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躺椅。具备基座,该基座包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第一座面、从下方将该第一座面支撑在任一支撑面上的第一支撑件、设置在第一座面的后边缘并向上方延伸的靠背、分别设置在第一座面左右两侧的一对扶手。在第一座面与支撑面之间具备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在基座的前端具备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的躺椅还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包含第二座面以及从下方将该第二座面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方的第二支撑件,延伸部以能穿过所述的开口插拔的方式设置在容纳空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调节座面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操作简便灵活,节省空间且美观。(*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供人就座的家具。
技术介绍
常见的供人就座的躺椅在前后方向上占地面积较大。当使用者希望将脚与 身体放平时固然方便,但若希望以普通的就座状态来就座则无法使用,不得不 购买额外的普通扶手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调节座面在前后方向上的长度的躺椅。 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躺椅,具备基座,该基座包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第一座面、从下方 将该第一座面支撑在任一支撑面上的第一支撑件、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座面的后 边缘并向上方延伸的靠背、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座面左右两侧的一对扶手。 在所述的第一座面与所述的支撑面之间具备容纳空间,该容纳空间在所述基座 的前端具备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所述的躺椅还具备延伸部,该延伸部包含第 二座面以及从下方将该第二座面支撑在所述支撑面上方的第二支撑件。所述的 延伸部以能穿过所述的开口插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容纳空间内,所述的延伸 部具备将所述延伸部纳入所述容纳空间内的收纳状态、将延伸部从所述容纳 空间内拔出至与所述开口)相邻接位置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的延伸部处于工作 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座面与所述的第一座面基本平行。所述的躺椅还具备用于将所述的延伸部限位在所述工作状态或所述收纳状 态上的限位机构。所述的限位机构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前端部并沿 横向延伸的限位块,设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底部的限位槽,该限位槽沿前后 方向延伸,当所述的延伸部处于插拔过程中时,所述的限位块在所述的限位槽 内滑动;当所述的延伸部处于收纳状态或工作状态时,所述的限位块分别与所 述限位槽的两端相抵触。所述的第二座面为与所述的第二支撑件相分离设置的 独立的板状部件,在所述第二支撑件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延伸地设置有支架,仅 当所述的延伸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座面由所述的支架支撑从而位于 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上方。所述的第二支撑件为具备凹陷空间的筐状部件,所述 的支架位于所述凹陷空间的上方,当所述的延伸部处于收纳状态时,所述的第 二座面放置在所述的凹陷空间内。当所述延伸部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座面与所述的第一座面基本共面。所述的靠背与所述的第一座面之间的夹角能 够调节。根据本技术实施的躺椅具有如下优点1、 兼具躺椅和普通扶手椅两种功能。2、 将延伸部拔出即可作为躺椅平躺使用,操作简单方便。3、 作为普通扶手椅使用时,将延伸部置于收纳状态,不会额外占用空间。附图说明附图1为实施例1的基座的结构示意附图2为实施例1的延伸部的结构示意附图3为实施例1的第二座面的结构示意附图4为实施例l在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附图5为实施例1在收纳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基座;11、第一座面;12、第一支撑件;13、限位块;14、靠 背;15、扶手;16、限位机构;2、延伸部;21、第二座面;22、第二支撑件; 23、限位槽;26、支架;27、凹陷空间;28、支脚;3、容纳空间;31、开口; 4、支撑面。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于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实施例1:根据本实施例实施的躺椅由基座1和延伸部2组成。如附图1所示基座1包括第一座面11、从下方将该第一座面11支撑在支 撑面4上的第一支撑件12、设置在第一座面11左右两侧的一对扶手15、设置 在第一座面11后边缘的靠背14。其中,第一支撑件13由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两块竖直的板件组成,这两块板 件连同第一支撑件11和支撑面4,共同围成矩形的容纳空间3,该容纳空间3 在前端具备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 31。