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448163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0-06-12 22: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包括连接装置和听诊器,所述连接装置的内部设有传音腔,所述连接装置的一侧设置有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连接组件,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耳内式助听器相互衔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制取用户耳道模型,倒模后按照用户耳道结构制作一个硬质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听诊器耳塞衔接,另一端塞入耳朵后通过连接孔卡紧耳内式助听器,并确保传声管端头与耳内式助听器的进声孔能够稳定、密闭的贴合衔接,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长期固定在听诊器上,方便、简单、易用,且外观小巧,看不出异样,听力障碍的医生也无需有心理负担。

A device for doctors to use stethoscope to solve hearing impair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助听器领域,尤其是涉及助听器连接领域,具体的说涉及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
技术介绍
听力障碍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现象,形成听力障碍的原因较多,如遗传性、用药不当、外伤、自然衰退等。在听力障碍人群中有一个特殊群体——医生,很多科室的医生在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使用听诊器,而有听力损失的医生如果没有正确合理得佩戴助听器,便无法正常开展工作。目前常见的助听器有两种,定制的耳内式与标准耳背式,使用听诊器的医生明显不适合标准耳背式的助听器,而当医生使用定制入耳式助听器时,听诊器与助听器之间的衔接又存在一些困难,一直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因此急需一种能够连接听诊器和入耳式助听器的连接装置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以解决目前没有能够连接听诊器和入耳式助听器的连接装置,使听力损失的医生很难同时佩戴听诊器和助听器,影响正常工作的开展等问题。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包括连接装置和听诊器,所述连接装置的外侧紧贴用户耳道,所述连接装置的内部设有传音腔,所述连接装置的一侧设置有圆筒状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所述传音腔相通,所述连接管内设置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与所述听诊器的传音管耳塞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的另一侧开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与耳内式助听器相互衔接。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是根据用户的耳印模,并利用3D打印技术订制而成,所述连接装置与用户的耳道紧密贴合。进一步的,连接组件包括圆饼状的固定块和活动块,其中所述固定块与所述连接管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通过连接螺钉与所述固定块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与所述活动块的相向面分别开设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槽和活动槽,所述固定槽和所述活动槽的槽底分别开设有固定通孔和活动通孔,所述固定通孔和所述活动通孔分别贯穿所述固定块和所述活动块。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槽与所述活动槽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饼状空腔,且该空腔与所述传音管的端头相互匹配。进一步的,所述传音腔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骨架,所述支撑骨架包括弹簧杆和设置在所述弹簧杆两端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所述连接装置的内壁紧密贴合。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进一步的,所述连接装置的外表面胶粘固定有棉绒层。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制取用户耳道模型,倒模后按照用户耳道结构制作一个硬质的连接装置,该连接装置一端通过连接管与听诊器耳塞衔接,另一端塞入耳朵后通过连接孔卡紧耳内式助听器,并确保传声管端头与耳内式助听器的进声孔能够稳定、密闭的贴合衔接,该装置在使用时,可长期固定在听诊器上,方便、简单、易用,且外观小巧,看不出异样,听力障碍的医生也无需有心理负担。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使用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支撑骨架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连接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连接装置;2、听诊器;3、连接管;4、连接孔;5、耳内式助听器;6、传音腔;7、传音管;8、支撑骨架;801、支撑板;802、弹簧杆;9、减重孔;10、棉绒层;11、固定块;1101、固定通孔;1102、固定槽;12、活动块;1201、活动通孔;1202、活动槽;13、连接螺钉。