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继先专利>正文

一套寒暑互补调温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448166 阅读:2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套寒暑互补调温设备是由独立存在,结构基本相同,作用相反的两套设备构成。一套为供热设备,由采热装置,供水装置及贮热装置构成;供冷设备由贮冷装置构成。以水为载体,采热是由供水箱(33)内的水自动流入采热回形管(20),在夏日灼热太阳光照射下升温膨胀溢出沿管道进入贮热罐腔(5)贮存,制冷是利用冬季寒冷空气,把水冻结成冰,投放贮冷罐腔(5)贮存,等寒暑降临时,各自从贮存罐内,通过管道(6、40),汲水泵(23),汲取出来,供人们享用。(*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人类生存环境保护和物质能源消耗降低新举措。我国广大领域均处在冬季严寒夏季枯热的温带地区,特别是内陆受季节影响尤为突出。人们为了驱逐严寒,由从前的火炕、火盆、火炉,进而发展到当代已十分普及的暖气;为了赶跑枯热,由过去扇蒲扇、纸扇、电扇到当前方兴未艾的空调机。然而由此不仅年复一年,消耗掉了难以计算的庞大数量的煤柴油气电……物质能源,而且为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污染。从锅炉烟筒中喷出的黑烟和灰尘,一夜之间就把刚下过的洁白雪花污染成灰黑色。据报导我国南方一些大城市新添一种叫空调症的疾病。其罪魁祸首乃空调机也。本技术的目的是要为人们提供一套取暖利用夏热而不需要燃烧煤柴油气……能源物质,消暑利用冬寒而不需要购置消耗电能的现代化电扇、空调机的绿色调温设备装置。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整套是由两套独立存在,结构基本相同,而作用完全相反的设备装置组成。一套由采热、贮热设备组成,称之谓供热设备;另一套则是由制冷和贮冷设备组成,称之谓供冷设备。其能量来源一是太阳,一是寒冷空气,水作为介质载体,夏季利用灼热的太阳光照射,把水加热到沸点,注入埋置在地下贮热罐内贮存,等到寒冬降临时取出来供人们取暖;另一则利用冬季的严寒空气,把水冻结成冰,而后也同样把它贮存地下罐内,待来年暑期来到时,把冷取出来供人们消署。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附图给出附附图说明图1为一套寒暑互补调温设备中的供热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一套寒暑互补调温设备中的供冷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的另部件各称代号如下防渗透隔离膜1;保温隔热层2;笼式塑料拱支撑骨架3;罐内塑料胆壳4;罐腔5;汲水管6;入水管7;防泄热回形管8;固定砼墩9;空心立柱支架10;档11;水平方位调正转动轴及套12;直立方位调整转动轴13;直立方位调整转动轴套14;柔体连结管出水口15;采热回形管出水口16;采热塑制箱17;周边保温层18;透光玻璃盖19;采热回形管20;箱底保温层21;输水管22;汲水泵23;直立方位调整轴24;水漂球25;杠杆26;支点27;采热箱支架28;阀门29;阀门座30;采热回形管进水口31;水源管32;供水箱33;柔体供水管34;地轮架35;地轮36;供水箱出水口37;通气管38;笼式塑料拱支撑骨架上下扇连结侧臂39;汲冷水管40;贮冷罐口41;罐盖42;常温水输入管43;制冷回形管44。现结合附图再作进一步说明图1展示的虚线以上为地面设备装置,虚线以下及图2为被埋藏的设在地面以下设备装置。图1地面上的为采热装置,分采热与供水两部份组成,采热部分由采热塑制箱(17),周边保温层(18),三层透光玻璃盖(19),箱底保温层(21)和采热回形管(20)构成。系利用太阳光直射法,采集热能的。为了充分吸受太阳光热能,需把箱底保温层(21),周边保温层(18)内侧及采热回形管(20)的表面均涂上墨黑色;三层玻璃盖(19)之间要留有间隙(勿贴合),周边也需垫上保温层以防热量泄漏。因地球在不仃地转动,太阳方位时刻在改变。为了适应这种改变,而在采热箱上设两套方位角度调整装置,一套为水平方位调整,由水平方位调整转动轴及套(12)和“人”字形采热箱支架(28)及两只地轮(36),两只地轮支架(35)组成。因为水平方位调整转动轴(12)是与立柱支架(10)系连体结构,固定在一个点上的,只能转不能移动,而与对称的“人”字采热箱支架(28)呈三角形结构,推动采热箱支架(28),则可作360°旋转运动,然而由于它受供水箱(33)底的出水口与采热回形管(20)底的入水口(31)之间的软质连结输水管(34)的制约,只能最大作180°旋转运动。