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4481926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及其制备方法,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A相组分:地蜡:7‑10%;蜂蜡:3‑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3‑18%;棕榈酸乙基己酯:10‑13%;聚丁烯:3‑5%;小烛树蜡:0.5‑1%;聚乙烯:3‑5%;防腐剂:0.03‑0.06%;B相组分:聚甘油‑2二异硬脂酸酯:14‑18%;C相组分:着色剂:0.8‑1.2%;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2‑4%;D相组分:聚甘油‑2三异硬脂酸酯:14‑17%;色素:4.5‑5.5%;水:余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可变色的黑色口红,不添加变色粉,通过特定比例的着色剂和色素颜色组合制作,成就黑色外观、涂抹时为红色,显色效果强;同时滋润效果好,具有口红和润唇膏的优点。

A colorable black lipstick and its preparatio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化妆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口红是一种唇用美容化妆品,其主要功能是赋予嘴唇以色调,强调或改变两唇的轮廓,显示出更有生气和活力,是女性必备的美容化妆品之一。现有的口红原料成分比较复杂,且颜色无变化,一般都是口红呈什么颜色,上妆后也为该颜色。而且有些成分对人体有害,口红在涂抹在嘴唇上后,过一段时间唇部的色泽变差。大多口红在制作时,添加了香精,而香精容易挥发,水分流失,对唇部损害较大,唇部暗淡无光泽。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及其制备方法,成就黑色外观、涂抹时为红色,显色效果强,滋润效果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A相组分:地蜡:7-10%;蜂蜡:3-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3-18%;棕榈酸乙基己酯:10-13%;聚丁烯:3-5%;小烛树蜡:0.5-1%;聚乙烯:3-5%;防腐剂:0.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nA相组分:地蜡:7-10%;蜂蜡:3-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3-18%;棕榈酸乙基己酯:10-13%;聚丁烯:3-5%;小烛树蜡:0.5-1%;聚乙烯:3-5%;防腐剂:0.03-0.06%;/nB相组分:聚甘油-2二异硬脂酸酯:14-18%;/nC相组分:着色剂:0.8-1.2%;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2-4%;/nD相组分:聚甘油-2三异硬脂酸酯:14-17%;色素:4.5-5.5%;水:余量。/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
A相组分:地蜡:7-10%;蜂蜡:3-5%;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3-18%;棕榈酸乙基己酯:10-13%;聚丁烯:3-5%;小烛树蜡:0.5-1%;聚乙烯:3-5%;防腐剂:0.03-0.06%;
B相组分:聚甘油-2二异硬脂酸酯:14-18%;
C相组分:着色剂:0.8-1.2%;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2-4%;
D相组分:聚甘油-2三异硬脂酸酯:14-17%;色素:4.5-5.5%;水:余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变色的黑色口红,其特征在于,包括按质量百分比计的如下组分:A相组分:地蜡:9%;蜂蜡:4%;鲸蜡醇乙基己酸酯:16%;棕榈酸乙基己酯:12%;聚丁烯:4%;小烛树蜡:1%;聚乙烯:4%;防腐剂:0.05%;
B相组分:聚甘油-2二异硬脂酸酯:16%;
C相组分:着色剂:1%;十三烷醇偏苯三酸酯:3%;
D相组分:聚甘油-2三异硬脂酸酯:15%;色素:5%;水:余量。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丽隽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珈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