如附图2和附图3所示延伸部2包括第二座面21、从下方将该第二座面 21支撑在支撑面4上的第二支撑件22。其中,第二座面21为独立的板件,第 二支撑件22为具备凹陷空间27的筐状部件。在凹陷空间的上方固定设置有左 右两个长条状的支架26,第二座面21即能被搁置在该支架26上表面上,用于坐在躺椅上的使用者将脚放平,也能被放入所述的凹陷空间27中,便于存放。如附图4和附图5所示,使用时,将延伸部2通过开口 31插入容纳空间3 内,便能将延伸部2在工作状体和收纳状态之间插拔。当其处于工作状态时, 将第二座面21放置在支架26上,使之与第一座面11相邻接且共面。当延伸部 2处于收纳状态时,其绝大部分被纳入容纳空间3内。本实施例还具备用于将延伸部2限位在工作状态或收纳状态上的限位机构 16。该限位机构16由设置在第一支撑件12底部的限位块13和设置在第二支撑 件22底部的限位槽23组成。其中,限位块13为跨设在左右两块板状的第一支 撑件13之间的条状件,该限位块13位于开口 31附近。限位槽23由分别设置 在第二支撑件22的前后两侧的4个支脚28围成。当延伸部2处于插拔过程中 时,限位块13在限位槽23中相对延伸部2在前后方向滑动。当延伸部2处于 收纳状态时,限位块13与前侧支脚28的内表面相抵触;当延伸部2处于工作 状态时,限位块13与后侧支脚28的内表面相抵触。在初次使用时,只需略微 倾斜延伸部2,即能将后侧的支脚28插入容纳空间内并与限位块13相抵触,从 而将延伸部2限位在工作状态上。若将靠背14设置成可转动的形式,即能调节靠背14与第一座面ll之间的 夹角,在躺倒时将靠背14放平,在延伸部2处于收纳状态时将靠背14伸直, 则能获得更好的使用效果。本躺椅也可设置成可折叠,方便携带。或在延伸部2的左右两侧设置可折叠或可拆卸的扶手延长部,方便使用。 还可在基座1的左右两侧各设置一个延伸部,既美观,又能充分利用空间。 如上所述,我们完全按照本技术的宗旨进行了说明,但本技术并非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和实施方法。相关
的从业者可在本技术的技术思想许可的范围内进行不同的变化及实施。权利要求1、一种躺椅,具备基座(1),该基座(1)包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第一座面(11)、从下方将该第一座面(11)支撑在任一支撑面(4)上的第一支撑件(12)、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座面(11)的后边缘并向上方延伸的靠背(1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座面(11)左右两侧的一对扶手(1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第一座面(11)与所述的支撑面(4)之间具备容纳空间(3),该容纳空间(3)在所述基座(1)的前端具备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31),所述的躺椅还具备延伸部(2),该延伸部(2)包含第二座面(21)以及从下方将该第二座面(21)支撑在所述支撑面(4)上方的第二支撑件(22),所述的延伸部(2)以能穿过所述的开口(31)插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容纳空间(3)内,所述的延伸部(2)具备将所述延伸部(2)纳入所述容纳空间(3)内的收纳状态、将延伸部(2)从所述容纳空间(3)内拔出至与所述开口(31)相邻接位置的工作状态,当所述的延伸部(2)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座面(21)与所述的第一座面(11)基本平行。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躺椅还具备用于 将所述的延伸部(2)限位在所述工作状态或所述收纳状态上的限位机构(16)。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躺椅,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位机构(16) 包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2)的前端部并沿横向延伸的限位块(13),设 置在所述第二支撑件(22)的底部的限位槽(23),该限位槽(23)沿前后方向 延伸,当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躺椅,具备基座(1),该基座(1)包含:用于支撑使用者的第一座面(11)、从下方将该第一座面(11)支撑在任一支撑面(4)上的第一支撑件(12)、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座面(11)的后边缘并向上方延伸的靠背(14)、分别设置在所述的第一座面(11)左右两侧的一对扶手(15),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的第一座面(11)与所述的支撑面(4)之间具备容纳空间(3),该容纳空间(3)在所述基座(1)的前端具备与外界相连通的开口(31), 所述的躺椅还具备延伸部(2),该延伸部(2)包含第二座面(21)以及从下方将该第二座面(21)支撑在所述支撑面(4)上方的第二支撑件(22), 所述的延伸部(2)以能穿过所述的开口(31)插拔的方式设置在所述的容纳空间(3)内,所述的延伸部(2)具备:将所述延伸部(2)纳入所述容纳空间(3)内的收纳状态、将延伸部(2)从所述容纳空间(3)内拔出至与所述开口(31)相邻接位置的工作状态, 当所述的延伸部(2)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的第二座面(21)与所述的第一座面(11)基本平行。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世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加联亚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