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及其油茶面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1947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及其油茶面膜,该油茶面膜精华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4~6%、甘油8‑14%、丁二醇3‑8%、甜菜碱1~2%、β‑葡聚糖3~4%、金钗石斛茎提取物0.5~1%、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0.5~1%、苦参提取物0.5‑1%、宁夏枸杞提取物1‑5%、子松果菊提取物0.5‑1%、透明质酸钠0.2~0.4%、1,2‑己二醇2~4%、对羟基苯乙酮0.01‑0.02%、氢化卵磷脂1~3%、EDTA二钠0.5~1%和余量水。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维持油茶面膜精华液混合体系的稳定性,均匀地渗透于面膜纸上,服帖性好,且小分子的茶油以及其他成分更易于皮肤吸收。

A Camellia Mask essence and its Camellia Mask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及其油茶面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美容护肤
,特别涉及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及其油茶面膜。
技术介绍
油茶,俗称山茶油。山茶油是我国特有的木本油脂,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独特的保健功能,其含有独特的茶多酚、山茶甙和山茶皂甙等生物活性物质,具备优异的抗氧化、防辐射、锁水保湿、抑菌、抗炎、滋养头发等功效。因此,山茶油目前被广泛运用于医药、食品和化妆品等领域。但目前大多致力于研究茶油的药用保健价值,而山茶油在化妆护肤品中依然存在一定局限性。其中,在现有的油茶面膜精华液中,由于山茶油难以有效地均匀稳定地分布于乳液体系中,极其容易出现乳液液滴分散不均匀,出现液滴之间的絮凝和聚集,难以保持山茶油乳液体系的稳定性,且现有的山茶油乳液的粒径大、黏度大,从而导致茶油乳液难以与植物活性成分等组分进行有效复配,油茶面膜精华液的稳定性差、无法良好地均匀渗透于面膜纸上,服帖性差,不利于皮肤吸收的问题。因此,制备一种具有良好的稳定性、更易于吸收的油茶面膜精华液及其油茶面膜,对于山茶油在化妆品护肤品领域中的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鉴以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及其油茶面膜。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4~6%、甘油8-14%、丁二醇3-8%、甜菜碱1~2%、β-葡聚糖3~4%、金钗石斛茎提取物0.5~1%、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0.5~1%、苦参提取物0.5-1%、宁夏枸杞提取物1-5%、子松果菊提取物0.5-1%、透明质酸钠0.2~0.4%、1,2-己二醇2~4%、对羟基苯乙酮0.01-0.02%、氢化卵磷脂1~3%、EDTA二钠0.5~1%和余量水。进一步说明,所述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是由大豆分离蛋白和茶皂素混合作为复合乳化剂,与山茶油、草果精油混合并经过均质而得。进一步说明,所述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大豆分离蛋白和茶皂素混合溶于缓冲液中,室温下连续搅拌1~3h,使其完全溶解和水合,置于3~5℃冰箱内过夜,获得复合乳化剂,并加水作为水相;(2)将山茶油与草果精油混合均匀后,加入水相中,并采用高速分散器以10000~12000r/min进行均质1~3min,形成粗乳液;(3)将粗乳液,采用高压均质机进行6~8次高压微射流均质乳化,均质压力为90~110MPa,得到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大豆分离蛋白和茶皂素混合作为复合乳化剂,同时将山茶油与草果精油进行复配后,形成良好的抗氧化保护作用,并利用该复合乳化剂,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均质乳化而得到的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根据上述方法,得到的纳米乳液具有乳液粒径更小,稳定性好且黏度低的特点。PDI为0.14,ζ-电位为-53.6mV,浊度为3661.224cm-1。通过透射电镜观测结果表明,山茶油能够更好地被包埋于复合乳化剂中且均匀分布在乳液体系中,流变特性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纳米乳液具有良好的动力学稳定性,有利于山茶油与金钗石斛茎提取物、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苦参提取物等植物提取物形成稳定的复配体系,提高油茶面膜精华液混合体系的稳定性,促进小分子的茶油以及其他成分的充分吸收。进一步说明,所述大豆分离蛋白与茶皂素的质量比为2:1。通过控制大豆分离蛋白与茶皂素的质量比,提高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的稳定性。进一步说明,所述复合乳化剂、山茶油和草果精油在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中的质量分数比为:3%:10%:(0.5~1)%。控制复合乳化剂、山茶油和草果精油的质量份数,提高对山茶油的包埋作用和分散性,降低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的乳液粒径,增强乳液的稳定性。进一步说明,所述缓冲液为0.04mol/L,pH=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进一步说明,步骤(3)中,所述均质压力为100MPa。进一步说明,所述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平均粒径为100-200nm。