂轮环绕切割安瓿瓶的颈部,然后使用纱布包裹后通过强力掰开,步骤较为繁琐,十分浪费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旨在解决临床工作中掰安瓿瓶都是消毒过后、首先需要通过砂轮环绕切割安瓿瓶的颈部,然后使用纱布包裹后通过强力掰开,步骤较为繁琐,十分浪费时间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包括套管、开瓶板、指环、铰链和砂轮,所述套管位于所述开瓶板顶部,并与所述开瓶板转动连接,所述指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的其中一侧,所述铰链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管和所述开瓶板转动连接,所述砂轮位于所述开瓶板底部,并与所述开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套管的顶部呈圆形管状结构,所述套管的底部呈圆台状,所述圆台状底部与所述圆管状顶部一体成型。优选的,所述开瓶板呈圆弧形板状结构,且所述开瓶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开瓶板环绕所述套管底部等距分布,且两个相邻的所述开瓶板之间留设有分隔缝。优选的,多个所述开瓶板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多个所述固定管的设置于所述开瓶板上的高度相同。优选的,所述套管的其中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套管的一端与所述指环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砂轮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砂轮与多个所述开瓶板一一对应,且所述砂轮远离所述开瓶板内壁的一端呈刀口状。优选的,所述固定管内部设有橡胶圈,所述橡胶圈呈圆环状,所述橡胶圈贯穿多个所述固定管,并与所述固定管的内壁滑动接触。优选的,所述指环呈圆环状结构,所述指环的内壁上设有用于保护手指的海绵垫。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通过设置套管、开瓶板、指环、铰链和砂轮,使用时,将指环套设在医护人员的食指上,指环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套管,套管底部通过铰链转动连接有开瓶板,开瓶板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瓶板环绕套管底部等距排列,开瓶板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砂轮,将多个开瓶板环绕成的圆环套设在安瓿瓶上,然后通过拇指和中指捏紧两侧的开瓶板,使开瓶板底部的砂轮与安瓿瓶瓶颈处贴合,并转动安瓿瓶,通过砂轮摩擦切割安瓿瓶,转动数圈后,通过拇指掰动开瓶板,即可将安瓿瓶打开,避免了传统方式需要通过砂轮打磨后利用纱布缠裹,步骤复杂会浪费大量时间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中的橡胶圈位置结构示意图;图中:11、套管;12、开瓶板;13、连接板;14、指环;15、铰链;16、砂轮;17、固定管;18、橡胶圈;19、分隔缝。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包括套管11、开瓶板12、指环14、铰链15和砂轮16,套管11位于开瓶板12顶部,并与开瓶板12转动连接,指环14固定连接于套管11的其中一侧,铰链15的两端分别与套管11和开瓶板12转动连接,砂轮16位于开瓶板12底部,并与开瓶板12的内壁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将指环14套设在医护人员的食指上,指环1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远离指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1,套管11呈圆管状结构,其底部设有漏斗状开口,漏斗状开口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铰链15,铰链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铰链15环绕套管11底部内壁等距分布,且每个铰链15底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开瓶板12,多个开瓶板12环绕呈圆环型,开瓶板1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砂轮16,砂轮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砂轮16与多个开瓶板12一一对应,且砂轮16远离开瓶板12内壁的一端呈刀口状,将开瓶板12套设在安瓿瓶的顶部,通过拇指和中指挤压两侧的开瓶板12,使开瓶板12内部固定连接的砂轮16与安瓿瓶的瓶颈处贴合,然后转动安瓿瓶,使砂轮16切割安瓿瓶的瓶颈,切割完毕后,医护人员的通过拇指和中指捏紧两侧的开瓶板12,并向一侧掰动开瓶板12,即可将安瓿瓶打开,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需要通过砂轮16打磨后再通过纱布包裹,掰开安瓿瓶,步骤繁杂浪费时间的问题。在本实施方式中,使用时,将指环14套设在医护人员的食指上,指环14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远离指环14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套管11,套管11呈圆管状结构,其底部设有漏斗状开口,漏斗状开口的底部转动连接有铰链15,铰链15的数量为多个,多个铰链15环绕套管11底部内壁等距分布,且每个铰链15底部均转动连接有一个开瓶板12,多个开瓶板12环绕呈圆环型,开瓶板12的底部内壁上固定连接有砂轮16,砂轮16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砂轮16与多个开瓶板12一一对应,且砂轮16远离开瓶板12内壁的一端呈刀口状,将开瓶板12套设在安瓿瓶的顶部,通过拇指和中指挤压两侧的开瓶板12,使开瓶板12内部固定连接的砂轮16与安瓿瓶的瓶颈处贴合,然后转动安瓿瓶,使砂轮16切割安瓿瓶的瓶颈,切割完毕后,医护人员的通过拇指和中指捏紧两侧的开瓶板12,并向一侧掰动开瓶板12,即可将安瓿瓶打开,避免了传统方式中需要通过砂轮16打磨后再通过纱布包裹,掰开安瓿瓶,步骤繁杂浪费时间的问题。进一步的,套管11的顶部呈圆形管状结构,套管11的底部呈圆台状,圆台状底部与圆管状顶部一体成型。在本实施方式中,套管11的顶部呈圆形管状结构,套管11的底部呈圆台状,圆台状底部与圆管状顶部一体成型,使掰断后的安瓿瓶部分能够从套管11的顶部排出。进一步的,开瓶板12呈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开瓶板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瓶板12环绕套管11底部等距分布,且两个相邻的开瓶板12之间留设有分隔缝19。在本实施方式中,开瓶板12呈圆弧形板状结构,且开瓶板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开瓶板12环绕套管11底部等距分布,且两个相邻的开瓶板12之间留设有分隔缝19,使开瓶板12底部能够打开,从而适应不同尺寸的安瓿瓶瓶口。进一步的,多个开瓶板12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7,多个固定管17的设置于开瓶板12上的高度相同。在本实施方式中,多个开瓶板12的外表面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管17,多个固定管17的设置于开瓶板12上的高度相同,设置固定管17用于限定橡胶圈18的位置,通过橡胶圈18将多个开瓶板12环绕呈圆形,从而便于将开瓶板12套设在安瓿瓶顶部。进一步的,套管11的其中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3,连接板13远离套管11的一端与指环14固定连接。在本实施方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包括套管(11)、开瓶板(12)、指环(14)、铰链(15)和砂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位于所述开瓶板(12)顶部,并与所述开瓶板(12)转动连接,所述指环(14)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11)的其中一侧,所述铰链(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管(11)和所述开瓶板(12)转动连接,所述砂轮(16)位于所述开瓶板(12)底部,并与所述开瓶板(12)的内壁固定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包括套管(11)、开瓶板(12)、指环(14)、铰链(15)和砂轮(16),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位于所述开瓶板(12)顶部,并与所述开瓶板(12)转动连接,所述指环(14)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管(11)的其中一侧,所述铰链(15)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套管(11)和所述开瓶板(12)转动连接,所述砂轮(16)位于所述开瓶板(12)底部,并与所述开瓶板(12)的内壁固定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11)的顶部呈圆形管状结构,所述套管(11)的底部呈圆台状,圆台状底部与圆管状顶部一体成型。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瓶板(12)呈圆弧形板状结构,且所述开瓶板(1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开瓶板(12)环绕所述套管(11)底部等距分布,且两个相邻的所述开瓶板(12)之间留设有分隔缝(19)。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医疗用安瓿瓶分割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霞,张敬露,周长青,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市璧山区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