为了适应太阳光方位倾斜角之变化,在采热箱(17)中心线两侧各塑制一轴套(14),与各自的轴14、24套连则可作任意的仰角调整。供水装置是由供水箱(33)和由水漂球(25)杠杆(26),阀门(29),阀门座(30)组成自动开关阀门,阀门座(30),水源管(32),及出水口开关(37)组成。应用时,接通水源打开出水口开关(37),水则会在水位差或自来水固有的压力下,自动从水源管源源经阀门(29)流入供水箱(33),而后经出水口开关(37),软质供水管(34),采热回管入水口(31),流入采热回形管(20)腔内。当水位高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水的浮力则推动水漂球(25),连同杠杆(26)、沿水面上移,而在支点(27)的另一端杠杆则下压,迫使阀门(29)下落,直至关闭为止。但当因故使供水箱(33)水位面下降时,水漂球(25)连同杠杆(26)一起下沉,在支点(27)的另一端杠杆则上撬,阀门(29)压力由弱直至消失,水源压强则推动阀门(29)开启,此时水又恢复源源流入去弥合因故失去的平衡。因为采热是利用太阳光直射实现的,所以,通常采热箱(17)是呈仰卧式状态的(图1所示的为直立式状态),与太阳光成直角。此时,采热回形管(20)腔内大部装满了常温水,经过太阳光的照射,温度升高,膨胀,体积增大,比重降低从而沿管壁上升,当它的温度升到沸点或接近沸点时,则使它自动跃出采热回形管(20)体外沿出水口(16)经柔体连结管出水口(15),经入水管(7)进入罐腔(5)内被贮存。因为采热回管(20)内的水,不断地在太阳光照射下升温膨胀溢出,所以其压强自然降低,小于供水箱(33)内水的压强,为弥合这失去的平衡供水箱(33)内水则不断由出水口(37)经软质供水管(35),回形管入水口(31)进入采热回形管(20)腔内;而此时的供水箱(33)水面因此而降低,水漂球(25)连同杠杆(26),随水面下沉,而在支点(27)另一端的杠杆则上撬,阀门(29)因失去压力,在水源管(32)水的压力下而上升,开启阀门,使水沿阀门(29)咀源源不断地流入供水箱(33)内。由此而萌生出不需人工控制的自动循环过程。制冷因为是利用冬季寒冷的气候完成的,所以只要把水置于露天的容器内,令其冻结成冰,取出来投放入贮冷罐(5)内贮存即妥。也可采用攫取江河湖库中冻结的天然冰块作为贮冷手段。至于南方低纬度不结冰地区,可采取贮存冬季接近0°冷水作为贮冷手段,也可采取北冰南运方法作为补充贮冷手段。贮热与贮冷设备,因为均是防渗透膜(1)保温隔热层(2),笼式塑料拱支撑骨架(3)和罐内胆壳(4)构成的,结构相同或卧式或立式其作用类似。所不同的是贮热输入的为液体,用进水管(7),而贮冷输入的为固体,则必须设置罐口(41)罐盖(42),而且必须是埋藏在地下土层内的,所以仅用图1和图2图示所表达。应用为最终目的。供暖是把热水直接从罐腔(5)内通过汲水泵(23),出水管(6)汲取出来,再通过输水管(22)与散热器接通,由散热器缓缓散发热量,达到取暖目的的。而供冷则是先从罐口(41)向灌腔(5)内投放一定数量的常温水,这种水会在冰块作用下,很快变成负温度的冷却水,而后从入水管(43)罐注常温水,这种水在从制冷回形管(39)腔内经过时,被罐腔(5)内的冷却水也感染成冷却水,而后经出水管(40)汲水泵(23),输水管(22)与散冷器接通,使它在散冷器内缓缓散发凉气,供人们消暑。本技术实施后,可望取得如下效益1、为国家社会节约大量煤、电、柴、油、气等能源物质财富;减轻人们的取暖和消暑费用;2、有利人类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套寒暑互补调温设备其特征是整套设备是由供暖和供冷两组装置组成,供暖装置是由采热与贮热两套构造组成,采暖装置的主体是由采热箱(17)周边保温层(18)底保温层(21)采热回形管(20)保温透光玻璃盖(19)构成,配套设备是由供水箱(33)水源(32)软质输水管(34)水漂球(25)杠杆(26)支点(27)阀门(29)阀门座(30)组成的供水系统和由轴套(14)仰角调节轴(13,24)轴环(12)行走轮支架(28)行走轮(36)组成的仰角方向调节装置及由热水出水口(16),流水管(15)接水管(10),入水管(7)组成的流通装置构成,贮热装置是由防渗透隔离膜(1)保温隔热层(2)笼式塑料拱支撑骨架(3)罐内塑料胆囊壁(4)罐腔(5)汲水管(6)防泄热回形管(8)构成的,供冷装置是由冰块贮备罐构成,其壁的构造基本与贮热罐相同,增加的装置有:汲冷水管(40)贮冷罐口(冰块投入口)(41)罐盖(42)常温水输入管(43)制冷回形管(44)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继先
申请(专利权)人:徐继先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