一种含所述油茶面膜精华液的油茶面膜,包括生物凝胶型面膜贴片和油茶面膜精华液。为避免传统无纺布面膜纸吸附性能差,精华液分布不均匀,影响皮肤充分吸收的问题,本专利技术还通过采用生物凝胶型面膜贴片与茶油面膜精华液组合,保证精华液分布的均匀度和稳定性,使其有效吸附至生物凝胶内部,增加面膜贴片厚度,且茶油面膜精华液的分布更加均匀,敷用过程中,可与皮肤表面紧紧贴合,精华液慢慢释放给皮肤,变得越来越薄,小分子的茶油以及其他成分可直接被皮肤吸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了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与金钗石斛茎提取物、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苦参提取物、宁夏枸杞提取物和子松果菊提取物等进行复配,利用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本身的乳液粒径更小,稳定性好且黏度低的特点,一方面保证了山茶油形成更稳定的包埋作用,另一方面有利于山茶油与其他组分形成更加稳定的混合体系,分散性好,避免液滴之间的絮凝和聚集,从而有效维持油茶面膜精华液混合体系的稳定性,有利于均匀地渗透于面膜纸上,服帖性好,并且小分子的茶油以及其他成分更易于皮肤吸收,无需使用化妆品中常见防腐剂,避免刺激皮肤。并且为避免传统无纺布面膜纸吸附性能差,精华液分布不均匀,影响皮肤充分吸收的问题,进一步采用生物凝胶型面膜贴片与茶油面膜精华液组合,保证精华液分布的均匀度和稳定性,使其有效吸附至生物凝胶内部,且茶油面膜精华液在敷用过程中,可与皮肤表面紧紧贴合,精华液慢慢释放给皮肤,变得越来越薄,小分子的茶油以及其他成分可直接被皮肤吸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茶皂素与大豆分离蛋白的比例对平均粒径、PDI(a)、ζ-电位(b)、浊度(c)、粒度分布(d)的影响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复合乳化剂质量分数对平均粒径、PDI(a)、ζ-电位(b)、浊度(c)、粒度分布(d)的影响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山茶油质量分数对平均粒径、PDI(a)、ζ-电位(b)、浊度(c)、粒度分布(d)的影响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均质压力对平均粒径、PDI(a)、ζ-电位(b)、浊度(c)、粒度分布(d)的影响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山茶油纳米乳液的流变特性曲线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山茶油纳米乳液的透射电子显微镜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好理解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提供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实验方法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常规方法。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用的材料、试剂等,如无特殊说明,均可从商业途径得到。实施例1-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4%、甘油14%、丁二醇3%、甜菜碱2%、β-葡聚糖4%、金钗石斛茎提取物0.5%、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0.5%、苦参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4~6%、甘油8-14%、丁二醇3-8%、甜菜碱1~2%、β-葡聚糖3~4%、金钗石斛茎提取物0.5~1%、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0.5~1%、苦参提取物0.5-1%、宁夏枸杞提取物1-5%、子松果菊提取物0.5-1%、透明质酸钠0.2~0.4%、1,2-己二醇2~4%、对羟基苯乙酮0.01-0.02%、氢化卵磷脂1~3%、EDTA二钠0.5~1%和余量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其特征在于:按照质量百分比计,包括如下组分: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4~6%、甘油8-14%、丁二醇3-8%、甜菜碱1~2%、β-葡聚糖3~4%、金钗石斛茎提取物0.5~1%、库拉索芦荟叶提取物0.5~1%、苦参提取物0.5-1%、宁夏枸杞提取物1-5%、子松果菊提取物0.5-1%、透明质酸钠0.2~0.4%、1,2-己二醇2~4%、对羟基苯乙酮0.01-0.02%、氢化卵磷脂1~3%、EDTA二钠0.5~1%和余量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是由大豆分离蛋白和茶皂素混合作为复合乳化剂,与山茶油、草果精油混合并经过均质而得。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茶面膜精华液,其特征在于:所述大豆分离蛋白-茶皂素山茶油纳米乳液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大豆分离蛋白和茶皂素混合溶于缓冲液中,室温下连续搅拌1~3h,使其完全溶解和水合,置于3~5℃冰箱内过夜,获得复合乳化剂,并加水作为水相;
(2)将山茶油与草果精油混合均匀后,加入水相中,并采用高速分散器以10000~12000r/...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丽丽盛占武冯浩源郑晓燕艾斌凌冯烈波杨旸校导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海口实验站海南新美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海南;4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