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5所示,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包括连接装置1和听诊器2,连接装置1的外侧紧贴用户耳道,连接装置1的内部设有传音腔6,连接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圆筒状的连接管3,连接管3与传音腔6相通,连接管3内设置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与听诊器2的传音管7耳塞相连接,连接装置1的另一侧开设有连接孔4,连接孔4与耳内式助听器5相互衔接。如图2所示,连接装置1是根据用户的耳印模,并利用3D打印技术订制而成,连接装置1与用户的耳道紧密贴合;如此设置,能够根据不同用户的耳印模制作出不同规格形状的连接装置1,进而使连接装置1能够完美的与用户耳道紧密的贴合在一起,使佩戴者更加舒适。如图5所示,连接组件包括圆饼状的固定块11和活动块12,其中固定块11与连接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活动块12通过连接螺钉13与固定块11螺纹连接,固定块11与活动块12的相向面分别开设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槽1102和活动槽1202,固定槽1102和活动槽1202的槽底分别开设有固定通孔1101和活动通孔1201,固定通孔1101和活动通孔1201分别贯穿固定块11和活动块12;如此设置,在安装时,将传音管7的耳塞取下,并将活动块12安装在传音管7外侧,将耳塞重新安装在传音管7上,并使耳塞伸入连接管3的内部,通过连接螺钉13将活动块12与固定块11连接固定,利用固定槽1102和活动槽1202将传音管7的耳塞卡在连接管3的内部,完成连接装置1与听诊器2的衔接固定。如图5所示,固定槽1102与活动槽1202能够组成一个完整的圆饼状空腔,且该空腔与传音管7的耳塞相互匹配;如此设置,利用固定槽1102和活动槽1202对传音管7的耳塞进行限位固定,避免耳塞在连接管3内部晃动。如图4所示,传音腔6的内部设置有支撑骨架8,支撑骨架8包括弹簧杆802和设置在弹簧杆802两端的支撑板801,支撑板801与连接装置1的内壁紧密贴合,如此设置,在使用时,通过挤压弹簧杆802,使弹簧杆802收缩,进而缩小支撑骨架8的体积,将支撑骨架8塞入传音腔6内部的对应位置,松开弹簧杆802,使弹簧杆802伸长,进而使支撑板801紧贴连接装置1的内壁,避免连接装置1因长时间挤压使用而变形或损坏。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1的表面开设有若干个减重孔9,如此设置,有助于减轻连接装置1的重量,使连接装置1佩戴起来更加轻便舒适。如图3所示,连接装置1的外表面胶粘固定有棉绒层10,如此设置,使连接装置1的表面具有弹性,使其更加柔软,在用户佩戴连接装置1时更加舒适。工作原理:在生产时,首先取出用户耳印模,使用扫描仪扫描耳印模,并使用3D设计软件修改耳印模数据,使用3D打印机打印出定制的连接装置1,在安装时,将传音管7的耳塞取下,并将活动块12安装在传音管7外侧,将耳塞重新安装在传音管7上,并使耳塞伸入连接管3的内部,通过连接螺钉13将活动块12与固定块11连接固定,利用固定槽1102和活动槽1202将传音管7的耳塞卡在连接管3的内部,完成连接装置1与听诊器2的衔接固定,将听诊器2连同连接装置1插入耳道内部,并使耳内式助听器5通过连接孔4与连接装置1衔接在一起,完成耳内式助听器5与连接装置1的连接,进而使耳内式助听器5通过传音腔6与听诊器2的传音管7相连,方便、简单、易用,且外观小巧,看不出异样,听力障碍的医生也无需有心理负担。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专利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1)和听诊器(2),所述连接装置(1)的外侧紧贴用户耳道,所述连接装置(1)的内部设有传音腔(6),所述连接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圆筒状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与所述传音腔(6)相通,所述连接管(3)内设置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与所述听诊器(2)的传音管(7)耳塞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的另一侧开设有连接孔(4),所述连接孔(4)与耳内式助听器(5)相互衔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装置(1)和听诊器(2),所述连接装置(1)的外侧紧贴用户耳道,所述连接装置(1)的内部设有传音腔(6),所述连接装置(1)的一侧设置有圆筒状的连接管(3),所述连接管(3)与所述传音腔(6)相通,所述连接管(3)内设置有连接组件,该连接组件与所述听诊器(2)的传音管(7)耳塞相连接,所述连接装置(1)的另一侧开设有连接孔(4),所述连接孔(4)与耳内式助听器(5)相互衔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装置(1)是根据用户的耳印模,并利用3D打印技术订制而成,所述连接装置(1)与用户的耳道紧密贴合。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解决听力障碍医生使用听诊器(2)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组件包括圆饼状的固定块(11)和活动块,其中所述固定块(11)与所述连接管(3)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活动块通过连接螺钉(13)与所述固定块(11)螺纹连接,所述固定块(11)与所述活动块的相向面分别开设有相互对称的固定槽(1102)和活动槽(1202),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章武军赵坚凃磊王永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惠耳听力技术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